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9月15日,新中国成立五周年之际,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正式召开,这次会议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正式进行了选举,国防委员会也在大会中正式成立。
会议中确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并由毛主席对国防委员会的成员人选进行提名,最终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共有102人当选国防委员会委员。
在102位国防委员会委员中,最为意外的就是在解放长春时的起义将领郑洞国,毛主席还特意设家宴接见并招待了郑洞国,这更让郑洞国有些意外。
毛主席在接见郑洞国时,郑洞国还因为纠结迟到了几分钟,可毛主席不但没有生气,还亲自到门口迎接郑洞国,还在郑洞国战战兢兢非常紧张的时候说道:“郑洞国,你这个名字好响亮哟。”
正是因为这次与毛主席的会面,让郑洞国百感交集,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我党从上到下与国民党的不同,也彻底被毛主席强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提名郑洞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呢?又为何会专门设家宴接见郑洞国呢?期间又发生了那些事情呢?
郑洞国起义后的战战兢兢1948年10月16日,在坚守长春7个月后郑洞国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决定全力向沈阳突围,可当天夜里郑洞国手下的60军军长曾泽生便选择起义,彻底打乱了郑洞国的突围计划。
郑洞国虽然早已经对国民党心生绝望,可在此时却选择坚持自己军人的荣耀准备抵抗到底,率领特务团和直属部队死守长春中央银行的大楼。
郑洞国想要维持一名军人的荣耀,可手下的士兵、军官却已经没有人愿意继续为国民党反动派效忠了,10月21日凌晨时分,郑洞国看着已经被团团围住的中央银行大楼,万念俱灰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郑洞国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时,多名军官、士兵要求郑洞国出来主持大局,在众多士兵的挟持下,郑洞国不得不出面来到银行大厅,此时银行大厅中早已经站满了东北野战军的战士。
就这样在部下们的半推半就下,郑洞国宣布起义在最后时刻与国民党反动派划清界限、彻底决裂,实际上郑洞国在东北与东北野战军作战时,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蒋介石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基本上郑洞国所部的军事行动几乎全都由卫立煌或是蒋介石亲自发号施令,郑洞国的本意是不想打内战却又不得不打内战。
正是因此60军的军长曾泽生才能够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与我军取得联系,并在关键时刻进行起义打开了长春的大门,为解放长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洞国的起义虽然在战场上的最后时刻,但他反对打内战的内心思想,却早早的与国民党反动派站在了对立面,因此并没有任何人追究他的坚持抵抗也没有人细查他因何起义。
可郑洞国自己知道,自己的起义是在部下的簇拥下进行的,因此起义后的他也不愿意我党给他安排工作,只是提出想要回家种田,而毛主席还曾亲自向东北局作出指示:
“郑洞国为黄埔高级军官,此次又率部投诚,应当给予礼遇。”
其实在解放战争中很多人都对郑洞国将军有所误解,认为郑洞国只知道固守长春军事能力并没有传言中的强悍,实际上还是因为他内心深处不愿意打内战的想法。
郑洞国是最早开始与日军开始作战的国民党将领之一,1933年便带部队开赴古北口,并在南天门一线予日军以重创,又先后参加了保定会战、徐州会战、昆仑关战役、枣宜会战等战役。
虽然在多个大规模会战中,国军总是胜少败多,但是郑洞国所部却每次都能够取得不俗的战果,台儿庄大捷、昆仑关大捷甚至长沙会战大捷中都有他的身影。
更是在1943年初前往印度担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这支部队的前身就是中国远征军,正是在郑洞国的带领下,远征军才能够在美、英军队面前逆转形象。
可是能打的郑洞国奉命回国之后却不能打了,曾经一度被蒋介石亲手送到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位置的郑洞国,最终却只能一直给杜聿明、卫立煌、陈诚做副手,自进驻长春之后就再无建树。
蒋介石在辽沈战役期间多次给郑洞国发电报甚至亲至长春,都没有改变郑洞国的想法,直到长春解放郑洞国起义前,郑洞国其实早就已经与国民党分道扬镳了,只是顾忌与蒋介石的师生情面所以才陷入纠结之中。
正是因为这样的纠结,郑洞国一直觉得自己愧对于人民,也因此在面对我党邀请的工作时,才会选择婉拒也才会表示想要回家种田,当然面对一个如此有才能的人,我党自然不会选择放弃。
然而这还是需要郑洞国自己看清楚,曾经他忠心耿耿的国民党反动派,完全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根本不值得他效忠,而事实也证明郑洞国很快就清楚了这一点。
郑洞国决定站在人民这一边其实在1950年春节期间,郑洞国前往上海治病是路过北京,周总理还专门接见了他,肖劲光和肖华两位高级将领,也来劝导郑洞国能够出来工作。
然而此次上海之行却彻底改变了郑洞国的想法,郑洞国看到了上海在我党的治理下,旧上海欺压百姓工人、达官贵人奢靡成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彻底成为过去式时,郑洞国终于想通了。
国民党当政时所想的从来都不是劳苦大众,想的永远都是自己今天能捞多少油水,自己的官运是否亨通,自己的位置能不能保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大家族和把持各地军政的新军阀们。
这让郑洞国想起了自己1933年和日军在长城血战时,蒋介石派出何应钦与日军谈判承认日军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1937年郑洞国驻守北京时,蒋介石甚至提出了当时有必要与日本携手的倡议,在经历东三省沦陷、长城抗战后,蒋介石甚至还在鼓吹自己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北京落入日军手中。
