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能》明眼人给盲人更黑的现实,唯有在黑暗制造光明的正义

杨戬看电影 2019-06-04 21:34:24

《无所不能》明眼人给盲人更黑的现实,唯有在黑暗制造光明的正义

印度电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无所不能的共情能力。说到底,是因为印度电影的人民属性更为突出。6月5日公映的《无所不能》,男女主都是盲人,即便他们独立、坚强,从事着中产阶级的工作,有着高品位的生活趣味,依然属于普通人的群体,他们没有什么靠山,能够依靠的唯有自己,自己的手和耳。《无所不能》非常坦白直接的讲述了当前印度社会的阶层分化导致的一系列生存难题,权贵分子鱼肉百姓为所欲为,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欺骗,也要在肉体上剥削和强奸美丽优雅的善良人,更要在精神上贬低践踏被侮辱的大众。当然,印度电影不是议论文做法,即便是沉重的社会题材,前半程也是能歌善舞花团锦簇,后半部分进入复仇的第三幕,更是奇思妙想意象纷呈。

赫里尼克·罗斯汉饰演的罗汉,是一个自食其力快乐自然的配音师,她在亲友的撺掇下去相亲,与亚米·高塔姆饰演的钢琴师苏“一见钟情”,他们的相遇、相识和相恋,苏和罗汉的美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们彼此听到、闻到、触摸到。很有“民间故事集成”的善良因素,却没有“从此幸福生活在一起”。正如鲁迅说说悲剧是将美好撕碎给大家看,他们的幸福快乐只存在了非常短暂的时间。当地议员的弟弟,觊觎苏的美貌风采,与屠夫的儿子共同强奸、蹂躏了苏。“无所不能”的罗汉,遭遇了奇耻大辱,他无能为力阻挡这一切的发生,无论是报警还是警告,都难以阻挡恶人的再次伤害,包括但不限于官官相护、警察的不作为、黑白两道齐上阵的囚禁,苏失去了被强奸的证据和活下去的勇气,罗汉的幸福戛然而止,并且发出极为狰狞的噪音。

《无所不能》的第三幕,是豪荡感激的复仇桥段,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后续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罗汉的工作是配音师,他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长处,分明怨恨曲中论,他相信命运是由自己创造的,复仇也需要自己去实现,即便自己是个盲人。苏的冤屈堪比窦娥,罗汉的复仇声声不息、瞒天过海,盲行者的尊严值得致敬。《无所不能》犹如感天动地的元杂剧,有着极端彻底的故事核,爱到极致、恨到天边、黑暗无边际、复仇却也是痛快淋漓,这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典型特征,中国古典评书和元杂剧特别是《包公案》故事都是这样的曲调。

罗汉向整个黑暗社会的制造者发出挑战,通过“完美犯罪”来“谋杀”所有伤害苏的人。即便警察有怀疑,然而没有明确的证据也组织不起罗汉的犯罪链条,《无所不能》就这样实现了阴谋内外的正义。评书和杂剧、印度电影的目标观众,对于“程序正义”没有什么好感,那是法律党(讼棍)玩弄乡民的专业把戏,而侠客、包公、自力救济的盲人所直抵世间根本的“实质正义”,则是我等看客最为欢喜的、深入人心的、令人泪目的故事。《无所不能》里的这个议员,是罪恶的代表,他本来也是普通人,爬上高位之后,就忘乎所以纵容弟弟以此为傲,并且狠狠的践踏成文法律和人间道德习俗,罗汉将他绳之以法是必须的。印度电影的可敬之处,首先就在于此。罗汉在黑暗的世界中,制造光明的正义,他不是神,只是一个可怜的人,毕竟社会还是那个社会,他是无所不能的人,其他的普通人呢?

0 阅读:3

杨戬看电影

简介:与杨戬一起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