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出身边的NPD?参照这八个标准》《NPD的微表情是怎么样的?》《分享我逃离NPD的三个诀窍》……继PUA(指一段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进行情感操纵和精神控制)后,伴随着一系列综艺节目的热播,NPD成为又一个被热议的心理学名词。
NPD,中文全称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网民的讨论中,无论是综艺节目里的名人,还是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自己都符合几条广为流传的NPD的特征。一些自称为“NPD受害者”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分享自己的经历。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缺乏临床经验的普通人对症状的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随意“贴标签”的行为也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从专业层面看,究竟怎样才算NPD?NPD该如何诊断?如果真的遇到了NPD,普通人该怎么办?
自恋不等于NPD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NPD被描述为一种需要他人赞扬且缺乏共情的自大的模式,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需要仰慕、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剥削性、缺乏同理心,沉溺于对无尽的成功的幻想等特征。
NPD的核心特征是“自恋”,但“自恋”不等于NPD。南通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李磊介绍道,从心理学专业角度讲,“自恋”是个体心理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状态。一般而言,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进入青春期后或成年早期会发展得非常快,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有所下降。徐凯文补充道,人或多或少都是自恋的。
徐凯文认为,NPD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否定、贬低他人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他举例称,一个人数学成绩优异,夸奖自己是合理的,但如果他说别人都脑子不好使,那就有问题了。但是,存在贬低他人的行为也不足以证明某人是NPD,毕竟普通人也会贬低他人,尤其是在遭受攻击的时候。
更进一步的评判标准是,这种对他人的贬低是否会扩散到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孩子和父母身上。徐凯文解释:“一个人的自我当中是包含孩子和父母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至亲之人都贬低,那就有病态的意味。”他补充称,NPD人群对孩子的贬低与普通父母施行的“打压式教育”并不一致,前者的动机是“证明我比你强”,后者的本意是激励自己的孩子更努力,但两者都会打击孩子的自尊、自信。
贬低他人容易招致反噬。李磊分析称,当一个人的人格无法与他所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相适应,并且在自己的职业和社交中遭受许多阻碍,造成社会功能受损,才能称之为人格障碍,且这种障碍往往并不局限于单一场景或关系中,具有全面性。
李磊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一个健康的人格具有灵活性,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调动自己的心理资源去具体处理某个场景。就像玩斗地主,有时出‘三带一’,有时拆开出对子,有时凑个炸弹。而具有人格障碍的人往往会在所有场景中都贯彻同一套僵化的认知行为模式,只知道出‘王炸’,不懂得把牌拆开或组合。”
人格障碍是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成长经历共同塑造的特定的人格模式,NPD也不例外。受访专家提到,NPD的形成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长期溺爱或过度赞扬孩子,可能会使孩子形成对自己过高、不切实际的评价。此外,童年时期遭受重大心理创伤,也有可能令孩子陷入对自尊的过度追逐。
NPD诊断充满挑战
根据网络上热传的帖子,判定NPD可能仅需要十余个综艺节目片段,但在专业心理学领域,诊断NPD是一件严肃且充满挑战性的任务。
李磊指出,NPD本身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综艺节目中,嘉宾在特定情景下表现出的反应,并不能展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全貌。人们基于这一前提做出的带有主观性的评价,会有一定偏差。一般来说,NPD的诊断需要交由专业、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师,通过对本人甚至相关知情者较长时间内多次的观察和访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人格障碍的诊断是很难的。”李磊说。他分析称,相较于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人格障碍由于涉及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其诊断主观性更强,诊断结果的稳定性也就更差。徐凯文补充道,另一个原因在于,NPD并非单独存在,往往还伴随着反社会人格、表演型人格等特质,这就加剧了辨识的难度。
“尤其是对于NPD而言,他们一般自我感觉良好,不会主动前来寻求帮助,除非他因为过度自恋被所有人所排斥,感到痛苦不堪。”徐凯文说。
因此,李磊称,从实际状况来看, “只有少数严重失调的NPD患者的诊断是没有疑问的,大部分人处于诊断的‘灰色地带’”。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社区样本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0%—6.2%。
NPD患者有爱吗?
