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为阅读方便,本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切勿对号入座!原创文章,拒绝搬运抄袭!
讲述人/淑芬 撰写/墙角梅花
我叫淑芬,出生在一个小山村,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三伯比我的父亲大两岁,从小到大,三伯和父亲的关系也很好。
父亲年轻的时候,一直跟着爷爷种地,但是,自从父亲成家之后,家里的花销也越来越大,爷爷就托人,让父亲跟着他的朋友学做木匠活。
自从父亲学会做木匠活之后,他就用架子车拉着工具,游街串巷的开始做木匠活。(在那些年的农村,大部分人们没有正式的工作,许多人开始做木匠或者泥水匠。)
父亲虽然做木匠活挣了一些钱,但是,因为我们家里有四个孩子,所以,父亲挣的钱也只是维持住家里的花销。
三伯家里有两个儿子,那些年,三伯不想学做木匠活,他和三娘守着地里的几亩庄稼地。
三娘是一个勤快人,她和三伯不辞劳苦的在地里忙碌着,但是在那些年的农村,就算是努力的种地,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而三伯家的两个儿子正是能吃会喝的年龄,所以说,三伯家的生活过的也很难。
三伯家的老二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哥,比我大两岁。

堂哥虽然比我大两岁,但是,平时他在学校也不努力学习。
三伯只要提起来堂哥,他就会唉声叹气:“我的两个儿子,都不好好学习,大强早早的去纱厂干活了,二强如果能和淑凤一样,努力的读书,将来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出这个小山村,那该有多好啊!”
而堂哥天生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对于三伯的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每天只想着和小伙伴们玩 。
后来,堂哥开始去镇子上面上初中,因为我们村子离镇子上面有十几里地,所以,有些有条件的家庭,就给孩子买了自行车,让孩子上下学方便一些。
二堂哥刚刚上初一的时候,三伯没有给他买自行车,堂哥每天回家都怨声载道,说他每天上下学跑来跑去,那么远的路,每天都腿疼。
后来堂哥开始上初二的时候,了,三伯就把家里存的钱都拿了出来,又去亲戚家里借了20元钱,给堂哥买了一辆新自行车,让他上下学方便一些。

然而,自从三伯把自行车买回来之后,堂哥却不想上学了。
那辆自行车,堂哥骑了不到一个月,就放在了家里,任凭三伯怎么劝说,堂哥只想着和朋友们出去挣钱,他告诉三伯:我根本就不是读书那块料,我坐在教室里,根本就没有心思学习,还不如和我的朋友们去砖厂做杂活,一个月也能挣一些钱。
自从堂哥开始去砖厂上班之后,三伯好不容易买的那辆自行车,也放在了家里。
平时三伯舍不得骑那辆自行车,听邻居们说:三伯只要有空了,就会把自行车从屋子里面推出来,拿着布一遍一遍的擦拭着。
有一次我还听说:有一天,天气又闷又热,三伯和三娘一路走着去镇子上赶集。
村子里面的乡亲们骑着自行车去赶集,她们遇到三伯就问:天气又闷又热,说不定就会下雨,你们家里有自行车,为什么要走着去集市上赶集呢?如果你骑着自行车去赶集,让三嫂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来回也能节省不少的时间。
“就是因为天气又闷又热,我才走着去赶集,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天就要下雨了,我如果骑着自行车去赶集,万一下雨了怎么办?我们家的自行车是新的,如果雨水一淋,就会生锈。”三伯笑着告诉大家。

所以说,左邻右舍都觉得三伯的自行车就像宝贝一样,谁家有事情了,大家都不去借三伯家的自行车。
两年之后,我去镇子上面上初中,因为我们家的条件不好,所以,父亲也没有给我买自行车。(虽然父亲会做木匠活,可是,在那些年的农村,做木匠活的人也很多,就算是父亲做木匠活很细心,但是,木匠活的生意也不好,偶尔有人来做木匠活,父亲挣的钱,也只是勉强够我们家的花销。)
因为家里没有自行车,所以,我每天都是早早的起床,一路小跑着去学校;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又一路小跑着,开始往家里赶。(如果走的慢,说不定还没有到家,天就黑了。)
有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正顺着山路,急匆匆的往家里赶,忽然有两个人从旁边的玉米地里走了出来,她们看到我之后,就急忙叫住了我。
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三伯和三娘,她们扛着锄头从玉米地里出来了。

