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8月公布全球数学竞赛决赛成绩的阿里达摩院,因卷入“17岁天才少女”舞弊纷争,不得不将“放榜日”一拖再拖。
11月3日星期天,消息树终于被放倒。选择在公休日这一公众注意力涣散的时间段放榜,达摩院想必有着将舆情作最小化处理的考量——毕竟,该项赛事看上去还要接着办。
这是“姜萍事件”延烧近五个月后,阿里官方首次表态释疑。此前,阿里在觉察事出有妖后,便默不作声一味装死。
时至今日,竞赛组委会声明中方才提到:“这暴露出竞赛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这一粗放式检讨,令人狐疑其道歉的真诚度。
毕竟,阿里视频策划团队在剪辑包装姜萍素材时,并非对其采访漏洞一无所知。我在《姜萍受访背书式卡顿存太多疑点》一文中有着详尽阐述。
特别是在首版包装视频中,姜萍将数学教材“数学分析”念成“数学方面”,阿里方面非但没有对该疑点进行查验,对该可疑视频作下架处理,反倒是出于“维护”考量,帮助姜萍修复了这一敞口破绽,将“数学方面”重新技术处理为“数学分析”。
姜萍的这一常识错误显然超出了口误范畴,而阿里的这一技术处理,显然也超出了新闻伦理——更像是一次令人作呕的知假制假售假。
所以,笔者不认为阿里的问题仅仅出在“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而是出在为制造轰动效应、宣推赛事品牌,一味神化“达摩院扫地僧”概念(“扫地僧”花名册上,不仅有中专女生,还有95后狱警、天津快递员等)。最终,其不惜炮制新闻、以身犯险。
朋友圈一位毒舌朋友是这样吐槽的:达摩院本质上属于私人举办的科研堂会,跟许家印歌舞团并无本质区别。
姜萍在受访过程中曾抛出过一揽子“金句”。诸如:原来觉得我不配参加,当时比赛是两天,我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做题;平时做的那些作业,我扫一眼,我觉得没有什么做的价值;学习服装设计是我的plan A,探索数学世界便是我的plan B,希望我的plan B也能被看见。
那么,这些通过“自我包装”骗取公众信任的陈述句式,是出自个人编造,还是老师授意抑或外人指点?听闻“全球第12名”后捂嘴窃笑的桥段,是出自何人的编排设计?破绽百出的摆拍板书,又是出自何人的场景创意?难道仅仅是王姓教师为姜萍“提供帮助”吗?
这一揽子疑问,并未能够从阿里官方“情况说明”或是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情况通报”中找到答案。
两份情况说明除了将责任推向王姓教师外,均无意对此事作进一步说明与追究。
毒舌朋友是这样继续吐槽的:一边是未成年人,一边是资本大户,老师成为最佳处理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