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为加强皇权,采用了“郡守重于古诸侯”的方针,结果如何?

阿平历史谈 2022-11-08 20:35:21

秦朝灭亡后,统一的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局面。经过秦朝一系列的残酷统治,全国人民已成为一个割据联盟,各个国家之间也都相互残杀。面对这样一种局面,秦王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以缓和。其中最为显著的一项措施就是采取郡守重于古诸侯之策,这一政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这个政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秦的失败

秦朝的灭亡是建立在秦王朝统治的基础之上的。秦始皇统治了全国,所以他很有可能不会推翻秦王朝,而是有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那么此时秦朝就会被人们认为是彻底失败的。这就造成了秦王朝政权内部出现了矛盾,其中矛盾主要表现在诸侯贵族把持朝政后就不把人民放在眼里,再加上秦始皇嬴政本人对天下也是比较仁慈的,所以他对人民总是会采取各种缓和措施。所以很多人就会觉得汉武帝是一个很仁慈的君主,而汉武帝也就是汉武帝时期的时候才被人称为暴君。二、郡守重于古诸侯

秦始皇死后,其后代也在争权夺利,这就是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诸侯割据纷争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天下出现了空前混乱的局面。秦朝为缓和混乱,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其中最显著的就是郡守重于古诸侯之策。郡守重于古诸侯,主要是指汉朝时郡守不能兼任地方官吏或者是担任地方官时,郡守都要起到一定领导作用。汉朝初期,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力度,采用了“郡守重于古诸侯”方针,结果两代都十分短暂。汉朝之后,随着时间推移,虽然中央集权有所加强但由于历史文化发展和朝代更迭,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采取各自为政或对地方施加高压。三、汉初情况

西汉建立后,继承了秦朝郡县制的一些制度,其中就有郡守制度。汉朝初,随着各诸侯国之间争夺实力与势力范围的变化,郡守成为各诸侯国加强中央集权和加强政权统治的有力工具。虽然西汉初年郡守数量不多,但在整个汉代王朝里,拥有一州之地,甚至一郡之地都非常重要。就连西汉中期汉高祖刘邦刚刚称帝不久便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开始时,各地割据势力还相对较小。但是到汉文帝时期,随着势力不断扩大,其统治区域越来越大;同时,汉文帝又十分重视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政权稳定;在这一过程中,刘邦又先后任用萧何、曹参来辅佐他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策。汉初之世的中央集权虽较秦朝有所削弱,但在汉文帝时期已十分稳固。四、“郡守重于古诸侯”对于中国历史、特别是汉代的影响

秦朝灭亡后,在封建统治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这是在秦朝封建制度不断瓦解和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对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运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郡守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西汉时期,西汉统治者实行所谓“推恩令”,这种制度大大削弱了郡守在中央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郡守制度对维护和发展地方经济起了积极作用。由于郡守在政治地位上高于古诸侯、且拥有一定数量规模地军事力量和相对较高的政治权力,所以,郡守制度对于地方上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而且也使当地政治权力得到加强。随着汉代社会发展程度上升和封建化程度加重以及中央集权加强,各地方政权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相互对抗及制约关系,同时也出现了较多有影响的割据政权。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