“淑凤,这么热的天,你一个人来回跑着上下学,肯定又热又累,如果再过些天,天冷了,估计天黑的也早,一个人跑着上下学也不是办法。
两年前,我给你堂哥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你堂哥骑了几次,他就不骑了,一直在屋子里放着,今天晚上,我就把自行车推到你家,以后你骑着自行车上下学。”三娘笑眯眯的对我说道。(三伯听到这些话,他也是笑眯眯的点着头。)
听到三娘说的这些话之后,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因为我知道三娘平时的生活很节俭,连一件衣服也舍不得买,她的衣服都是打着补丁,三伯买那辆自行车的时候,还出去借了一些钱,三娘怎么会把那辆自行车送给我呢?她们会不会和我的父母要钱呢?
当时,我以为三娘只是随口说说罢了,但是,想不到那天下午,我刚刚到家,三伯就推着自行车来到了我家。
三伯对我们说道:“淑凤的学习成绩好,这辆自行车我送给淑凤,让她以后上下学方便一些。”
“三哥,这辆自行车还是新的,你买的时候,一共花了多少钱?等到我有钱了,把自行车的钱给你。”父亲急忙说道。
“建立,咱们都是亲兄弟,我没有女儿,从小到大,我看着淑凤长大,这辆自行车,我不会要你们一分钱的,算我送给淑凤的。”三伯笑眯眯的对我们说道。
也是从那天开始,我每天骑着三伯的送的自行车上下学,感觉特别方便。(那辆自行车陪我读完了初中,又去县城上完了高中,我去外地上大学之后,弟弟接着骑那辆自行车上下学。)

等到那年冬天,邻村的张大伯来找父亲,因为前一段时间,他盖了一所新房子,家里的门窗都需要做,张大伯就让父亲去他的家里做木匠活。(因为那年腊月,张大伯的儿子准备结婚了,张大伯的家里有木头,我的父亲只是挣一个手工钱。)
从那天开始,父亲每天早早的起床,去邻村张大伯的家里做木匠活。
然而,父亲只是做了一个星期的木匠活,有一天晚上,三伯来到了我家。
三伯进门就对父亲说道:“建立,我和村南边的小李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你也认识小李,以前我没有结婚的时候,小李经常来咱们家里玩。
前一段时间,小李的家里刚刚盖了房子,这段时间,他的手头有点紧,因为小李的儿子谈了一个女朋友,那个姑娘一直住在小李的家里,小李准备腊月二十六,给儿子办婚礼。
小李家的门窗柜子之类的都还没有做,小李就想着让我来找你,去他家里做门窗,小李家里也有不少的木头。
建立,小李的手里这段时间没钱,他让我找你,就是想着等你做完木匠活之后,先欠着你的工钱,等他什么时候有钱了,再把工钱给你。”

父亲听到这些话之后,急忙告诉三伯:“我这几天在邻村做木匠活,我做木匠活的这家,也是春节前,他的儿子准备结婚,我已经揽下了这家的木匠活,也不能半途而废,做人要讲究信用,我不能再去小李家里做木匠活。”
“建立,你是不是看不起人?估计是你做完邻村的木匠活之后,邻村会给你工钱。小李这段时间遇到了困难,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两个人的关系就像亲兄弟一样,因为他先欠着你的工钱,你就不去他的家里做木匠活了。
如果小李的手里有钱,他很容易就能找到做木匠活的,就是因为他的手里没有钱,他才想到了我,作为朋友,我怎么能不帮他呢?我已经承当了小李……”三伯有点生气了。
父亲急忙和三伯解释着,但是,三伯总觉得父亲看不起他,就站在院子里,大声的和父亲吵了几句,就气呼呼的走了。
那天晚上,父亲气的一晚上没有睡觉,但是他也没有办法,他知道一个人要讲信用,既然承当了邻村的张大伯,就一定要把木匠活顺顺利利的做完,做人要讲信用啊!
后来,我们听说小李又出去借了一些钱,找了一个木匠,去他的家里做木匠活。
因为这件事情,三伯觉得父亲不给他面子,也是从那天开始,三伯只要看到我的父亲,他都气呼呼的走开,不和我的父亲说话。
但是,每当我遇到三伯,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三伯总会笑眯眯的和我说着话,并且三伯还交代我:“淑凤,你在学校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要和你的两个堂哥一样……”
自从父亲和三伯闹矛盾之后,我就想着把三伯的自行车重新还给三伯,但是,看到三伯对我还是那么亲切,我就打消了这个想法,只想着努力读书。

每年春天的时候,母亲总会去买一头小猪,等到春节前夕,那头小猪就长成了一头大肥猪。母亲就会把那头肥猪卖了,给家里买年货。
那年,因为父亲去邻村张大伯的家里做木匠活,挣了一些钱,所以说,母亲觉得我们家里有钱买年货了,过年的时候,就打算把那头肥猪宰了,卖一些猪肉,剩下的猪肉,我们自己过年吃。
那年腊月十九,左邻右舍都来我的家里帮忙宰猪。
等到猪宰完之后,母亲把那些猪肉卖了一些,又剩下了一些,自己过年吃,父亲挑出来了几块又大又好的猪肉,开始做腊肉。
那年我已经放寒假了,父亲把腊肉腌制了几天之后,就挂在院子里面风干。
开始在院子里面挂腊肉的时候,父亲就交代我:“淑凤,你看好院子里的腊肉,不要让附近的猫叼走了。”(因为那些天,经常有一只野猫,在我们家的院子里面转悠。)
听到父亲说的这些话之后,我的心里一动:因为我刚好看到三伯送我的自行车,放在院子里。
我马上就想到了天热的时候,三伯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来给我送自行车的情景。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估计三伯也舍不得买新衣服穿,他们家里也没有腊肉,如果我把腊肉给三伯家里送一块,只当是给三伯拜年,那该有多好啊!(因为往年春节的时候,我都会提着一斤桃酥去三伯的家里拜年,而三伯也会给我发一个红包。)

