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人生要懂得藏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处世哲学。
藏拙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而是在隐藏不足的同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销声匿迹,不是说真的消失,而是选择性地远离那些不必要的噪音。
真正厉害的人,他都懂得销声匿迹,不显山露水,但你绝对不能小瞧他。因为他不是在沉寂,而是在不断的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他们不炫耀,不争吵,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偶尔发个朋友圈,分享一下美好,仅此而已。
真正的高手,都是不动声色的。都懂得守拙,懂得藏锋。
人生在世,要时刻提醒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越强大的人越善于隐藏自身的缺陷和锋芒。
很多时候,你表现得越强,暴露的缺点就越多;你张扬的越多,招惹的祸端也就越多。
而当你做到不争不抢,不求输赢,自然就会远离是非,减少烦恼。这便是大道至简,大智若愚的道理。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永远留不住一颗想走的心。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理解、知趣、尊重、距离。
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别指望任何人能理解你。
当你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话的时候,你已经成熟到开始明白,有些事不需要所有人都知道,有些话只适合烂在肚子里。
杨绛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允许自己不在线,遵从内心的声音。
远离世俗的喧嚣和热闹,给你的生活做减法。凡是消耗你的,通通远离。
一个人的独处,胜过一群人的狂欢;一个人的清欢,胜过无数喧嚣的无聊。
不再急于向外界证明什么,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炼,让灵魂得以真正的自由与释放。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生真正高级的享受,是心心相印,是精神的共鸣,灵魂的共振。
因为意境相同,意念相通,心灵有感应,精神有共振,他们看得见你的精神殿堂,看得见你的山河万里,看得见你的意气风发,看得见你的与众不同。
人生太贵,精神太贵,心能量与心资源一定不要浪费在不同频的人身上。
其实,生活当中那些最愚笨的人,往往就是那些特别喜欢刷存在感的人。
正如冯骥才所说:“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时间就花在了哪里。
他们就像一个个的黑洞一样,贪婪的吸取着你的能量和精华,让你形容枯槁,状态越来越差。
生命像一个杯子,就这么大的一个空间,每个人都是这样。被一些事情占去太多,就没有时间装该装的东西了。
你决定分给什么事情时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决定了你打算塑造怎样的自己。
钱钟书说:“时间很贵,不要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我们的时间很快,犹如白驹过隙。
人生在世,与其选择刷存在感,不如学会放过自己,转头销声匿迹,在背后默默提升自己。
销声匿迹,让我们摆脱了外界的干扰,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
只有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成为真正的你。
马尔克斯说:“生活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而这也正是我们难得的自由。”
内心平静契合本性的力量,是这个世界最本质的力量,所以它具有天然的聚合力和转变力。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六祖慧能大师说:“外不著相,内不动心。”
不被外相牵引,自己的心就不会乱。
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生命的葳蕤和蓬勃。
心静,智慧就开了,智慧开了,你就有能量了,一旦获得能量,外境也就随之改变了。境随心转,人生至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记住尼采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诸他的一切苦难。”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红尘幻世磨炼心境[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