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9年,西汉将领李陵率领五千名战士激战匈奴,李陵的部队像一根钉子一样刺入了匈奴的国土。
由于李陵的部队战斗力太强,一般的匈奴只能绕着他们走,最后逼得单于只得亲自出马,率领三万大军将李陵团团包围。
李陵的五千人马在山谷中坚守数日,却一直不见援军,最终李陵与匈奴士兵战至力竭,不幸被俘。
李陵被俘之后,立刻就投靠匈奴了吗?他有没有机会再回到大汉?李陵被俘这件事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断线的风筝自从李陵按照汉武帝给出的路线出征之后,他的军队如同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虽然还能再飞一会儿,但是终究会落在地上,并且永远不会再回到主人手里了。
此时的李陵位于两座浚稽山的山谷之中,谷中的三千士兵被困了三天。
公元99年的8月,汉武帝命令汉朝大将军出征匈奴,并且命令李陵为汉朝的主力部队准备粮草。
李陵虽然还没打出名堂,但是他好歹也是将门之后。“飞将军”李广的长子长孙,怎么能给别人运送粮草呢?
于是他面见汉武帝,请汉武帝也给他安排战斗任务,他不想干后勤工作。汉武帝很欣赏这个小伙子,但是汉武帝也有自己的苦衷。
当时军队的马匹不够用了,汉武帝没办法给李陵他们提供马匹,这才没让李陵出战。
李陵得知汉武帝的苦衷之后,向汉武帝保证:不要马匹,不要士兵。
李陵对汉武帝说:“我手下这五千屯边将士,个个都是精锐,我们能从侧面进攻单于的军队,为主力部队分散压力。”
汉武帝被李陵的勇气感动,同意了李陵的要求。
李陵的部队被汉武帝改成前线作战部队后,汉武帝也给他配了一个管后勤的人,这人叫路博德,之前也当过将军。
他虽然已经老了,但是他并不甘心给“初出茅庐”的李陵当后勤。于是路博德给汉武帝上书,请求汉武帝推迟李陵的出征时间。
路博德的想法也很简单,只要将李陵出征的时间推迟到明年春天,明年的新兵一来,他就有机会去前线作战了。
虽然路博德的想法不错,但是到了汉武帝眼里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李陵前脚刚刚跟汉武帝夸下海口,后脚路博德就回来请求推迟出征。
汉武帝认为是李陵指使路博德这么干的,因为李陵根本不想出战,他只不过是在做样子。
汉武帝立刻传诏责问李陵:“你准备好了赶紧出征,发生什么情况赶紧汇报,你跟路博德说了什么,也一并告诉我!”
李陵根本没跟路博德说什么,他自然也看不懂汉武帝的意思。
李陵以为汉武帝是嫌他太慢了,于是李陵赶紧催促士兵们做好战斗准备。
九月初,李陵带着准备完毕的战士们进入了西域,一路来到浚稽山。李陵将自己行军的路线画成了地图,派一个叫陈步乐的骑兵送回长安。
汉武帝看到地图后很高兴,重赏了陈步乐,还给李陵升了官。但是此时的李陵已经收不到汉武帝给他的诏书了,因为李陵已经处于匈奴的层层包围之中。
陈步乐走后不久,驻扎在浚稽山的李陵便被匈奴人发现,但是来了好几拨匈奴人都不是李陵的对手。
这下可惹恼了且鞮侯单于,且鞮侯单于亲率三万大军将李陵围了起来,但是他们依然畏惧李陵的阵法,不敢轻易靠近山谷。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李陵他们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但是李陵的部队中出了叛徒,一个叫管敢的士兵当了匈奴的俘虏,还将李陵的弱点告诉了单于。
且鞮侯单于得知李陵现在的处境之后,立刻开始向李陵发动猛攻。匈奴人从山顶向下扔石头,砸伤了很多汉军士兵。
此时的汉军已经弹尽粮绝,他们携带的五十万支箭已经射完了,随军携带的干粮也所余无几。
李陵将所剩无几的干粮分给了众人,命令所有人想尽办法逃出去,一定要将这里的情况传回长安。
天亮之前,李陵带着士兵们杀了出去,只有四百多人逃回了大汉,包括李陵在内的大部分士兵都没能逃走。李陵也与士兵们走散了,而且身后还有不少匈奴人正在追他。
饥肠辘辘的李陵用尽全身力气与匈奴厮杀,最后连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
李陵以为匈奴人会残忍地杀害他,但是匈奴人却将他带回了营地,还拿来了很多好吃的。李陵虽然留在了匈奴军营,但是他一心只想返回大汉,根本不理会匈奴人的劝降。
朋友在身前从浚稽山逃走的那四百多人来到了长安,当面将战场上的事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还以为李陵已经牺牲了,感到十分伤心。
晚年的汉武帝十分迷信,他将李陵的家人召来皇宫,然后让一个江湖术士给她们相面。
结果这个相士说李陵的家人脸上没有丧气,因为李陵根本就没有死。
汉武帝赶紧派人去寻找李陵的踪迹,但是结果却令汉武帝十分失望,好几封信件里都只有一个消息,那就是李陵投降了。
