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存款被私自改成购买,老百姓的财产安全谁来保障,您还敢让自己的父母去存钱吗?如果储蓄和购买的边界被刻意模糊化,以后群众再去存钱,是不是都要带一个金融律师才行呢?如果存款储蓄可以披一件(购买)的外衣,去存款还能分得清,是办理买理财?还是储蓄?
10月24日河北广播电视台农民频道报道,四川成都一女子爆料,说自己在当地一家农行网点,办理15万元定期存款转存时,业务员偷偷将单子上的存款改为了购买,她怀疑自己的15万存款被购买了理财产品,这钱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农行成都三洞桥支行回应媒体说:没有解释义务,需要找上级支行。爆料视频中客户所提到的购买产品,实际上就是办理定期存款业务,这与个人大额存款单一样,以购买的方式办理。
该负责人介绍,视频中当事人办理的某利多,是该行推出的整存整取类,个人定期存款产品,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
成都分行方面还表示,有关负责人也与当事人见面沟通,这个储户表示还满意,将继续选择到这个银行办理业务。
当事人能有这个疑虑,相信这也是不少网友的都会有的疑虑,一直以来,类似存款变理财的事儿,不是第一次发生,这也不是一家银行干过这样的事儿,那是不是意味着,这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一条灰色的链条。这坑人的灰色链条,问题又出在哪儿,是管理的问题呢,还是制度的问题呢?
比如一些声称非真实意愿,买了理财产品的群众,他们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出现问题的时候啊,银行的回应那是五花八门,有说是个人行为的,有踢皮球说找上级银行。我们对银行直白的理解,就是存钱和贷款。
但是今天这个回应让我有所担忧,定期储蓄都可以堂而皇之的冠以购买之名,恐怕没有专业金融知识的人,都会在看到购买两个字时心里犯个嘀咕,对于购买理财产品,这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储蓄变理财,可能潜在的悲观后果,那些不是银行员工的人,人为歪曲解释,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有没有可能对不良理财产品,打着擦边球的方式推销,而把实际的理财说成储蓄的案例,类似坑人的存款变理财的案例,以后会不会可能更为高发?
这起事件,源于银行员工在群众存款时改成了购买,发酵于银行客服没有解释业务的冷漠态度,积怨于高发的,群众的存款莫名变了理财。
其实不管怎么解释,在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存款变成理财已经涉及违法,这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是对银行的信任,如果一而再的出现类似的问题,存款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消耗的是银行的公信力,是银行的生命线。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农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