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马斯克看似风格迥异,但两人在“敌人画像”上高度一致——美国官僚体系的低效、既得利益集团的顽固、民主党的掣肘,以及被特朗普称为“华盛顿沼泽”的深层政府。
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成立仅三周,便裁撤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教育部核心部门,冻结数十亿美元预算,甚至直接挑战五角大楼的财务黑洞。这些行动直指美国官僚体系的“臃肿病灶”,而特朗普早在2016年竞选时便将“抽干沼泽”作为核心口号。两者的目标高度重叠:瓦解传统权力结构,重塑联邦政府的运行逻辑。
更关键的是,两人均面临来自同一阵营的阻力。民主党发起多州联合诉讼,指控马斯克“违宪扩权”;联邦法院屡次叫停裁员计划;联邦雇员工会以“人道主义危机”为由抗议。这些压力迫使特朗普与马斯克必须紧密捆绑——若分道扬镳,双方的政治资本将瞬间瓦解。
二、利益绑定:政治生存与商业帝国的“双赢契约”从私利角度看,特朗普需要马斯克的“技术铁腕”实现连任目标,而马斯克则需借助特朗普的行政特权规避法律风险,二者实为“利益共生体”。
1. 特朗普的“权力杠杆”特朗普的执政困境在于:他虽握有总统职权,但联邦机构中民主党支持者占比高达70%。通过马斯克的“裁员大刀”,特朗普可系统性削弱民主党票仓根基。例如,政府效率部裁撤的“首席多元化官员执行委员会”(CDOEC)正是拜登政府推动多元平等的核心机构。这种“借刀杀人”的策略,既能规避直接冲突,又能巩固共和党基本盘。
2. 马斯克的“免死金牌”马斯克的改革触动了军工复合体、环保组织、公务员体系等庞大利益集团。若失去特朗普的庇护,他将面临法律围剿。例如,14个州总检察长联合起诉其“违宪扩权”,联邦法院一度禁止其访问财政部支付系统。然而,特朗普通过签署行政令、任命代理主管“挡枪”、公开宣称“挑战马斯克即挑战我”等方式,为马斯克构建了政治防火墙。
更微妙的是,马斯克的商业帝国(如SpaceX、特斯拉)依赖政府合同。特朗普虽声称“禁止利益冲突”,却默许其团队审查国防部、教育部合同,变相为马斯克的企业争取话语权。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远超普通政商合作。
两人关系并非简单的上下级,而是一种“互补型权力架构”。特朗普提供合法性背书,马斯克负责执行高风险任务。
马斯克以“特殊政府雇员”身份,绕过参议院审核程序,直接干预联邦机构人事与财政。他要求联邦雇员提交周报,否则视为离职;强行关闭部门大楼;甚至动用AI算法审查五角大楼账目。这些激进举措若由特朗普亲自推动,必将引发宪法危机,但借马斯克之手操作,则可进可退——成功则归功于总统“识人之明”,失败则由马斯克承担舆论炮火。
特朗普的“甩锅空间”在任命艾米·格里森为效率部代理主管一事中尤为明显。名义上,格里森负责日常管理,而马斯克退居幕后制定战略。这种分工既规避法律风险,又保留马斯克的实质影响力,堪称政治智慧的典范。
四、危机应对:矛盾是表象,协作是本质尽管外界频传两人“不和”,但事实恰恰相反——每一次危机都强化了同盟关系。
当马斯克被指控“滥用公民隐私数据”时,特朗普公开指责法院裁决“荒唐”,并暗示财政部存在“支付漏洞”;当14个州起诉政府效率部时,共和党议员全力阻挠民主党调查;甚至马斯克与国务卿鲁比奥的争执,也被特朗普轻描淡写为“讨论世界杯”。这些事件非但未削弱同盟,反而凸显特朗普对马斯克的绝对信任。
更重要的是,两人深谙舆论战精髓。马斯克利用X平台制造话题(如“安全套援助加沙”),特朗普随即跟进渲染,形成“舆论—行动”闭环。这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配合,正是巩固基本盘、分化反对派的核心策略。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联盟,本质是一场“高风险赌局”。特朗普赌上的是政治遗产,马斯克押注的是商业未来。但两人别无选择——官僚体系的铁板、民主党的反扑、舆论的撕裂,注定他们必须捆绑到底。
正如军事专家萨苏所言:“马斯克是特朗普改革美国的刀,而刀与持刀人从不会自相残杀。” 在“美国再次伟大”的叙事下,这对孤胆同盟的故事,远未到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