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唐亮 通讯员 胡文杰 贺洪涛 金秋时节,驱车在津市市新洲镇,平畴沃野稻浪飘香,一庭一院皆美景,一景一物皆乡愁。
“以前村里可不是这样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房前屋后的水沟里,天气一热,不但臭,而且蚊虫乱飞……”津市市新洲镇五泉社区村民张孝乐想起以前村里污水横流的样子,皱起了眉头。而今的五泉社区,通过实施三改一建,村容整洁,路面宽敞,沟渠清澈见底,没有丝毫异味。
走进张孝乐的院落,庭前有花园屋后有菜地,两间三层的楼房内干净整洁,有干湿分离的卫生间,中式风格的厨房,眼前一幕让人感觉身处城里别墅。张孝乐说,乡村的巨变主要得益于津市党委政府心系群众,他们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
为民办事是否见效,群众口碑见分晓。近年来,津市市委市政府围绕农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发力,有序推进农村厕改、水改、路改和建设美丽屋场。津市市纪委监委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推动部门责任落实,护航项目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乡村振兴第一仗。目前,全市完成改厕2.1万户,实现了旱厕清零,为了让村民“方便”更方便,该市还新建农村公厕42座。新建扩建自来水厂2座,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安全饮水全覆盖、同质价、一体化。同时,该市还新建了污水处理站11个,发展畜禽粪污利用项目4个,治理黑臭水体15处,让污水变净水、粪物变燃料。辖区乡镇完成河道综合整治156公里,推动臭水沟渠变生态河道。对7个较大的集镇道路进行“白改黑”,并对人行道、路灯、绿化等一并翻修改造,共完成改造24公里,集镇面貌大幅提质。采取以奖代补、村居申报等举措,村均打造美丽屋场3—5个,形成多点布局、串点成线、连点成片的秀美村庄。按照前有花园、后有果园标准,建成美丽庭院示范户3500户。
爱护家园,保护环境,在津市的乡村不是口号而是村民这些年来养成的习惯。垃圾不落地,废物不乱扔,是这里村民自觉遵守的村规民约。在环境卫生自治工作中,该市率先采取“绿色存折”垃圾管理办法,以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后送到指定的回收点兑换积分方式巧解垃圾乱扔难题。
“现在我们村的卫生环境很不错,不存在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即便有游客进来偶尔丢个把饮料瓶子也会及时被村民捡到垃圾桶。”该村党总支书记张传炎说到村里的卫生环境很自豪。
据津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李永才介绍,津市市对乡村垃圾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绿色存折”制度已在全市乡村推广,全市乡村垃圾源头减量30%,垃圾转运成本下降40%,可回收垃圾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行。津市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打造出了有天空之镜美誉的旅游打卡地绿岛蓝湾、山水结合的植物园、大关山科普研学教育基地等旅游景点。这些景区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发展成果。
“现在是旺季,近几个月,每天接待游客上千人,每日的营业收入10多万元。” 绿岛蓝湾负责人罗鉴远介绍,当初就是发现毛里湖生态环境好,所以和村里萌发了打造这个景点的想法,没想到一干就干成了。现在不仅每年给村集体带来不少收入,还带动了周边不少村民的就业。
采访归来已入夜,津市乡村的一景一物却仍在眼前闪现。此时,觅一处农家小院,温一壶热茶,围坐闲谈,喧嚣疲累便在此处隐去了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