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是怎样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的?你看他背后的家族势力有多牛

圣恒看历史 2024-09-30 22:42:50

袁世凯出身于河南项城的名门望族,其家族根深叶茂,声名显赫。

一、袁世凯的生父——袁氏家族的大管家袁保中

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是家中长子,是大地主兼大财主,他一生没有出仕为官,只是以附贡生资格捐了个正五品的知府副职。不过,他是整个袁氏家族的管事的,他制定有五条家规,整个大家族在他的管理下,男女老少都遵循礼法,和谐稳定。袁氏家族从咸丰到民国初年的几十年间,从未给官府添过任何乱子。而且袁保中在平叛内乱上也立有功劳。

那时的袁氏一族正在奋力为朝廷平定叛乱,当一股捻军跑到袁甲三所在的老家河南时,袁保中面对训练有素的敌人,他利用自己在地方上的威望与影响力,迅速组织起当地的私人武装,建堡寨,打退了捻军。袁保中无论在管理上还是临到突发事件上,都能做到冷静、沉着,多谋而善断。这无形中,为袁世凯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而袁世凯更是做到了青出于蓝胜于蓝。对袁保中产生积极影响的正是其叔袁甲三。

袁保中在51岁病死。

二、袁氏家族的头号人物袁甲三——袁世凯的祖叔

再来看下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袁氏家族的1号人物。袁甲三在道光、咸丰年间为官,是朝野上下公认的文武双全之才。

在那个科举制度决定命运的时代,袁甲三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过人的才学,成功跨越了“独木桥”,一举中进士,踏上了仕途的坦途。他官至漕运总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兼江南河道总督,提督八省军门。袁甲三和曾国藩还是同窗好友,两人一起学习,一起考科举,后来咸丰帝下旨让他们平定叛乱,曾国藩平叛太平军,袁甲三平叛捻军。袁甲三因功名显赫被清廷赐号“伊勒图巴图鲁”, 赏戴花翎,穿黄马褂,声名远扬。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袁甲三不仅自己功成名就,还以身作则,激励并培养出了同样优秀的后代,他的长子袁保恒,也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父子二人同朝为官,一时传为佳话。在袁甲三的带领下,袁氏家族出了2个进士,2个举人,8个知县,袁氏家族成为名门望族,袁世凯祖宗三代蒙清廷恩泽。

袁甲三58岁病故。

三、袁氏家族的二号人物——袁世凯的叔叔袁保恒

袁世凯的叔叔袁保恒(袁甲三长子),袁氏家族的2号人物,在咸丰、同治年间为官,官至刑部侍郎。袁保恒年少时曾随父袁甲三治军,谙练武事,曾先后辅佐李鸿章,左宗棠军幕二十余年。

袁保恒在袁世凯出生前两年,因战功授侍讲学士衔,官拜从四品,获赐顶戴花翎,战功赫赫次年获“伊勒图巴图鲁”封号。52岁病死。

袁保恒书写

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与侄子袁保庆,虽未能如父兄般高中进士,却也凭借各自的努力,考取了举人,为家族再添荣耀。

袁世凯的叔父袁保龄,只比袁世凯大18岁,在袁世凯3岁时,他考中举人。袁保龄曾随其父袁甲三镇压过捻军,担任过清朝廷内阁中书侍读,因为同治帝编纂《穆宗毅皇帝实录》有功,赏戴花翎,官衔升为四品,全书告成后,赏二品顶戴;

又因赈灾有功,升为道员,加三品衔;

袁保龄还得到北洋大臣李鸿章的赏识,被李鸿章亲自委办北洋海防营务。1882年,袁保龄接替黄瑞兰,出任旅顺港坞工程总办,身兼军政二职,在督办船坞时立下功劳,受到朝廷表彰。袁保龄在任期间,还得到过溥仪的祖父醇亲王奕譞的赞赏。

