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过了,终于冲过箱体上轨11.46,虽然收盘11.43收在箱体附近,已经非常不错了。
昨天出现射击之星,难道是见顶信号?
这颗射击之星不是出现在顶部,而是在底部,所以并非是见顶信号。

在风电行业,小明在全球排第四,中国排第三,海风排第一。
潮涌风起处,如何看明阳智能破浪而行?
海风掠过伶仃洋的浪尖,裹挟着咸涩的水汽扑向珠江口。
在这片中国海上风电的“黄金海域”,明阳智能的白色风机如巨人之臂,在云端划出优雅弧线。
这家从中山小厂成长为全球新能源巨擘的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帆,乘着绿色能源的浩荡东风,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书写新的篇章。
一、潮头弄桨:近期发展的三重浪
当2024年秋阳初染南粤大地时,明阳智能交出了营收117.96亿元、同比增长10.85%的中报成绩单。
这看似温和的数字背后,实则暗藏惊涛——相较于2023年的行业寒冬,企业在海上风电装机淡季仍能保持稳健增长,恰似退潮时分仍执着向海的弄潮儿。手握超过40GW的在手订单,犹如怀抱未启的珍珠,随着广东青洲五、七等海上风电项目的推进,这些沉睡的产能终将化作点亮万家灯火的能量。
技术的浪花始终在明阳的船头飞溅。从陆上11MW的庞然大物到海上22MW的钢铁巨擘,从固定式基础到漂浮式风机,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像渔网抛向更深的蓝海。特别是那款专为深远海设计的漂浮式机组,仿佛被施了魔法的钢铁莲座,既能扎根千米海床,亦能随波起舞,将曾经遥不可及的海域化作新能源的沃土。
这些创新不仅让国内市场份额稳居榜首,更让德国北海的风电场里开始回响着“明阳造”的轰鸣。
国际化的航程则交织着机遇与挑战。当15.05亿元的零部件采购合同在春日落地,当意大利2.8GW订单的FEED协议墨迹初干,明阳的供应链已如榕树气根般深扎全球。
但大西洋彼岸的浪涛并不总是温柔,德国提出的安全审查建议犹如突如其来的侧风,考验着这艘中国巨轮的操舵之术。好在苏格兰海岸传来的建厂支持声,又为远航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云帆济海:股价航向的三重坐标
站在2025年春日的礁石回望,资本市场对明阳智能的期待已如涨潮时的月光,既明亮又带着朦胧。美银证券将评级调升至“买入”,目标价从8.5元跃至14元的动作,仿佛航海图上新标的的星辰。
机构预测2024-2026年净利润将实现514%、41%、16%的三级跳,对应PE降至个位数的估值,恰似退潮后显露的贝壳,等待有识之士拾取。
但需谨记,海上从无永远的风平浪静。二季度59.57%的净利润同比降幅,提醒着人们行业周期的潮汐规律。
资金面上近5日6323万元的净流出,恰似退潮时沙滩上蜿蜒的水痕,虽不影响大海的深邃,却需要足够的耐心守候下一次涨潮。
而广东海风项目的开工进度、欧洲市场的政策变化,这些或隐或现的暗礁,都在考验着导航者的智慧。
三、操舟之术:投资者的破浪指南
对于手持罗盘的投资者,此刻或许该如老练的疍家渔民,既懂得观星辨位,又擅长随波借力。短期来看,10.7元附近的支撑位如同防波堤,可考虑在浪谷时分逢低布网;而11.45元的压力位则像暂时搁浅的渔船,需等待足够的风力才能扬帆再起。
中期视角下,国电投招标价格回升10%的暖流,预示着行业寒冬的坚冰正在消融,当风机毛利率如春芽般逐季返青时,或许就是收获的季节。
长线投资者不妨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平线。当苏格兰的组装厂冒出第一缕焊花,当意大利项目的钢桩深入第勒尼安海床,明阳智能在全球新能源版图上插下的红旗,终将化作财务报表上跳动的数字。特别是那18MW海上机组的技术代差,犹如握在掌心的定海神针,让企业在国际竞逐中始终领先半个身位。
但切记不可将全部渔获置于一舱。建议将仓位控制在三成以下,余下资金既可等待Q4风场转让的确定性收益,也可留作应对欧洲市场政策变动的压舱石。
当看见漂浮式机组开始批量交付,或是海外订单突破5GW门槛时,那便是加注第二支船桨的良机。
暮色中的珠海桂山岛,上百台明阳风机正将海风转化为流动的光明。叶片切割气流的簌簌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持与创新的故事。在碳中和的宏大叙事里,明阳智能既是躬身耕耘的匠人,也是破浪前行的水手。其股价的每一次潮起潮落,都在演绎着新能源革命的壮阔诗篇。而对于投资者,需要的不仅是捕捉浪花的敏锐,更要有读懂潮汐规律的智慧——毕竟,真正的大潮,从来都属于那些看得见星辰方向的行船人。

【不为他人嫁衣,只为自己添衣裳,个人操作记忆,不作投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