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名将陈璘的韩国后人:我们是韩国人,也是中国勇将的后人

兰台说历史 2024-08-02 00:07:00

陈璘画像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为大家介绍明朝万历年间,奉旨入朝抗倭的名将陈璘的韩国后人。

为什么要为大家介绍陈璘的韩国后人呢?

长陵大祭

这是因为在前不久北京明十三陵里的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一群明史爱好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举行了大祭。

此次大祭,组织方还专门从韩国请来了万历朝抗倭名将陈璘的第十五代孙陈希昌先生参加;然后就有许多网友在网上发帖,好奇作为明朝广东籍将领的陈璘的后人是如何去到万里之外的韩国定居并繁衍生息的。

今天,兰台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陈璘将军在韩国的后人的经历。

陈璘领兵的3D画像

01、

陈璘,公元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出生于今天广东韶关翁源县周陂龙田村。

陈璘自幼习武,史书上称他“膂力绝伦”。

从目前的史料看,陈璘并不是出身在所谓的“将门世家”,而是一个普通的殷实地主家庭。

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只有殷实的地主家庭才能负担得起子弟习武所带来的的物质消耗;要知道在明嘉靖年间,能保证习武子弟的蛋白质供应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知道,同时期即使是身为朝廷命官的海瑞,由于不愿意贪污索贿,也只能顿顿豆腐青菜。

而根据《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论文显示,明朝中叶,类似韶关这样非珠江三角洲的山区,一个农民至少需要4亩地才能勉强维持生存。

1562年,潮州盗匪张琏、杨朝曦以闽粤交界山区为巢穴,勾结倭寇在粤东沿海犯案。

时任明朝两广总督的张臬招募骁勇之士前往征讨,当时年仅19岁的陈璘果断应募,正式踏上从军之路。

明朝军队画像

年轻的陈璘在剿匪战争中大放异彩,史书记载“总督张臬奖璘千金,时服其勇”,在剿匪战争结束后,陈璘被任命为守备。

守备在明朝并不是武将官职,而是差遣,指的是独守一堡一城的军官。

之后的十年里,陈璘一直在广东为明朝剿灭当地民众的起义活动,他也因累积军功在公元1577年,也就是明万历五年升为副总兵。

不过陈璘虽然作战勇猛,但是他却具有当时明朝武将的通病:贪污军饷、抢劫民间商人等恶习;他也因此在公元1584年(万历十二年),被皇帝免去了一切官职贬为平民。

此时的陈璘正好四十岁。

如果没有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陈璘可能这辈子就到此为止了。

正是因为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使得明朝不得不紧急启用陈璘。

不过在“万历朝鲜战争”初期和中期,陈璘一直在河北、福建任职,他仅仅起到防止倭寇骚扰明朝本土的作用。

露梁海战

一直到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倭寇快打到鸭绿江,明朝才重新启用陈璘为都督佥事(正二品)、御倭总兵,率领水军一万三千人、战舰五百余艘入朝参战。

之后陈璘在露梁海战一战成名,在明军老将邓子龙和朝鲜大将李舜臣相继战死后,陈璘率领明帝国与朝鲜联合水军大败日本海军,最终为长达七年的“壬辰御倭战争”画下了圆满句号。

露梁海战结束后,陈璘才知道邓子龙、李舜臣死讯,悲痛至极。

据《朝鲜平壤录》等古籍记载,陈璘闻讯从椅上跌落甲板,跃起又跌扑前后3次,捶地大哭。

公元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64岁的陈璘在湖广总兵任上病死。

之后,明王朝赐陈璘长子陈九相为广东南乡所指挥并世袭。

此时的陈家,已经从殷实的地主家族变成了“将门”。

那么,陈璘的后人又是怎么从广东跑到万里之外的朝鲜定居的呢?