四、战功卓著,官至江宁盐法道(二品)的袁保庆——袁世凯养父

袁世凯的叔叔兼嗣父袁保庆,更是袁氏家族的显赫人物。在袁甲三的培养下,咸丰八年考中举人,他中举后跟随叔父袁甲三镇压捻军,在作战中总是一马当前,亲自带领清军攻克了安徽的六安,被副督统胜保上奏朝廷,封光禄寺署正。

1860年,袁保庆在中原腹地的开封、归德(商丘)一带布阵阻击来自山东、亳州的捻军,在数日内杀死捻军好几千人,将捻军打的退回亳州。袁保庆又率领军队攻破夏邑、睢州等地,斩杀捻军首领数人,被朝廷嘉奖四品衔并赏戴花翎。

接着袁保庆又两次大败捻军,击溃多处捻军,俘虏并杀死捻军大小首领上百人,收复被捻军占领的五十多个村寨,俘虏捻军将领十九名,斩首、俘虏捻军三千多人。后来,河南巡抚张之万、浙江巡抚马新贻都看重袁保庆的实力和才能,争着向朝廷请命,让袁保庆留任当地。

都被清廷拒绝,清廷亲自下旨封他为知府,派往山东补用为济南府。后来在升任两江总督的马新贻的力保下,清廷钦封45岁的袁保庆为江宁盐法道,掌一省食盐的生产、运销。袁保庆48岁病死。

袁世凯的亲爹袁保中妻妾众多,子女成群,6个儿子,袁世凯是老四。袁世凯出生那天,正好袁甲三寄了一封他与捻军作战得胜的喜报到家。袁家双喜临门,袁世凯的父亲大喜过望,就给袁世凯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给他命名为“世凯”。 因袁世凯是河南省项城市人,也被人称之为“袁项城”。

本来袁世凯为妾室刘氏所生,属于庶出,在家族中的地位低,因他出生那天家中出了大喜事,他爹认为这孩子不一般,就将袁世凯交给袁保庆的嫡妻牛氏抚养。多年后,袁世凯的二叔袁保庆一直无子,袁世凯的亲爹袁保中就将5岁的袁世凯过继给了袁保庆,当时袁保庆正大战捻军。

袁保庆很喜爱虎头虎脑的袁世凯,过继后的袁世凯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都有了很大提升。他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不仅让步袁世凯饱览群书等“读万卷书”,还让他去济南、扬州、南京等地“行万里路”。优越的家庭背景让袁世凯接触到更多的上层人物,他将政治与权力的运作尽收眼底,铭记于心,无形中培养了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卓越的领导才能,眼界也进一步打开。

袁世凯本人也很争气,从小志向远大,喜爱兵法,爱钻研军事,善于搜集购买各种兵书战策,立志学“万人敌”。小小年纪的他曾说: “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13岁时袁世凯曾大笔一挥写出一副对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其文采和抱负震惊四座。

袁世凯被袁保庆培养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有见识的人,注定他要经历不平凡的人生。

袁世凯结交徐世昌,后来使他成为自己的谋士。只是袁世凯在科考方面并不幸运,就如比他大45岁的洪秀全,洪秀全三次考秀才考到25岁都没中,心中怨恨,最终起义。而袁世凯屡次乡试不中,20岁的他一怒之下一把火烧了相关书籍,气愤地说道:“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安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科考两次失败后的袁世凯,不甘心在老家像其生父那样当个土财主,他心胸开阔,决心去外面闯荡更大的世界。他作诗鼓励自己要实现远大的抱负:“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他思索再三,决定第一站去找养父的拜把子兄弟——当时的淮军将领吴长庆,投身“军旅”,这完全和袁世凯的兴趣对口。而且早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吴长庆就曾跟随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和太平军交战,并且他和袁甲三、袁保庆等人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从这点来看,袁家和吴长庆堪称世交。

袁世凯以家族积累的关系为跳板,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因工作突出被破格任命为帮办营务处。

