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章帝刘炟:一个世人忽视的皇帝,却缔造了东汉王朝的盛世太平

桠沙看情感文案 2025-03-14 05:09:05

说起汉章帝刘炟,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作为东汉的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虽不如秦皇汉武般威名远扬,史册对他的记载也寥寥无几,但他却缔造了东汉王朝的盛世,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

建武中元一年(公元56年),刘炟诞生于东汉洛阳皇宫。不同于诸多帝王出生时伴有奇异天象的记载,《后汉书》中关于刘炟出生的描述近乎空白,甚至他的少年时代在史书中也鲜见笔墨。我们仅知道,永平三年(公元60年),年仅5岁的刘炟被立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刘庄驾崩,19岁的刘炟顺利即皇帝位。

刘炟能登上皇位,看似偶然,实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因素。他虽非嫡长子,但其生母贾贵人与抚养他的马皇后是亲姊妹。马皇后贵而少子,极得汉明帝宠爱。在汉明帝的安排下,马皇后领养了刘炟,并视如己出。刘炟自小好儒,性格温厚,不仅深得马皇后喜爱,也颇受汉明帝欣赏。刘炟的四个兄长皆为汉明帝与普通宫女所生,其母地位低微,他们自身才情也不够突出,刘炟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册立为太子,开启了他的帝王生涯。

刘炟即位之初,便遭遇了严峻的考验 —— 全国大部爆发旱灾,兖州、豫州、徐州受灾最为严重。这三个州皆是东汉的人口大省,饥荒致使粮食收成锐减,田地荒芜,灾民遍野,百姓生活陷入绝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他立即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然而,开仓放粮只能解燃眉之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成为摆在刘炟面前的一道难题。

他连夜召集大臣商讨治荒之策,大臣们经过商议,竟得出灾荒与神灵发怒、世间阴阳失调有关的结论,将原因归咎于汉明帝时期执法严苛,楚王刘英案中牵连众多无辜之人,这些人死后冤魂作祟,导致天地间阴阳失衡。一段话说得有模有样,但所有人都知道,这纯属是胡说八道。

刘炟听完,瞬间就明白大臣们的用心良苦,对皇帝本人来说,父亲刘庄的做法同样让他很难评价。他的父亲汉明帝是一位执法严格的帝王,为了维护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对违反法律之人,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高级将领还是皇亲国戚,只要触犯法律,皆一视同仁,严惩不贷。轻则开除免职,中则发配流放,重则当即处死。在这威严的法律之下,确实可能存在冤假错案,无辜之人受到牵连,这不仅会给民众带来恐慌,也可能阻碍社会的进步。于是,刘炟开始反思:自己要成为怎样的皇帝?应该采取怎样的执政理念?

经过深思熟虑,刘炟决定改变严苛的法律制度,推行 “政宽刑疏” 的政策。他废除了连坐等残酷苛法五十余条,注重选任廉能官员,要求各地官员以德服人,放宽刑罚,重视教化,谨慎审查案件,避免冤狱的产生,还尽量选取能体恤百姓的人担任地方官。虽然史书并未明确记载各地饥荒是否因刘炟执政风格的改变而减轻,但从他的一系列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百姓的关爱以及想要改善民生的决心。

在解决了国内的灾荒问题后,刘炟又将目光投向了西域。两汉时期,局势动荡,从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开始,国内各路势力纷争不断,无暇顾及西域,西域各国纷纷脱离汉朝控制。汉明帝时期,曾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重新联络感情,使西域各地臣服,并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刘炟即位后,焉耆、龟兹、车师三个西域小国联合匈奴,企图攻打西域都护府,挑战东汉的权威。面对西域的叛乱,刘炟再次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群臣一致建议出兵征讨,秉持着前朝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军事理念,刘炟果断派兵西上。东汉军队凭借强大的实力迅速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在西域的统治地位。

他一生勤勉,为东汉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在文化上,刘炟大力发展儒学。即位后,在白虎观召集大夫、博士和儒生等,议定五经异同,后由班固整理成书,即《白虎通义》。这本书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创新体现了 “阴阳五行” 及 “谶纬之学” 的 “今文经学”。同时,刘炟还改用 “四分历”,整理《左氏春秋》等经学专著,推动了东汉文化学术的繁荣。

在经济上,刘炟注重农桑,主张 “休养生息”,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他恢复 “盐铁官营”,允许老百姓煮盐铸铁,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刘炟的统治下,东汉社会经济繁荣,政治相对清明,延续了东汉前期的太平景象,与汉明帝时期并称为 “明章之治”。

此外,刘炟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自成一脉,笔法苍劲,笔势雄浑,世人称之为 “章草”,而 “章草” 正是中国草书的前身。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文化修养,也为东汉的文化艺术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然而,人无完人,刘炟的统治并非毫无瑕疵。他的宽仁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权贵,为东汉王朝的衰落埋下了隐患。刘炟对亲人极为宽厚,不仅对养母马皇后孝顺有加,对皇室宗亲也大力维护他们的利益,提高他们的待遇并允许他们留在京城。这种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皇室宗亲之间的关系,但也使得一些诸侯王变得贪婪放纵。面对诸侯王的肆意妄为,刘炟不仅没有加以阻止,反而放任他们插手朝政,将前朝外戚专权的教训抛诸脑后。

刘炟对马皇后尊崇备至,继位后大肆任命马家的人为官。幸好马太后深明大义,深知外戚专权对朝廷的危害,在她的阻止下,马家人才没有得势。但马太后去世后,外戚权力落入窦皇后一家人手中。窦皇后深得刘炟宠爱,刘炟对她言听计从。窦皇后独得宠爱却一直没有孩子,后宫宋贵人生下太子刘庆,梁贵人也生下皇子刘肇。窦皇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阴毒地害死梁贵人,将刘肇据为己有,之后又诬陷宋贵人下蛊诅咒皇帝。刘炟竟对窦皇后的话深信不疑,罢黜宋贵人,废除太子刘庆,立刘肇为太子。

窦氏一族在窦皇后的庇佑下权势滔天,窦皇后的哥哥窦宪更是权倾朝野,甚至不把皇族子弟放在眼里。窦宪强买下公主的上好田地,刘炟知道后,只是将窦宪斥责几句,便让其归还了公主的田地,并未对窦宪进行严厉的处罚。刘炟对外戚权贵的放纵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日后外戚专权的局面埋下了祸根。

章和二年(88年),33 岁的汉章帝刘炟英年早逝。他去世后,年仅 10 岁的刘肇继位,窦皇后和窦宪趁机掌控了朝廷大权。此后,东汉王朝陷入了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的混乱局面,国力逐渐衰弱,最终走向灭亡。

0 阅读:0

桠沙看情感文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