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果然出尔反尔,刚宣布豁免关税现又改口,幸好伟人早有提醒

夏菡谈历史故事 2025-04-15 05:38:46

前言:

2025年的春天,国际贸易舞台上的硝烟味比往年更浓。

当各国还在从疫情冲击中缓过神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又一次举起了关税大棒,只不过这一次,他的“任性”让全球都看傻了眼。

老话说“人无信不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是如此,可特朗普政府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把国际贸易规则当成了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事情的起因要从4月初说起。

当时美国以“追求公平贸易”为由,突然对中国等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其中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比例直接提到了34%。

明眼人都知道,这哪里是追求公平,分明是借着“美国优先”的幌子搞单边主义。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行为,仅仅是一场闹剧的开始。

特朗普大概以为,凭借美国的经济霸权,各国会像过去一样乖乖低头,可他忘了,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角色,更忘了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契约精神,而不是朝令夕改的霸权主义。

当全球都在观望中国会如何应对时,特朗普的“变脸术”已经开始了第二幕。

先是关税比例从34%飙升到145%,创下了国际贸易史上的荒唐纪录,紧接着又在4月12日悄悄豁免了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的关税,可刚过一天就反悔,声称豁免只是“临时举措”。

这种比翻书还快的政策变化,让各国企业叫苦不迭,也让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度直线下降。

人们不禁要问:当一个国家把严肃的贸易政策当成小孩子过家家,说变就变,还有谁愿意跟它真心合作?

正文:

特朗普这出“关税闹剧”,简直就像一场没有剧本的荒诞喜剧,每一幕都让人啼笑皆非。

一开始,他打着“美国利益至上”的旗号,把关税当成了威胁他国的武器,以为只要税率够高,中国就会服软。

可中国不仅没怕,还立刻来了个“硬碰硬”——你加税,我就反制,对美国的农产品、汽车等商品同样加征关税,直接打到了美国农场主和制造业的痛处。

这下特朗普慌了神,眼看硬的不行,就想玩“以退为进”的花招,偷偷豁免部分电子产品关税,想着既能安抚国内企业,又能保住自己的面子。

可他没想到,中国商务部的回应直接戳破了他的小心思。

一句“美方豁免是纠错的一小步”,既点明了美国政策的错误,又暗示这远远不够。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见诡计被识破,居然玩起了“甩锅”戏码。

他先是在社交媒体上宣称“自己没退缩”,豁免政策是下属“擅自行动”,接着又凭空捏造了一个“半导体税”,说什么“本来就没打算对电子产品征高税,而是要专门征半导体税”。

这话连美国媒体都听不下去了,纷纷发文吐槽:“特朗普的政策到底是怎么定的?难道全凭他一张嘴?”

这场闹剧里最倒霉的还是美国企业。苹果、英特尔等巨头刚因为关税豁免松了口气,转眼就听说政策可能变,急得直跺脚。

要知道,中国市场对这些企业有多重要——苹果手机每年在中国卖出几千万部,英特尔的芯片更是离不开中国的下游产业链。

可特朗普不管这些,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面子,在乎的是能不能在选举中拉到选票。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让美国企业叫苦连天,不少老板私下里抱怨:“政府的政策比天气还善变,我们根本没法做生意!”

再看中国这边,反制措施稳准狠。除了关税反制,还在稀土出口、市场准入等方面亮明态度,让美国知道,想靠霸权压人,门都没有。

更绝的是,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每次回应都不卑不亢,既讲法律道理,又带点“绵里藏针”的讽刺,比如那句“论道行,美国还浅着呢”,直接让特朗普的小动作无处遁形。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看清了美国的真实面目——所谓的“契约精神”不过是块遮羞布,一旦不符合自身利益,立马撕下来扔到一边。

结尾:

特朗普的这场关税闹剧,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霸权主义的本质:自私、短视、毫无诚信。

当一个国家把国际贸易规则当作儿戏,把政策变来变去当“政治秀”,最终伤害的不仅是别国利益,更是自己的信誉。

老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的盟友们这次也没惯着,欧盟、东盟等纷纷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用实际行动给美国投了“反对票”。

反观中国,从头到尾都展现出了大国应有的担当: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你讲规则,我就按规则来;你耍无赖,我也有底气奉陪。这种“以理服人,以实力说话”的态度,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更让世界看到,真正的大国风范,是言出必行的诚信,是敢于担当的勇气,更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

如今,这场关税大战还没完全落幕,但结局早已显影:靠霸权霸凌行不通,搞单边主义赢不了。

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特朗普的反复无常,终将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笑柄,而中国坚守原则、灵活应对的做法,正在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写下生动注脚。

正如古人所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在这场持久的博弈中,谁能笑到最后,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