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儿”在古玩交易中扮演多重角色:
情感绑架者:通过编造悲情故事(如“临终托付”“盗墓奇遇”),激发买家的同情心。
权威背书者:假扮专家、博物馆人员或拍卖行员工,伪造鉴定证书和拍卖记录。
话术模板:“这是我爷爷留下的遗物,家里急用钱,您出个良心价就行。”“我在工地挖到这批宝贝,老板说三天后就要填埋,您不买我就亏大了。”
心理机制:利用“紧迫感”和“愧疚感”,让受害者快速决策。
2. 权威背书型话术话术模板:“这是苏富比拍卖过的大师作品,证书编号是XXX。”“我们和故宫有合作,您这物件放我们这儿保管,保值增值。”
破绽识别:
核查证书二维码是否跳转至国家文物局官网。
登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黑名单系统验证成交记录。
3. 故事包装型话术话术模板:“这玉佩是慈禧太后赏赐的,当年八国联军抢走后流落民间。”“这批瓷器是从沉船里打捞的,有海关的火漆封印。”
反制策略:
要求提供传承链证明(如族谱、历史影像)。
用X射线荧光检测釉料成分,辨别是否为现代工艺。
4. 制造稀缺性话术话术模板:“只剩最后一件,您再不买就没了。”“直播间观众都在抢,您再犹豫就拍不到了。”
剧本设计:
海外回流:伪造集装箱照片,GPS定位显示为景德镇造假村。
施工挖宝:用工业盐腐蚀墙体,伪造百年窖藏环境。
道具准备:
用3D打印生坑锈,模仿出土痕迹。
购买作废鉴定师编号,克隆正规机构公章。
2. 现场配合:托儿的分工初级托儿:假扮路人,高声赞叹“这物件真稀有”。
高级托儿:冒充专家,用专业术语(如“釉色开片”“包浆自然”)迷惑买家。
终极托儿:假扮买家,与卖家上演“抬价戏码”,诱导真实买家跟风。
3. 收割阶段:话术升级话术模板:“您放心,我们有回购渠道,三年后能翻十倍。”“现在交5%手续费就能上拍卖会,保证成交价过千万。”
学习基础鉴定知识(如放大镜观察釉面、检测微生物群落)。
避免轻信“不使用放大镜的专家”。
2. 核实资质与背景检查商家是否具备文物拍卖许可证。
登录国家文物局官网查询博物馆征集项目编号。
3. 警惕话术陷阱对“低价捡漏”“专家背书”保持怀疑,要求书面承诺。
使用“托儿话术对照表”(附文末)识别高频套路。
古玩江湖的“托儿”话术,本质是利用人性弱点编织的谎言。正如东南大最大古董商李鉴宸所讲:古玩行没有不透风的墙,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祖传宝物”和“一夜暴富”的诱惑,保持理性,用专业对抗贪婪,才能守住血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