不过,对科举极度厌倦的袁世凯天生有着不服输的性格,毕竟令他崇拜的袁氏家族的头号人物袁甲三是靠科举起家的。袁世凯考不中很不甘心,还是决定博它一博,为了下次的考试他又准备了三年。

三年后,袁世凯对自己三哥袁世廉写信说“弟不能博一秀才,死不瞑目”,可当应试的日子就要到来之际,清朝属国朝鲜突发事变,袁世凯没有考成。应该从那时起袁世凯就想废了清朝吧。不过,袁世凯通过关系进了军队,也因此他在朝鲜闯下一片天地,发了迹。

五、袁世凯的三哥袁世廉

袁世凯的三哥袁世廉,敢作敢为,做事从不拖泥带水,而且胆识过人。连官府都不敢动的土匪头子张天罕被他一举抓获,送到县衙正法。袁世廉也没通过科考走上升官之路,家里钱多,捐了个“理问”的官当,因表现出色被保举为“知府道员”使用。

袁世凯任“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后,袁世廉到朝鲜帮助袁世凯交涉一些比较复杂的事务,庚子年义和拳暴动时,他跑到山东帮助袁世凯设立山东的“减成捐局”,为袁世凯剿、抚义和拳筹集资金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后来他到武昌,办理淮盐总局的督销事务,不久又奉命出任徐州府兵备道(整饬兵备的道员)。

六、袁世凯的大哥袁世昌

袁世凯的大哥袁世昌,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他老婆张氏不一般。她出身名门,张镇芳是其哥哥,是晚清时期的进士,官至直隶总督,袁世凯就和他拉上关系,而且关系很好。他为袁世凯的很多事出谋划策,提供积极帮助。民国初年,他在袁世凯手下担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袁世凯称帝时,他是拥护派的积极分子。

袁世凯的大哥去世后,袁世凯将大哥的次子袁克暄收为继子,将他留在身边历练,精心栽培扶植,从甲午战争到小站练兵,袁克暄都曾亲身参与其间,成为袁世凯的左膀右臂。

袁世凯在家族势力的助力下迅速崛起

袁世凯善于察言观色,能说会道,很会拍马屁,得到李鸿章的重用。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受命留驻天津办理东征粮台,奉命在天津马厂主持新式练兵,不久移至小站。此时的袁世凯已在朝鲜待了12年,随着战争的爆发,他化装成平民老百姓返回国。因胡燏棻对军事不太熟悉,就让精通军事的袁世凯接替小站练兵训练新式陆军。

袁世凯接手胡燏棻的4750名定武军,不久扩充到7000人,之后接着扩充,形成了后来的北洋军,在袁世凯的训练下,这支军队成为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精锐军队,也成为袁世凯一人掌握的军队。袁世凯不仅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而且他对手下将领的驾驭能力非常强。袁世凯逐步成为北洋军各派系的霸主,比如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王士珍等都是他的手下,就连光绪皇帝都对他信任有加。

袁世凯看到光绪帝就是个傀儡皇帝就弃掉了光绪帝,选择站在握有实权的慈禧的一边,很快得到慈禧的信任,爪牙遍布于全国。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清朝的军政大权,就都落入袁世凯手中。他还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废除了曾让他头疼不已的科考制度,一雪前耻。

光绪、慈禧相隔一天接连离世后,摄政王载沣知道袁世凯是个大野心家,就以“足疾”为由将袁世凯打发回了老家。三年后,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载沣不得不将袁世凯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请了回来,回来后的袁世凯迫使摄政王载沣以罪己诏的方式辞职回家。

从此袁世凯就开启了他的“灭清”计划,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下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袁世凯最终掘了满清的墓,自己逆袭为大总统,又自导自演自称为帝。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中坚力量是他的“十三太保”。第一个支持他的就是他的族侄袁乃宽。