经过多次确认之后,汉武帝才接受了这个事实,朝中百官得知此事也纷纷咒骂李陵,唯独李陵的好友司马迁不肯相信。
司马迁与李陵交往甚密,他最清楚李陵的脾气了,李陵根本不可能投降于匈奴,其中一定是有什么误会。
司马迁上书给李陵求情,但是却被汉武帝责骂一通,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是在给自己的好友开脱,因此也开始讨厌司马迁,还对司马迁使用了宫刑。
司马迁作为李陵的朋友,始终相信李陵的人品,他认为李陵是真正的李广传人,根本不可能投降于匈奴。
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十四年没出门,在家里写下了《史记》这部旷世巨作。如果没有李陵,司马迁就可能没有机会留下这本巨著了。
敌人在身后司马迁在家里写书的时候,汉武帝也开始察觉到了不对劲,他意识到了李陵失败的真正原因。
当初路博德给汉武帝上书之后,汉武帝一气之下就把路博德调到别处去了。
但是路博德原来的任务可是接应李陵啊,如今路博德被汉武帝调走了,导致李陵孤立无援。
汉武帝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他赦免当初逃回来的那四百个士兵,还派出了公孙敖前往西域,希望能从匈奴手里将李陵救出来。
但是公孙敖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当初他跟霍去病一同出征,结果这个公孙敖居然在半路上迷路了。
霍去病等了他好几天还没来,眼看战机即将消失,霍去病只能铤而走险,孤军深入。
这次汉武帝又派他去接回李陵,结果公孙敖害怕匈奴会对他不利,根本就不敢去见匈奴单于,也根本没有找到李陵在哪里。
公孙敖只是随便找一个匈奴人问了问,得知有一个姓李的在帮单于练兵。
随后公孙敖便急急忙忙地返回了长安,谎称李陵已经完全成了匈奴的人,还在帮匈奴人练兵反攻大汉。
公孙敖对汉武帝说:“我已经邀请李陵回来了,但是他只想留在匈奴人那里,根本不想返回大汉!”汉武帝这暴脾气立刻就被点燃了,他下令将李陵留在汉朝的家人全部处死。
此时的李陵还在匈奴大营里等待汉朝的救援,他坚信汉武帝一定不会忘了他的。后来有一位汉朝使者来面见单于,顺路也见到了李陵。
从这位使者那里,李陵得知了汉武帝的所作所为,他悲愤痛哭,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为了大汉受了这么多苦,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局。
当使者提到李陵为给匈奴练兵时,李陵更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因为帮助单于练兵的并不是李陵,而是一个叫李绪的将领,他才是真正投降于匈奴的人。
虽然如今说这些已经没用了,不过李陵还是找机会杀了李绪,为家人报了仇。
与使者交流过后,李陵的心结也打开了,他主动去见了单于,如今李陵与汉朝已经恩断义绝,他表示自己愿意归降。
单于十分重视李陵,当即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将李陵封为了右校王,让他有了匈奴的贵族地位。
汉武帝驾崩之后,汉朝也曾来人请李陵“回家”,但是李陵表示:“我已经投降过一次,受过一次屈辱了,我不可能再从匈奴投降到汉朝去。”
李陵在匈奴生活了二十多年,再也没有踏上汉朝的国土。
游子终归汉公元648年,一支来自坚昆国的使团来到了大唐,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并不是来和大唐交易的,而是来和大唐认亲的。
坚昆国的国王表示,他们的祖上正是汉朝的李陵,与唐朝皇室乃是同宗。
通过朝中大臣们的仔细辨别,他们发现,坚昆国的人黑发黑瞳,确实是汉人的后代。
于是坚昆国便成了唐朝的一部分,唐高宗为了确定双方的关系,不仅赏赐给他们很多财宝,甚至还赏赐给他们很多中原的女子。
坚昆国与大唐有了联系之后,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了那一片有名的强国。坚昆国日渐强大,俄国可看不下去,出兵收服了坚昆国。
当时的大唐自身难保,根本没空救他们,于是坚昆国就成了俄国的一个州。苏联解体之后,坚昆国的人迅速脱离了俄国,建立了独立自己的国家,也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
1940年,考古学家在距离吉尔吉斯斯坦不远处发现了一处遗迹。
令人惊讶的是,这处遗迹居然是汉朝的建筑风格,还发现了几件刻有汉字的器物。
通过调查发现,这处地方在汉朝时属于匈奴的一位贵族,而这位贵族正是“右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