网络上,NPD通常被描述为没有爱的“空心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徐凯文强调,心理学上“贴标签”的目的是明确问题的性质和原因,进而更好引导患者发展健康的人格。某种层面上,NPD的“自恋”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恰恰是由于他们内心深处有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以,他们要故意通过各种方式彰显自己的优越感。
徐凯文曾接待过一对前来接受心理咨询的父女。女孩凭自己的努力进入顶尖大学深造,学业十分出色,却始终觉得自己“脑子不好使”,十分自卑和焦虑,证据是自己打牌从来没有赢过父亲。他深入了解后发现,原因在于女孩的父亲具有一定的NPD特质,内心不允许任何人比自己强,因此他在牌桌上也一定要赢下女儿,认为女儿“很平庸”。
“父亲一味否定贬低女儿是不妥的,但同时他对女儿的爱是深刻的。”徐凯文说,这份爱成为父亲克服自恋防御机制的契机。父亲在专业引导之下,也逐渐开始直视问题,并学会承认女儿的优点和“比其强的地方”,尝试推动女儿的康复。
李磊补充道,目前针对NPD的主要疗法还是精神分析法,这往往需要来访者与治疗师建立起长达数年的良性沟通,逐步找到人格模式中的破冰点,并引导来访者逐步改变。但精神分析法的弊端在于无法量化和标准化,迄今为止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治疗的效果。
李磊提醒称:“NPD人群在亲密关系中同样会体验到许多痛苦,只是不知道如何通过正常的方式去表现。我们不能轻易下判断,认定NPD的本性就是坏的。”
如果真的在生活中遇到了来自他人恶意的贬低与否定,徐凯文建议,最简单的方法是及时抽身,跳出不健康的情感状态。如果确有需要,可以与对方一同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不需要去判断谁是NPD
心理学名词无数,为什么火的偏偏是NPD?
徐凯文分析称,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人们会更倾向于关注环境中危险的信息。无论是NPD还是PUA,实际上是少数现象被过度放大了。这可能与整个社会普遍性的焦虑有关,人们似乎更习惯于采取具有攻击性的方式去处理亲密关系。李磊认为,给他人“贴标签”的行为本身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即通过评判他人以重拾自我掌控感,但这并非解决问题、发展关系的良性方式。
李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其实大众没有必要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精神医学的专家,带着一堆精神障碍的诊断名词去审视身边的每一个人。”
“更有智慧的做法,并不是要忽略对方做得不好的地方,而是要更多看到对方身上美好的、让你发自内心欣赏和喜欢的点,及时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徐凯文说。与此同时,李磊提醒道,在亲密关系中,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维护自身主体性。
如果觉察到自己有某些NPD的特质,也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李磊说:“这一判断不一定准确,但在意识到问题之后主动做出调整是一个不错的讯号,这至少意味着你不会在自恋的路上越走越远。更重要的是,你要带着一种终身成长的心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越来越有弹性和韧性。”
作者:林奇欣
编辑:杜玮
能不能好好翻译一下,别贪方便把英文缩写拿来就用。好好的文章内容让人看不懂,这是英文屎山的弊端!
标签容易遭滥用,概念岂能定始终。稳定内核需修炼,追寻幸福在途中。
你可以把现代文缩写成文言文,但是绝不可以缩写英文。
或许人人都是NPC
北大渣男带火PUA,杨子带火NPD
不用担心,这些就是像流水一样转瞬即逝 ,是一个小圈子的玩的,以后中国历史书上没有他们的位置!
无论是PUA,还是NPD,都社会群体焦虑的放大和变形的结果,庸人自扰而已,强大和自信的自己才是最有效的解法。
别再创造这些网络英文缩写了,用汉字不好吗,这些缩写能像汉字一样望词知义吗?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林子大了,啥鸟都有。
压力哥,给周围的人加压
能用汉语表达的,就不要用外语。
动不动就是NPD,照这样看,没有一个人是正常
在养殖业里面,NPD表示非生产天数[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