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房地产行业的变化,大家这大半年应该都感受到了。
1-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降1.5%;销售面积,同比降6.5%,7月单月更是同比降15.5%。与此对应的是,今年以来,从上至下,各种政策信号迭出,诸多二三线城市都不同程度放松限购政策。
而作为楼市调控风向标的一线城市却迟迟未动。现在,千呼万唤,终于来了。而且,同一天,两个一线城市先后官宣。
先是8月30日上午,广州发布《关于优化我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打响了一线城市“认房不认贷”政策的“第一枪”。
就在大家观望其它三座一线城市何时跟进之时,深圳于当日傍晚也宣布: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我市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
“认房”或“认贷”是银行在发放住房按揭贷款时评判首套房、二套房的标准,这直接关系到购房者的首付和购房资格。
比如,以下是广州认房不认贷之后的情况:
当然,广州、深圳的官宣,不算意外。在此之前的8月25日,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就明确提出了“认房不认贷”作为政策工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
这在一批二线城市已率先落实的情况下,基本上可看作是对一线城市的“敲打”。现在来看,广州和深圳,为一线城市打了个样。
那么,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它应该会在短期内促进两座城市房地产交易量的回升。
公开信息显示,广州、深圳的房屋交易量都退回到了历史低位。如广州7月份新房成交仅5188套,同比、环比都下降明显;同期,二手房交量仅为8096套,连续四个月下跌。
深圳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7月,深圳全市新建商品房成交3628套,成交面积41.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14%。而截止7月31日,深圳可售商品住房约4.3万套,可售面积431.1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即便保持7月的水平,即便停止新增,深圳的“去化”周期也在10个月以上。
当然,交易量明显降温的同时,还有价格的下行。以深圳为例,今年上半年,深圳的二手房住宅成交均价6.5万元/平方米,与2021年上半年比跌幅达到16%,相当于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尽快促成房地产交易量的回暖,即便对房地产依赖不够明显的深圳来说,也具有相当的迫切性。而“认房不认贷”,一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购买指标;二也可以降低部分群体的购买门槛。
因此,综合判断,至少短期内,广、深两地的交易量应该会有所回升。
但价格,恐怕很难明显回暖。道理很简单,即便“认房不认贷”可以释放一部分的购买潜力,但当下房地产市场还是以买方市场为主,大家的观望情绪依然比较重,甚至不排除,受政策刺激,二手房的上架数量也会增多。因此,不应该指望认房不认贷在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格局。
这方面,之前郑州已有前车之鉴。早在8月初,郑州就“官宣”打响了 “认房不认贷”第一枪。但结果,公布消息的第二天就有2100余套新上房源,而交易量却并没有明显回升。当然,作为一线城市,广深的效果应该相对要好一些。但即便如此,也不宜过于高估。
其次,广、深也把压力留给了北京和上海。
客观说,在房地产调控中,真正的一线城市,实际只有北京和上海。因为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和调控尺度,都是最特殊的。在很大程度上说,北京和上海的放松程度,将成为真正的风向标。现在,这两座城市到底如何“跟”,还有待观察。
当然,不管京沪如何跟,现在广深亮牌了,对其它二线城市应该也多少会有所刺激。可以预期,接下来,一批仍在犹豫、遮遮掩掩的二线城市,可能会打开新的调控空间。
此外,一些配套的调控松绑,应该也会加速。比如,这几天,多家大行都对备受期待的存量房贷打折一事作出表态,整体传递出的信号是:靴子要快落地了。多家甚至已传制定了存量房贷利率调降预案。
还有,已有珠海等城市开始行动,媒体也频频呼吁的放松“限跌令”,可能也会在更多城市复制。
用大白话来讲,一线城市都“下场”了,大家可能都不会“装”了。
认钱不认人。
房地产就是骆驼身上的那棵稻草
你未来是会继续买房吗
一线开始动作了,就说明危险了
大家快抢,晚了怕没了。
贷款买房、敢不敢让银行也承担部分风险。比如追偿不超过抵押物。
认贷不认房不是更能刺激房地产消费吗?
毛用没有,首付更低了要还的贷款更多了,一两千万的房子还完贷款变三千万了,又担心中途失业,现更买不起了
等你买了 过不了几天就给你出幺蛾子
只要你们买房,除了降价,万事好商量。
有什么影响?都不买房了!
深圳前段时间好像还发文说没这事,这才几天,变脸真快
无所谓了,反正我也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