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亦怜的“带贴”返场,让不少《我的后半生》的粉丝又找到了新的槽点,俗话说,一言不合就开喷,尤其是当听闻连亦怜下嫁老中医的消息后,更是让许多人都纷纷挥舞起“正义”大棒,朝着沈教授曾经的“白月光”放肆开炮。
有人义正言辞怒怼连亦怜的庸俗与现实,拿自己幸福去换她与儿子的下半生,也有人一本正经地坐实连亦怜的阴险与狡诈,拿着她和别人的喜帖来炫耀自己的战绩,从而达到让老沈懊悔不已的目的。
当然,也有人将同情的眼光给了连亦怜,而后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老沈的虚伪与风流大肆批判,让这位传道授业的老教授一下子跌落神坛,成了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其实,这些“虎狼之辞”全是一家之言,无法全面剖析《我的后半生》这部剧所展示出的离经叛道的先锋意义,更无法触摸到编剧精巧编织的良苦用心。
公允地说,《我的后半生》这部剧已然打破了当今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固有形象以及片面的道德评判标准,它以全新的视角让一大批“新老年人”重构了空巢独居的行为模式,乃至让花白的头发、深陷的皱纹不再是衰朽的标签,而是印证生命强度的荣誉勋章!
只有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可以正确理解老沈在剧中那一切让人匪夷所思,大跌眼镜的“荒唐”行为,从而以老沈的角度重新审视他那几段失败的感情。
作为曾经传道授业,声誉斐然的大学教授,离休于他而言,就是让自己失掉社会属性,而随后老伴的离世,又让他的家庭属性出现残缺,于是这双重打击便让老沈变得凄凄惶惶,孤孤单单,神神叨叨。
此时,谁能让他重拾这两大属性呢?儿子、女儿、儿媳显然做不到,两个死党更是无能为力,而连亦怜的出现,恰好完美地将这两大属性全都拾掇回来。
许多人都片面的认为,老沈对连亦怜是见色起意,缠上人家的身子宁可失掉自己的面子,其实不尽然也。
你看“连亦怜”这饱含深意名字就知道编剧的良苦用心,首先作为大医院老干病房的护士长,她的社会地位与文化层次其实并不低,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与老沈旗鼓相当。
但偏偏被一个多病的儿子所拖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曾经高贵过的连亦怜变成了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甚至凄楚艰辛的可怜人!
但也正是这份“可怜”,让沈教授重获两大属性有了复归的可能,为连亦怜创造更好的生活,为她儿子创造就业机会,可以让沈教授社会属性归位,连亦怜对他千依百顺,全心照顾甚至感激涕零,又让沈教授的家庭属性得到弥补。
应该说,只要连亦怜按照沈教授的思维模式运行下去,别说是一套房子,就算是生命,沈教授也豁得出去!简而言之一句话,连亦怜只要让沈教授“怜一怜”,沈教授便会对她“爱一爱”,这应该是沈教授一种十分高级的交换模式。
可为人实在的连亦怜偏偏就不懂得沈教授这类文人的高级相处方式,偏偏要将他们之间的“交易”低端化,世俗化,即:你给我一套房子,我就给你养老送终,这于沈教授而言,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其实在编者看来,连亦怜其实对沈教授是有感情的,甚至对他的温文尔雅充满爱慕,对他的仗义相助充满感激,此次为送结婚请帖再次在沈家返场,其实是抱着一种试探与炫耀的双重心理的。
连亦怜所要试探的是,沈教授有没有回心转意的机会,如若答应她房产过户的条件,重归于好也有可能,而她所炫耀的是一种类似“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报复心理,可以说,如果她精心设置这场戏,没有外人在场,可能会产生十分的效果。
而偏偏天不遂她愿,当连亦怜开始“演戏”时,不仅有外人,而且还是情敌,吕原的刚毅直率,遇事便发的性格恰恰击中了连亦怜的软肋,乃至让她一时半会无所适从。
然而吕原却全然没有顾及她与老沈的感受,在强势着一顿输出之后,到最后还使出了最过分的举动,将当初的喜被扔给连亦怜,这不仅是对连亦怜的侮辱,更是对老沈底线的践踏,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吕原亲自开启了老沈将她彻底扫地出门的序章。
吕原与她的女儿曾经都遭受过丈夫出轨的悲剧,所以心理上出现了一些不平衡,不得不说这是一碗“毒药”,不仅让自己的感情观与人际关系病入膏肓,而且还将女儿今后的生活推向无尽痛苦的深渊。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吕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为大家提供了一本很有意义的反面教材,希望大家引以为鉴,不要让自己曾经的不幸牵连未来的无辜,不要让身心的伤害让心灵受到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