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轨迹,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谁能想到,仅仅因为在部队多待了一天,我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最终成为国企钢厂的副厂长,这中间的经历,至今仍让我觉得恍如隔世。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深深地烙印着贫穷的痕迹。家里有六个孩子,我是老大。为了供弟弟妹妹们读书,我不得不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早早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在生产队里辛苦劳作,却仍然无法填饱肚子。我曾经在劳作时晕倒,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包白糖,也舍不得自己吃,而是分给了弟弟妹妹们。那时的我,看不到未来,只知道不停地干活,希望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一些。
1975年12月,我参军入伍了。部队,成为了我人生新的起点。离开家乡的那一天,母亲给了我五个煮鸡蛋,而父亲则站在房顶望着我远去的身影。我明白,他们对我的期望,也包含着深深的不舍。新兵训练的三个月里,我刻苦努力,各项科目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后来还被推荐去了教导队学习,回来后直接当上了班长。每个月的津贴,我都舍不得花,攒下来寄回家里,希望能为父母分担一些经济压力。部队的三年,不仅让我变得成熟稳重,更磨练了我的意志,将我从一个易怒易暴的青年,塑造成了一个钢铁般的战士。
1979年3月,退伍命令下达了。战友们相拥而泣,互留联系方式,约定以后有机会再聚。省外的战友被集体送走,而省内的战友则可以自行回家。部队给了我22元津贴,我想用这笔钱给父母买些礼物,于是决定在部队多待一天。就是这看似不经意的一天,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第二天,我出去逛街,买了一些礼物,回到宿舍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回家。就在这时,连队指导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当地一家国企钢厂正在招工,有意向的退伍兵可以报名。听到这个消息,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如果回家,我将继续务农,过着一眼望得到头的日子。而进入钢厂工作,每个月有工资,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进入钢厂后,我依然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良好习惯:肯吃苦,肯付出,从不抱怨。车间的环境虽然艰苦,但到月底拿到工资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在钢厂的五年里,我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最终被提拔为车间班长。从班长做起,我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为了这家钢厂的副厂长。六年前,我从这个岗位上退休,开始了新的生活。
回首往事,我常常会想,如果当时没有多待在部队的那一天,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也许我仍然在家乡务农,过着平凡而辛苦的生活。是那22元津贴,以及那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我走向不同的方向。人生的道路,究竟是早已注定,还是由我们自己选择?这或许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