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初见林炳章这幅对联书法,其用笔苍劲有力,线条粗细变化自然,透着沉稳大气。字体结构严谨又不失灵动,既有楷书的端庄,又有行书的流畅,每一笔都似蕴含着深厚功力,尽显传统书法之美。
从内容来看,“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让我感慨万千。“欲知世味须尝胆”,不禁想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人生在世,不历经苦难磨砺,就难以真正知晓生活的酸甜苦辣。当我在事业上遭遇重创,四处碰壁时,才明白世味之复杂。而“不识人情只看花”,花虽美,却如同浮于表面的虚假人情。就像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贾府兴盛时,众人趋之若鹜,人情热络;一旦衰落,便树倒猢狲散。现实里,当我落魄时,那些曾称兄道弟的人纷纷离去,我才懂得人情冷暖,不过是利益交织。这对联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生活的残酷真相,时刻警醒着我。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邵日濂这幅对联书法,笔力雄健洒脱,笔画粗细变化自然,充满韵律感。字体间架开阔,结构稳重又不失灵动,与背景的云纹图案相得益彰,尽显古朴雅致之风,足见其深厚的书法功底。
“缀记撰书以为稽古,钩河摘洛可与谈天”,“缀记撰书以为稽古”,让我想到古人著史修典,如左丘明著《左传》,通过文字记录传承历史,探究往昔。这提醒着我们莫忘根源,可现实中人们常因功利而忽视文化传承,人性中的浮躁使我们难以静下心来钻研。“钩河摘洛”,寓意探索天地奥秘,就像古人对宇宙规律的孜孜以求。但如今,很多人被世俗纷扰,失去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精神。此联如警钟,告诫我莫随波逐流,应坚守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陈璋这幅对联书法,字体端庄稳重,笔画刚劲有力,用笔扎实且富有变化。结构上严谨规整,却又不乏灵动之感,透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展现出深厚的书法造诣。
从内容“抱璞全真流咏太素,颐性养寿嘉承天和”来看,“抱璞全真”让人联想到卞和抱玉璞而坚持其真,不为外界干扰,这是对本真的坚守。在现实中,人性常受名利诱惑而迷失自我。“颐性养寿”则是对内心修养和生命健康的关注,如庄子倡导顺应自然以养性。可现实里人们多追逐身外之物,忽略内心滋养。此联提醒我,应如抱璞般守住本心,颐养性情,不被人性的浮躁和贪婪左右,方能在纷扰中寻得内心宁静 。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陈遹声这幅对联书法,笔锋灵动流畅,字体大小错落有致,尽显潇洒飘逸之感。笔画粗细过渡自然,既有行书的灵动气韵,又不失楷书的端庄稳重,从中可看出其精湛的书法技艺。
从内容来看,“旷世不羁澹然自逸”,让我联想到魏晋时期的名士们,他们超脱世俗,不为功名利禄所束缚,如嵇康一般,以不羁的姿态追求内心的自由,淡泊处世,悠然自得。可在现实中,人性常被欲望驱使,追名逐利,难以保持这份淡泊。“登高能赋思若有神”,则如曹子建,登高临远便能文思泉涌。这启示我们,开阔的视野和心境能激发创造力。但现实里,人们往往局限于琐碎,被世俗的繁杂磨灭了那份才情与灵感。此联时刻提醒我,莫让人性的弱点遮蔽了本真,要追求精神的富足与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