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金秋的阳光洒落在北京古老的城墙上,天安门广场上成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近30万人民群众翘首以盼,所有的国人都期待着见证历史的伟大时刻。
广场两侧,崭新的红旗迎风招展,鲜花和笑脸洋溢着对新中国强盛繁荣的美好期盼。
下午三时,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缓步登上天安门城楼,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阳光下,新生的共和国徽熠熠生辉。
毛主席庄重肃穆地走上前,朗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0万军民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新生的人民空军组成战机编队,在广场的上空轰鸣掠过。
伴随着轰隆的礼炮声,中国人民解放军迈着自信而又整齐的步伐在天安门广场上走过,接受毛主席和人民的检阅。
共和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升起!
一个旧的时代至此终结,一个光荣的新时代展开篇章。
饱经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迎来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广场上,无数人喜极而泣……
无数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终于等到了今天!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最初计划的开国大典并未是10月1日,当初计划的日期是1950年的1月1日元旦。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整整提前了三个月?
在这背后,又有什么深层次的考量?
风云突变的1949
1949年,全世界正处于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新的对抗却已悄然产生。
一道铁幕正从西欧到东欧、亚洲到美洲徐徐降下,冷战的阴云笼罩了全球。
美国人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丘吉尔在鼓吹要在东西欧之间拉起一道铁幕。
苏联和美国的意识形态对抗格局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这场世界格局加速变换的关键时期,华夏大地也在发生着改天换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全国各个战场上将国民党军打得节节败退。
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国内的统治摇摇欲坠,蒋家王朝的败亡已经成为了定局。
中国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刘少奇率领的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了苏联……
刘少奇的莫斯科之行
1949年6月,刘少奇等人秘密启程前往莫斯科。
代表团的成员经过了精心挑选:既有负责对外联络的王稼祥,也有熟悉东北事务的高岗。
他们随身携带着毛泽东的亲笔信,肩负着为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的的重任。
代表团从北京出发,先到达了东北,再转乘专机一路北上。
沿途的西伯利亚壮美风光引人入胜,代表团的成员却无心欣赏。他们反复推敲着访问计划的每个细节,力求让此次访问完美无瑕。
此时,斯大林对中国局势的态度一直是比较暧昧的。
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曾多次对我党的革命前景表示出观望态度。
1947年,他还曾让苏联驻延安代表建议我党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在他看来,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实力强大,我党获得国内的全面胜利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人民军队在全国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让斯大林十分意外,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与刚刚结束的渡江战役,彻底改变了国内局势。
斯大林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这也为此次代表团的访问创造了良好前提。
辗转反侧几次飞行后后,代表团抵达了莫斯科。
在庄严肃穆的克里姆林宫,刘少奇等人见到了斯大林和苏联红军的元帅们。
“欢迎你们!我最亲爱的中国同志!”斯大林面露微笑,操着一口浓重的格鲁吉亚口音向代表团亲切慰问。
当代表团成员向他介绍国内解放战争的形势以及南京的解放时,斯大林的眼中闪过了一丝难以置信的惊讶。
窗外,初夏的莫斯科天色渐晚,天边的夕阳裹挟着灿烂的晚霞。
会谈持续了数个小时,斯大林对新中国的态度是比较诚恳的。
斯大林主动表示:
1945年苏联与国民党签订的中苏条约将作废,我党将作为新中国的合法政府,将重新与苏联缔造条约。待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来莫斯科时,即可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一旦新中国政府成立,苏联将第一时间予以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此外,苏联援助新中国2亿美元贷款,用于新中国的重工业建设和技术培训等领域。
苏联还将帮助新中国建立海军学校,修建铁路,苏联的电影摄制技术人员也将到中国解放咱正的前线协助拍摄影片。
双方的会谈创造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成果,这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就在气氛融洽之际,刘少奇介绍了新中国政府成立的时间安排:
“”我们计划在1950年元旦举行开国大典……”
斯大林闻言,渐渐地敛起了笑容,陷入了沉思。
中国代表团见斯大林沉默,不解其意,纷纷露出了疑惑的目光。
在深思了许久之后,斯大林缓缓站起了身,他走到会客厅的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转头对中国代表团成员凝重地说道:“看看这个世界,亲爱的同志们。”
他指着东亚的版图郑重地说道,“在中国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如果没有一个正式的政府,就像一座无人守卫的城堡,将会引来很多的觊觎者,虎视眈眈。”
斯大林转过身,目光如炬看向中国代表团:
“美国人刚刚在西欧通过马歇尔计划组织起了一个联盟,他们在亚洲的野心也不会停止,国民党虽然现在处于颓势,但美国肯定不会死心。一片权力处于中空的领土,很有可能会引来别有用心的国家和势力介入,这是十分棘手的局面,你们真的有把握在明年元旦之前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吗?
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拖延建国时间是非常危险的!一旦西方国家有所行动,局势可能瞬间急转直下!三个月的时间,足以改变现有的一切!”