陈璘的韩国后人

02、

虽然生活在韩国的陈璘后人的说法是祖上在明末清初,因为感念明朝恩情,不愿意投降清朝,于是举族迁往了朝鲜。

但是根据朝鲜方面的《东征将士遗后录》、《乱中杂录》等史料披露,目前生活在韩国的陈璘后人,很可能是陈璘或者陈璘儿子在朝鲜的私生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陈璘功成名就后,大肆提携自己的亲族,不仅把自己家族从贫瘠的粤北山区迁到了相对富裕的珠江三角区生活,还把两个女婿及表兄、表弟等亲戚,都随军迁到信宜、东安等地安置,并委以官职。

他率军入朝时,跟随他的就有长子陈九相、次子陈九经等多名后人。

而根据朝鲜方面的《东征将士遗后录》记载,明朝援朝将士在朝鲜的军纪并不是那么好,仅仅比倭寇好一些,不少将士都在战争间歇,与当地朝鲜女性结婚生子,而等到援朝战争结束,这些与朝鲜女性所生的孩子大多又都被留在了朝鲜半岛:

中国之人来居东土者甚多,初则万历壬辰、丁酉间征倭时,天朝诸将多娶于东邦,或有子女不能率归,仍为东人多矣。

相比于陈璘后人从广东万里迢迢迁居到朝鲜半岛,更大的可能是这些生活在朝鲜的陈璘后人,他们的祖先原本就是陈璘或者陈璘之子与朝鲜女性所生的“混血儿”,援朝之战过后,这些“混血儿”并没有随父亲回到明朝,而是跟着母亲留在了朝鲜。

陈璘韩国后人回故乡祭祖

这一点并不是兰台瞎猜,比如朝鲜史料就明确记载了明王朝援朝主将李如松在战争间歇娶了朝鲜女性,并且生下一子,之后李如松这个儿子就一直留在朝鲜生活。

公元1800年,朝鲜正祖二十四年,李如松后代李熙章在朝鲜考上了武科,官至长兴府使、通训大夫。

朝鲜正祖还专门下教(旨)表彰,而且也明确提到李熙章的祖上就是李如松和朝鲜女性所生的儿子:

武科前宣传官李熙章,提督忠烈公之后也。提督东来时,特聘我国士族之女,生丈夫子,仍留东土,为熙章之所自出。而流落海瞰且数百年,始有科名,岂不奇哉!

既然李如松能娶朝鲜女性,生一个“混血儿”,还把“混血儿”留在朝鲜;那么陈璘又或者他的儿子娶一个朝鲜女性,生一个“混血儿”,把“混血儿”留在朝鲜当地的可能性也很大。

2015年,陈璘留在韩国的第十四代孙陈邦植带着六名同族专程来到广东韶关翁源县陈氏祠堂祭祖。

根据陈邦植介绍,截止2015年,陈璘的后裔在韩国共有2000多人,约300多户陈氏后裔散居于韩国各地。但不管身何处,他们都以广东陈氏自居。

虽然除了陈邦植外,另外六名陈璘的韩国后人已经不会说中文了,但是他们依然通过翻译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

陈璘广东后裔观摩韩国“鸣梁大捷”庆典

有一位陈璘的韩国后人还通过翻译拜托翁源县的工作人员:“请帮我的儿子留意一下,他还没有结婚,看有没有合适的翁源姑娘愿意嫁到韩国去!翁源的山水那么美,人那么好,我想找个翁源的儿媳妇回家。”

而当谈起韩国陈氏与中国的渊源时,已经80岁的陈邦植老人用字正腔圆的翁源口音客家话郑重而大声地念道:“广东翁源客家人!”

陈邦植对广东当地记者表示:“小时候祖辈们就经常教育我,你永远都不能忘记,你的祖先来自中国,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勇将。刚才那句话,就是祖辈们经常对我说的家乡话!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传承给下一代。”

至此之后,陈璘的韩国后人与祖国的联系逐渐增多,经常到中国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15年10月,陈璘广东后裔还首次应邀观摩韩国“鸣梁大捷”庆典,并在韩国的海南郡皇朝里祭祖。

END

参考资料:

《试论明遗民之东去朝鲜及其后裔世代对明朝之思怀》,孙卫国,《韩国学论文集》2003.3;

《“明代遗民”:韩国华人历史探微》,崔承现、金惠连,《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2.1;

《明抗倭名将后裔返乡省亲:想找当地媳妇娶回韩国》,新华网;

《抗倭名将陈璘后裔从韩国到广东祭祖》,中国新闻网;

0 阅读:0

兰台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