1938年武汉会战前夕,四大家族的孔祥熙都说服蒋介石秘密与日本人在香港进行秘密和谈,就在1940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胶着时期时,蒋介石又派出密使与日本进行秘密和谈。
这一桩桩一件件让郑洞国彻底想明白了,自己曾经效忠甚至差点以死明志的国民党,根本不值得他的效忠,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高下立判,郑洞国作出决定要加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1950年6月,根据郑洞国的选择和综合考虑,中央决定让郑洞国担任水利部参事和全国政协的文史专员,而当时的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同样也是在解放战争中的起义将领。
这与让郑洞国感受到了我党的细心与礼贤下士的态度,更让郑洞国坚定了为新中国的建设填一份力量的决心。
毛主席设家宴招待郑洞国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不在政府中设立中央军委,而是设立具有咨询性质的国防军事委员会,从此做到军政分开,并由国家主席担任国防军事委员会主席。
随即毛主席便在会议上提名了委员会的副主席和成员,郑洞国也非常意外的被提名为国防军事委员会委员,就在郑洞国还感到意外的时候,一封请柬来到了他的手里。
这张请柬上的署名是毛泽东,内容则是毛主席在中南海要设家宴招待他,希望他能够赴宴,郑洞国当即表示自己愿意赴宴,在兴奋和激动的同时还有些惴惴不安和战战兢兢。
郑洞国并不是没有见过大场面的人,但一想到毛主席要设宴招待自己,内心还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可又想起自己在土地革命时期也曾带队伍攻击过红军,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毛主席。
在这样复杂的情绪下,郑洞国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时,不小心迟到了几分钟,这让郑洞国的心情更加复杂,可让郑洞国没有想到,毛主席竟然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了。
败军之将能够得到如此礼遇,郑洞国自然是诚惶诚恐,在院子中寒暄一番后,毛主席和郑洞国在贺龙与叶剑英的陪同下,进了屋里坐下。
坐下后毛主席伸手从旁边的茶几上取出一支香烟,又询问郑洞国吸不吸烟,郑洞国点点头说吸,然后便从毛主席的烟盒中取出了一支烟,毛主席很自然的微微起身给郑洞国点上了香烟。
就是毛主席这个非常自然的动作,让郑洞国内心百感交集,自己还在给国民党卖命时,多少国民党的高官要员,没多少本事偏偏架子摆的却比谁都大。
在见这种级别的将领时别说谁会给他郑洞国点烟,就是像今天这样迟到几分钟,不是甩脸子就是阴阳怪气的指责他,而看毛主席显然是习惯性的动作,没有一点违和的感觉,这让他不仅感叹毛主席的礼贤下士。
毛主席看郑洞国若有所思的样子,又开起了玩笑调动郑洞国的心情:“郑洞国,郑洞国,你这个名字好响亮啊!”
在座的贺龙、叶剑英都因为毛主席这句话笑了起来,郑洞国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只是一个玩笑就立即拉进了郑洞国与在场所有人的关系,也让这次的家宴更加祥和。
其实毛主席虽然对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痛恨,但是对于想郑洞国这样的为保卫国家做出过贡献,又十分具有才能的将领还是非常喜欢的,因此在得到郑洞国起义的消息时,才会亲自指示东北局给予礼遇。
随后一群人又聊了很多,毛主席还问了郑洞国家庭的情况,郑洞国也如实进行了回答,特别是在听到郑洞国的儿子也参加了工作之后,毛主席更是表示:
“你的家庭生活安排好了,应该为人民做点工作嘛,你才51岁还是很年轻的嘛。”
其实毛主席的本意就是要郑洞国放心工作,不要因为思想上的担子在工作中处处掣肘,自然也有想要见见这位中国远征军代表性人物的想法。
郑洞国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也立即表示,自己会好好的为人民服务,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席间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郑洞国其实也有很多问题想问毛主席,于是便借机在席间问道:“毛主席,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的这么好?”
毛主席看着郑洞国若有所思,明显毛主席也没有想到郑洞国会问他这个问题,随后毛主席又爽朗的笑道:
“当年我接受马列主义后,就认为我已经是个革命者了,可去煤矿和工人打交道,工人根本不买账,因为当时我就是个学生样,我就在铁道上成天转来转去,最后才想通了,那时候我的思想立场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嘛!”
看着郑洞国听进了自己这番话,毛主席又总结性的说道:“谁也不是生来知之的圣人,我也是在向社会和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郑洞国也彻底放下了思想上的包袱,此后郑洞国不仅参加了国内许多水利设施的项目,也为促进统一进行了努力,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联络两岸的黄埔军校学生。
1979年,郑洞国还被选举为民革中央副主席,经常为国家政策出言献策,而此时的郑洞国已经是年近八旬,但还是坚持帮助一些解放战士落实政策。
直到1991年1月27日,郑洞国因病逝世享年88岁,临终前郑洞国还挂念着祖国的统一大业。
2月26日,郑洞国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而在海峡彼岸也举行了郑洞国的追悼仪式,有意思的是早在郑洞国起义时,国民党就曾公开宣布郑洞国已经战死。
不过郑洞国也是数百名黄埔将领中,唯二在海峡两岸同时被追悼的将领,另一位得到如此追忆的还是杜聿明。
尾声毛主席设家宴招待郑洞国,一方面是因为毛主席希望郑洞国能够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不要总是以败军之将自居,另一方面也是毛主席对郑洞国才敢的认可。
毕竟郑洞国是最早参加抗击日寇战斗的国民党将领,虽然也曾带兵参加过国民党反动派与红军的战斗,但是郑洞国总体上还是功大于过的,而且郑洞国不贪财不收受贿赂,也是国民党将领中罕见的存在。
因此毛主席才会如此重视郑洞国,不但提名他为国防军事委员会委员,还亲自设家宴接见郑洞国去除他思想上的包袱,毛主席对待人才的态度也是鲜有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