七、袁世凯的族侄、亲信、管家——袁乃宽

实际上袁乃宽和袁世凯并无血缘关系,他属于攀宗联谱,进入袁氏家族的。

袁乃宽的父亲袁有智是同治年间陈州营千总,同太平军和捻军作战,战死沙场。其父生前与袁世凯结有联宗,袁乃宽和袁世凯二人以叔侄相称。他跟随袁世凯到朝鲜,曾为袁世凯负责管理文书档案,成为袁世凯亲信。回国后,随袁世凯到天津小站练兵,袁世凯当大总统后,他为拱卫军军需总长,补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从此,他负责联络袁世凯亲信,积极为袁世凯称帝进行活动。

袁乃宽在正阳有士地300多顷,在西平县、确山县、信阳市、鸡公山等处都有房产,共有700余间。袁乃宽仗着自己有功,称霸一方,他强行将正阳张岗寨改名为“袁寨”, 并在那里建有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豪华袁氏花园,被人称之为“小故宫”,堪比乔家大院。

八、袁世凯的子女们——通过袁世凯包办的政治联姻,壮大家族势力

身高不到1.6米的袁世凯一共1妻9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这些孩子成为袁世凯笼络政治资源的手段,袁世凯的诸多孩子们有的还在幼年时期就在袁世凯的包办下,定下政治联姻。

袁世凯可以说是政治联姻方面的高手,他巧妙地运用政治联姻,用于笼络对手、巩固部属、扩大影响力。袁世凯充分利用自己的这么多子女,几乎笼络了满清及其大部分政要以及为数众多的贵族。

袁世凯的亲家一个个大都是有权有势有财的人物:

长子袁克定娶了清朝湖南巡抚吴大澄的女儿;

长女袁伯祯嫁清朝两江总督张人骏的儿子;

五子袁克权娶清朝两江总督端方的女儿;

七子袁克齐娶了民国内阁总理孙宝琦的女儿;

十子袁克坚娶了民国陕西督军陆建章的女儿;

次子袁克文娶了天津候补道员刘尚文的女儿;

三女袁叔祯嫁清朝直隶总督杨士骧的侄子杨毓珣;

三子袁克良娶了清朝邮传部尚书张百熙的女儿;

十女袁思祯嫁日伪北京宪兵司令邹文凯;

次女袁仲祯嫁清朝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薛福成的儿子;

七女袁复祯嫁给了清朝陆军部尚书荫昌之子荫铁阁;

六子袁克桓娶清朝江苏巡抚陈启泰的女儿;

八子袁克轸娶清朝直隶总督周馥的女儿;

九子袁克玖娶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的女儿;

五女袁季祯嫁清朝吏部尚书陆宝忠的儿子;

十三子袁克相娶清朝大学士那桐的孙女;

十四女袁怙祯嫁民国大总统曹锟的儿子……

据袁世凯三女袁静雪回忆,袁世凯差点将她嫁给末代皇帝溥仪,在静雪的坚决反抗才作罢。

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反对袁世凯称帝,据说慈禧曾有意将自己侄女嫁给给袁克文。因袁世凯不想被慈禧安插的耳目监视,联姻才黄了。

另外,袁世凯还把养女张佩蘅嫁给了“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还将跟随了自己十几年的家庭女教师周道如介绍给江苏都督、“北洋三杰”里的冯国璋。

总结:

袁世凯的家族势力强大,给袁世凯提供了发展的沃土,使其在祖辈的影响下,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明的政治手腕,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改革中崭露头角,得到朝廷信任。袁世凯靠关系得到小站练兵的机会,奠定了自己的事业基础。可是在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摇摇欲坠之际,袁不去救万民于水火,却厚颜无耻地去称帝,成为“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必然遭到人民唾弃,也使他自食其果,他当了83天皇帝后,忧惧而死。落得个众叛亲离、遗臭万年的下场。

1 阅读: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