斯大林的这番话让刘少奇陷入沉思。
的确,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前不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曾发声,要在亚洲建立新的包围圈。
国内大片的解放区如果没有法理上的政权,很难不保证敌人会不会趁虚而入。
会谈结束时已是深夜,中国代表团住处的灯火却是彻夜未眠……
刘少奇连夜给毛主席发去了加急电报……
历史关键时期的重大抉择
1949年7月的北京,风和日丽。
紫禁城的古檐下,花鸟如画。
当刘少奇的报告送到中南海时,毛泽东正在书房中研究全国解放的战略部署。
从香山到中南海,唯一不变的是主席仍然每晚都在忙碌。
读完刘少奇的报告,毛主席陷入长久的沉思。
窗外的月夜渐深,主席时不时地走到全国地图前,仔细端详。
长江以南虽然战事已定,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仍在西南活跃。
如果按原计划等到全国全面解放后再举行开国大典,的确存在斯大林所警告的风险。
中南海的紧急会议,连夜开启。
支持提前建国的首长们认为,目前国际形势复杂,美国正积极部署对华战略,很难确定会不会直接插手中国内政。所以早日建立中央政府,可以在法理上确立新政权的地位,防止外部势力干预。并且,这也有利于稳定国内局势,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嚣张气焰。
支持1950年建国的首长们却认为,目前我军并没有全面解放全国,提前宣布建国是否合适?特别是西南战略要地仍在国民党控制之下。并且,开国大典的各项筹备工作也需要充分的时间。
毛主席静静聆听着各位首长的意见,不时在纸上记着什么。
当大家都都充分表达完意见后,主席缓缓说道:
“斯大林同志和苏联方面的的建议值得重视。现在的形势是,不管我们准备好没有,形势都在逼着我们前进。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他进一步分析道:“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美英等国虽在表面上采取观望态度,但暗地里一定不肯善罢甘休!未来的中国究竟是东西方那个阵营的,这对西方国家也很重要。蒋介石的国民党虽然连连败退,但不排除美国会不会帮他反扑。我们必须抢在敌人之前掌握战略主动!”
周总理接着补充道:“从政治和外交角度看,尽快建立中央政府确有必要。这样可以打破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外交封锁,争取更多国家的承认和支持。”
最终,大家统一了意见,一致同意将开国大典提前到1949年10月1日。
这个日期的选择也经过了深思熟虑:既要留出充足时间做好筹备工作,又要避免拖得太久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快马加鞭的筹备工作
新调整的开国大典的时间一经确定,各项筹备工作便轰轰烈烈地展开。
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开幕。
1949年9月30日,政协会议选举了新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选举了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和全体委员。
与此同时,天安门城楼的改造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这座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的古老建筑,即将承载新的历史使命。
工程队加固了城楼的地板结构,安装了高音喇叭、新式电灯等现代设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天安门第一次安装电气化设备,象征着新旧时代的交替。
在天安门城楼的正中央,一个直径达3.3米的巨大国徽正在紧张制作。
这个国徽采用了张仃等艺术家的设计方案,,颗金黄色的星星与金色麦穗环绕,寓意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在如火如荼的开国大典筹备工作进行的同时,对于敌人的警惕和防范工作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
根据档案显示:国民党特务组织曾密谋在开国大典期间制造暴乱和破坏活动。
为此,北平市公安局组织了大规模的清查行动。
阅兵式的准备工作也在紧张进行着,为了确保开国大典上蒋介石不来捣乱,中国空军的战机检阅部队全部都是带弹飞行,这在国际阅兵史上也是罕见的。
暗流涌动与国际势力角逐
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如惊雷般传遍了全球。
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表示出热烈的期待与欢迎,西方各国的态度则显得颇为复杂。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声明称要“等待尘埃落定”,英国虽有意打开对华关系的缺口,但在美国压力下举棋不定。
蛰伏于台湾的蒋介石,此时正在密谋一场惊天阴谋。
他计划让残余的国民党空军针对开国大典搞一次轰炸行动,行动的目标直指天安门广场。
为此,解放军紧急调配防空部队进驻北京周边,放空雷达站24小时监控,参加开国大典的战机也确定了带弹参加检阅……
也许是感觉此举于事无补,也许是觉得搞这种行为太过低劣。
在最后的关头,蒋介石还是放弃了轰炸计划……
他不想彻底地成为中国历史的罪人。
历史性的时刻
10月1日清晨,北京笼罩在金色的阳光中。
天安门广场上,三十万群众翘首以盼。
毛主席在这里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广场上的欢呼声如滚滚春雷,响彻云霄。
五星红旗在广场升起,五千年的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开国大典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球。
苏联第一时间承认新中国政府并发来的外交照会。
数日内,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
印度在10月底就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国际关系和外交空间。
1949年12月,毛泽东乘专列访问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了会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订,标志着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9月,美军从仁川登陆,正式介入了朝鲜战争。
历史证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对亚洲的政治格局确实包藏祸心……
毛主席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在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抉择。
这个抉择,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