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两会·面对面”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解答文学问题的时候,中新社记者问:如何让越来越多中国人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奖坛上?
麦家是这样回答的:
我们不要太在乎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很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说中国的文学作品不好。相反,我们能看到,近些年中国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中国的优秀作家层出不穷。但任何奖项都会带有感情甚至政治色彩,诺贝尔文学奖它是以西方的价值观为评判标准的。
对作家而言,写作也不是为了得奖。内心装着读者,不断挖掘真情实感,并用恰当的语句把它表达出来,展示人间的真情、真理,才是作家的担当。
麦家的回答,有点很不切题,也有点南辕北辙。中新社记者问的问题是,如何让越来越多中国人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奖坛上?而麦家却回避这个问题,说我们不要太在乎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答非所问,真的是很奇怪。
麦家说:但任何奖项都会带有感情甚至政治色彩,诺贝尔文学奖它是以西方的价值观为评判标准的。这个回答也和记者问的问题不相吻合。
诺贝尔奖的感情色彩,的确是有的。但是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诺贝尔奖评委要结婚,麦家也要结婚,这样的感情色彩是一样的。要说感情色彩,卖家的长篇小说也是有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比如他的长篇《人生海海》,情感就完全倾注在国军上校身上。并且全书都为上校的命运而惊叹而惋惜,麦家这样的感情色彩是属于什么色彩呢?
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色彩,肯定是有的,正像麦家说的诺贝尔文学奖它是以西方价值观为评判标准的。还是回到麦家自己的《人生海海》,一本书里带着的政治色彩也是很浓烈的。一定要让人上纲上线,麦家的政治色彩是属于很不正确的政治色彩,哪有一本书从头到尾为一个国军上校树碑立传呢?我们要在麦家背上的猛击一掌,你的政治觉悟滑落到悬崖边上了。并且我们要大喊一声:麦家先生,你要悬崖勒马了。
诺贝尔奖文学是以西方价值观为评判标准的,但是回顾诺贝尔奖的作品,也不尽然。比如1961年南斯拉夫的安德里奇的长篇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写波斯尼亚地区的人们反对侵略战争的,当时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捷克诗人赛弗尔特,对于革命的歌颂,也是他诗歌的主题之一。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波兰诗人希姆博尔斯卡,她本身就是共产党员,她22岁时写的一首诗歌就叫做《入党》,还有一首诗歌《列宁》,还有一首诗歌叫《欢呼建设社会主义城市》,还有《热爱祖国大地的谈话》。《列宁》这首诗如下:他带领压迫者投入战斗,获得了持久的胜利。他给即将到来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躺在坟墓的这个人,是开创人类新纪元的亚当。他受到无数鲜花的环绕,鲜花来自尚未认识的星球。
这首诗的作者希姆博尔斯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见诺贝尔奖除了麦家说的西方价值观为评判标准之外,诺贝尔文学奖在一些年份还是秉承着人类理想色彩的。我不知道麦家读过这三个社会主义国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作品没有,特别是有没有读过希姆博尔斯卡的歌颂社会主义的诗歌,假若读过,麦家应该为自己这些有些狭隘的话感到惭愧。
另外,麦家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说出这样的话,会不会让另一个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感到有些尴尬。因为他就是麦家说的中国作家很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莫言就是麦家说的很少的那一个。莫言看到麦家的这段话,情何以堪?
酸得都快发馊了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一荒漠。
麦迪娜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