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横在新能源电动车发展面前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电池充电太慢了。现在普遍充电时间在1小时以上,慢充甚至要好几个小时,相比于传统几分钟加油来说,这样的效率实在很难让人接受。
虽然这几年充电技术有所进步,尤其是在手机闪充领域,vivo华为和小米都做的不错,但是在汽车领域,汽车闪充一直都没有好的解决方案。这一次,华人教授有望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他带领的团队发明的汽车闪充,最快可以达到10分钟续航400公里。
在刚刚过去的10月30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王朝阳教授团队在《Joule》杂志发表了这项最新的锂电池充电技术。很多人可能对《Joule》杂志并不了解,它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细胞》(Cell,与Nature、Science并列)于2017年创立的姊妹刊,主要发表能源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和科研进展。所以,该杂志所发表的技术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王朝阳教授推出这项技术全程叫Asymmetric Temperature Modulation,简称ATM,根据技术原理,他们主要采用了热刺激快充技术,也就是高温充电。根据充电原理,在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解液中的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从而产生能量,这个产生能量速度主要取决于离子移动的速度。而加热电池能够促进离子移动速度,从而加快充电速度。
根据ATM技术设计,在充电前把电池加热到60摄氏度,然后快速充电10分钟,再迅速降温到正常温度,而这十分钟充入的电量,可以给一辆正常的新能源车行驶将近400公里。很多人对这样的充电方法表示有所疑虑,高温充电是否安全,电池热衰减如何等等。王朝阳教授也一一给出了答案。
在充电安全方面,电池温控技术早就已经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可靠。而在热衰减方面,研发团队进行了2500次60摄氏度10分钟的极端快速充电测试,结果表明,在2500次极端测试之后,仍然有高达91.7%的有效容量,损耗量非常之低。换算到行驶里程,假设充一次电按保守300公里计算,2500次足以行驶750000公里,这个里程几乎已经是一辆车报废的极限。
而且这项技术更伟大的地方是热刺激的电池成本更低,不同于研发全新的电池材料,这种技术方案在解决充电慢的同时,还兼顾成本低廉的优势。
当然,市场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实验室表现再完美也只是纸上谈兵,不过新能源车的未来似乎找了解决的方向,如果这位华人教授的汽车快充技术真正能够普及市场化,那么我觉得新能源车或许能够迎来爆发式增长,因为它解决了最难的充电慢的问题,消灭了车主的里程焦虑。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