秦国的西部大开发,是怎么把蜀郡打造成天府之国的?

盏茶聊历史 2019-12-01 09:56:03

公元前316年,秦国首都咸阳大殿之上,将军司马错与相国张仪产生分歧,就是否先攻打古蜀国的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一场影响中国历史的决定即将诞生。

影视剧里的秦惠文王

张仪认为古蜀乃西方边远野蛮之国,不足建立霸业,不宜劳民伤财去攻打。而司马错认为,灭古蜀易如反掌,秦惠文王听从司马错的建议,派遣司马错、张仪出兵灭了古蜀国,并顺手灭掉巴国、苴国。把巴蜀之地、汉中西部连成一片,纳入秦国版图,史书记载,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司马错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巴蜀这块风水宝地所蕴含的能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场巴蜀之地大开发悄然进行。

影视剧里的司马错

蜀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首先农业、铁矿、盐业发达,尤其是平坦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很适宜农业的发展。其次蜀地经过古蜀国的蚕从氏、柏灌氏、鱼凫氏、杜宇氏、开明氏,至少一千年的经营开发。

据《华阳国志》,古蜀国有过数次的迁都的记载,杜宇氏迁都于郫(成都郫都区)、别都瞿上城(今成都双流区),开明氏九世又迁往成都。现在考古又发现三星堆、金沙等古蜀遗迹,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市,金沙遗址位于成都青羊区。这些城市群都在古蜀国时代得到过经营开发,所以使接下来的“秦国蜀地大开发”得心应手。

于是秦惠文王迁一万户秦国百姓去充实蜀地,好处就是中原百姓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使农业、盐业、铁业得到进一步开发。张若又在蜀地,仿照咸阳建了成都城、郫城、临邛城三座城市,其中郫城、临邛城拱卫成都,防御来自西北、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同时又建立配套的盐官、铁官、市官。不久就把成都打造成商业大都市,把蜀郡打造成大粮仓。出产的粮草、铁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支援秦国的扩张。

来看一下,司马错的战略加上张若的经营,发挥很大的作用。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时,司马错从蜀郡出发,发万船米,率十万兵,拿下了楚国的黔中郡。假如没有蜀郡的支持,拿什么出粮出人。公元前277年,司马错、张若又顺江拿下楚国的巴郡等地。实现了司马错灭蜀可得楚的战略构思。从公元前316年得蜀后到公元前277年,秦国仅用39年就对楚国形成反包围之势。

秦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秦昭襄王意识到蜀郡是个风水宝地,于是派遣李冰为蜀郡的第二任太守,主要是治理岷江水患。众所周知,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他在蜀地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岷江自古以来,一到雨季水患严重,有时就会淹没成都平原大片区域。到了旱季,岷江水又白白流走,农田还得不到灌溉。于是李冰在今都江堰市炸开岷江,修建工程,引水流入今柏条河、蒲阳河、走马河等,这些河都流经成都平原,使农田得到灌溉。都江堰是灌溉与防洪为一体的水利工程,所以自此后成都平原不再受旱涝灾害。

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冰不光是水利专家,还是一个桥梁专家,他在成都城周围,仿造北斗七星建了七座大桥,所以成都的交通也变得很便利,四通发达。同时李冰还是一个制盐高手。当时蜀郡虽然盐业发达,但是制盐工艺比较落后,李冰创造出“凿井汲卤煮盐法”,所以蜀郡又掌握了一门经济命脉。李冰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的科学家。正是李冰的贡献,才使蜀郡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史书记载,蜀地“水旱从人,不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也正是“天府之国”的来历。

天府之国

后来,有天府之国粮食与盐铁资源的支援,为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添砖加瓦。于是秦始皇发动上郡人口来充实蜀郡。在这次迁徙中,其中有一个卓氏家族被迁往临邛,原本是赵国的铁匠世家,几十年以后,卓氏家族出了一个叫名叫卓王孙的,他做起了有关铁的生意,成为蜀郡巨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原先进的冶铁等技术,也被带入蜀郡。

秦始皇

史书记载,从秦惠文王到秦始皇接近百年的时间,不断的迁内地的富豪侠士去蜀郡。所以蜀郡“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坐实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蜀郡从司马错的高瞻远瞩和前两任太守的经营,经过秦惠王到秦始皇几代秦王的迁徙动员,终于把古蜀国这个苍茫大地,打造成天府之国。也表明中国人自古博大的智慧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史料来源《战国策》《史记 秦本纪》《史记 楚世家》《华阳国志 蜀志》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