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平准基金正式落地,标志着资本市场进入"宏观审慎管理"新阶段。面对4月7日上证指数7.34%的史诗级暴跌,中央汇金当日紧急增持ETF超1100亿元,叠加央行再贷款支持形成"财政货币"协同效应,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这一机制设计较2015年"救市"实现三大突破:资金池规模达2.1-4.2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3%-6%),通过ETF增持间接稳定估值,同时设置5年退出周期,防范道德风险。短期来看政策立竿见影。

4月8日A50期指早盘反弹4%,外资回流迹象显现。更值得关注的是除中央汇金外,多家央企同步启动增持回购潮--中国国新旗下。国新投资以专项再贷款方式首批增持800亿元,重点布局央国企股票与科技创新类ETF;中国诚通旗下诚通金控增持ETF及央国企股票,承诺持续大额增持;招商局集团旗下7家上市公司集体公告提速股份回购,合计市值超3000亿元。

叠加中国电科完成20亿元增持回购,"国家队"单日投入资金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形成"汇金+央企+地方国企"的立体化稳市矩阵。中期视角下当前沪深300市盈率(11.2倍)低于2016年熔断时期,叠加中央汇金1.05万亿元ETF持仓规模以及险资权益配置比例上调至45%,将重塑投资者结构。

央企增持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如中国国新增持科创板ETF;
·二是强化央国企价值重估,招商局集团回购股份拟全部注销;
·三是政策协同效应显著,央行再贷款工具为增持提供流动性保障。

长期而言中央汇金作为"耐心资本"主体,避免行政干预色彩,而韩国1998年平准基金(占市值7.8%)的分批减持经验,为中国提供退出路径参考。不过需警惕政策兜底预期催生的"炒政策"行为,以及5年后退出可能引发的二次探底风险。
当前A股估值已处历史低位,"国家队"超4300亿元的ETF持仓与央企增持形成共振,政策底与市场底的交汇或将开启新一轮结构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