我又想到:冬天的时候,三伯刚和父亲吵完架,估计父亲也不会让我去三伯的家里拜年。
到了腊月二十六那天上午,父亲和母亲去镇子上赶集买年货了。
我看到家里没有人,就偷偷的挑了一块又大又好的腊肉,准备送到三伯的家里。
但是那天,我先出门看了一圈,发现有两位邻居坐在我们家的大门口晒太阳,我害怕我拿着腊肉出门的时候,他们询问我,并且还把这件事情告诉给我的父母,这该怎么呢?
于是,我就找来了两张报纸,先把腊肉包好,藏在了床底下,准备等邻居走后,我再往三伯家里送腊肉。
后来,邻居开始回家做饭了,我的父母也赶集回来了。
父亲一进院子,他就发现腊肉少了一块,当时就吃惊的问我:“淑凤,咱们家的腊肉怎么少了一块?那块又大又好的腊肉,怎么不见了?”
“今天上午,我头有点晕,就去屋子里睡了一觉,等我回来之后,就发现腊肉少了一块,估计是院子里的野猫叼走了。”我吞吞吐吐的对父母说道 。
父亲听到这些话之后,他有点不相信,就急忙在院子里转悠了一圈,并且还去我的屋子里看了一圈。(我站在院子里,看到父亲去我的屋子里,心里别提有多紧张了,因为我害怕父亲发现床底下的那块腊肉。)
后来,父亲从我的屋子里走出来之后,就叹了一口气,说道:“咱们家的腊肉果然少了一块,以后要看好了,不要再让猫叼走了。”
听到父亲说的话之后,我长出了一口气,趁着父母开始去厨房里做饭的时候,我准备去三伯家里拜年了:我偷偷的去屋子里面,把那块腊肉用一件旧衣服包好,悄悄的向着三伯家里赶去。

那天,三伯和三娘刚好在院子里面劈柴,她们看到我之后,当时就很吃惊。
“三伯,三娘,过年好,我来给你们拜年了,今年我们家里宰了一头大肥猪,这是我们家做的腊肉,我爹让我给你送一块。”我把手里的那块腊肉递给了三伯。
还没有等到三伯和三娘反应过来,我就急匆匆的和他们告别,又一路小跑着回家了。(因为我想早点回家,如果我出来的时间长了,父母说不定就会怀疑我。)
等我回到家里之后,母亲已经把饭做好了,我就装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拿起碗筷,开始吃饭。
然而等到那天晚上,三伯和三娘却来到了我家。(自从父亲和三伯吵过架之后,三伯就再也没有来过我家。)
三娘提了一个竹篮,竹篮里有一只处理好的鸡。
三伯一进门就说道:“建立,前一段时间,我让你帮我的朋友做木匠活,因为这件事情,我们两个人还吵了一架,过后我设身处地的想想,都是我的不对,因为你也有苦衷啊!以前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还是亲兄弟!
今天下午,我把养的鸡宰了两只,给你们送一只,让孩子们过年吃,今天你让淑凤给我送了一块腊肉,那块腊肉那么大,看着就好吃。”
母亲听到这些话之后,她一下子就愣住了。
而父亲却好像什么事情都知道似的,他急忙让三伯和三娘进屋子里坐。(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发现那块最 大的腊肉不见了,他去我屋子里面的时候,已经发现了床底下的腊肉,但是他不知道我准备做什么,就装作什么也没有看到,一直等到我拿着腊肉,往三伯家的方向去的时候,父亲才知道我去给三伯家里送腊肉。)
“三哥,今年我特意多做了一些腊肉,我就想着这两天给你多送几块腊肉,淑凤想着今天中午,先给你送一块腊肉先吃着,等你走的时候,我再给你两块腊肉。”父亲笑眯眯的对三伯说道。
那天晚上,三伯和三娘都没有回家,他们在我的家里聊天,好像回到了他们没有吵架的时候。

自从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们两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在平时的生活中,两家人都互相扶持和帮助,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长大了,每次逢年过节回老家的时候,我们总会拿着礼物,去三伯家里坐坐。
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两大家人,总会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家的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亲情无价,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兄弟姐妹之间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情,而有了矛盾,只有相互包容和扶持,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