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宋朝,相信大部分人第一印象会想到那是一个繁荣的朝代,毕竟宋朝的上一个朝代是大唐盛世,哪怕只是继承唐朝部分遗产,表现也不会太差的。
而且从宋朝开始重商了,在大力发展商业的背景下,北宋时期的首都开封已经有了上千家的商铺,这还没有算上街头的小商贩,商业化非常发达,商业税也成为了北宋财政的重要来源。
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宋朝时期的城市化规模自然也是非常可观的,开封城成为了11-12世纪最大的城市,而且是全球范围的最大城市,不管是城市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已经达到了当时的顶峰。
毫无疑问,北宋时期的开封城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城市,一眼望去尽是繁华,但在这繁华的背后,也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宋朝时期,木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甚至于说是“万能材料”,毕竟当时的科技还不发达,不像现在一样钢筋水泥混凝土盖房,房子都是以木构架为主,不管是修建都城还是普通民居都是如此。
光是盖房子,对木材的消耗就是异常巨大的,根据史料记载,在北宋修建宫殿的时候,光是伐木工就调集了数万名,可想而知光是盖个宫殿就要消耗多少木材。
古代流传下来的俗语“柴米油盐酱醋茶”,柴能够排在首位,也说明了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柴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古代没有如今方便的燃气和天然气,想烧饭就只能砍树烧柴火,北宋时期开封这么大一个都城,每次饭点消耗的可都是实打实的木材。
虽说木材是可再生资源,但种下一株苗,到想要再砍伐的时候,少说也需要数年的时间的,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树木的生长速度是抵不上他们消耗的速度的。
因此开封城周围一带的树木,很快就被砍伐殆尽,想要获取木材就只能到更远的地方进行砍伐,对于交通不便利的古人来说,不管是外出砍伐还是砍伐完将木材带回来,都是一个问题。
随着周围的树木越来越少,木材自然就越发珍贵了,为此北宋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对林木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即便如此还是出现过军队因为缺乏燃料而盗伐枣林的事件,可见燃料是有多么的稀缺。
其实平常还好,木材资源虽然变得紧张,但通过运河也能将更远的地方的木材运到开封城维持开销,但到了冬天之后,对木材的消耗更是成指数的增加。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问题——古代穷人如何度过冬天。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大多是硬扛,能扛过去就算又过了一年,扛不过去人就没了。
开封城位于中原,冬天其实也不至于像北方那样刺骨的寒冷,但仍旧是需要御寒措施的,而取暖的方式自然少不了烧柴火了。
对于取暖,其实富人跟普通人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富人和官绅钟情于使用木炭进行取暖,而普通人自然就是使用普通的木材了。
木炭也是由木材烧制而来的,而古人烧制木炭的比例大概是五比一,也就是说要用五斤左右的木材才能换成一斤木炭。
珍贵的木材,自然是优先拿来烧成木炭供富人们取暖使用,至于寻常百姓,需要柴火取暖的时候,柴火的价格往往也是水涨船高,毕竟这可是供不应求的“稀罕”东西。
至于说自己出门砍柴,前面已经提到了,开封城周边的木材早已被砍伐殆尽,哪怕想自己砍,那也得有树木能砍啊。
其实说实话,开封城的规划其实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是当时第一大的城市,但就算规划的好,还是受到了时代的限制,若是放在有燃气的现代,取暖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对于古人们来说,居住的城市也不是越大就越好的,不管什么时候,资源合理的进行规划和分配才是最重要的。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可以在评论区里留下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一起进行友好的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