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本可大将第三,却因故遭刘帅罕见批评,最终落后于黄克诚

新新史界 2024-05-09 09:49:48

1948年6月4日,时任中原野战军司令刘伯承给中央发去一封电报,详细解释宛东战役失利原因。

在电报中,一向儒雅随和的刘帅,竟罕见的发了怒,长篇大论的批评部队指挥不力。

全文刘帅虽然没有提及姓名,但谁都知道,他批评的正是陈谢兵团一把手:陈赓。

这次批评引起了不小的连锁反应,不仅影响陈赓在之后解放战场上的份量,甚至还间接波及到陈赓的大将排名。

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幽默大师

在讲述正题前,我们先从陈赓大将的性格入手,循序渐进,引出宛东战役中“早已注定”的失利原因。

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有两人最会活跃气氛,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会一片欢声笑语。这两个人,一个是陈毅,另外一个就是陈赓。

二陈虽然性格都比较外向活泼,但之间也有一点小差异。

什么呢?

简单来说,陈毅更偏于“向上讲规矩、向下讲平等”,而陈赓则是一视同仁,无论面对谁,都能开上两句玩笑话,而且情商极高。

1943年夏,中央在延安党校组织了一次集体学习。一天,轮到毛主席作报告,就在大家听的聚精会神时,坐在前排的陈赓突然站起身来,大步走向主席台。

毛主席见状也是一愣,连忙问道:“陈赓同志,你有什么急事?”陈赓也不回话,端起桌上毛主席的茶杯,咕咚就是几大口,喝完才挺身敬礼道:“报告主席,天气太热,借您一口水喝”。

会场顿时一片笑声,毛主席也被逗得乐呵,连忙让人给参会同志倒上一杯水。

各位千万不要小瞧此事,陈赓大将能把会场忘记布置饮水这个细节,藏于一段玩笑里,既不让有关人员因为工作疏忽而尴尬,也能活跃会场气氛、拉近毛主席和参会者的距离,陈大将对人情世故把控的十分到位。

这份情商、这个胆量,一般人真来不了。

陈毅曾评价道:陈赓像是一块玻璃,从里到外都是清楚的,风趣幽默,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起革命。

笔者私以为,想要到达陈大将这种境界,首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能够体会别人的难处,才能把事情做的面面俱到。

一个将军,如果有仁爱之心,那他注定会爱兵如子,陈赓就是这样的仁将。

二,老八路眼中的陈赓

陈赓有多爱兵呢?

2015年,已经91岁高龄的老八路军张梦勤在接受采访时,向外界讲述起她所认识的陈赓。

1938年,张梦勤加入八路军,在陈赓的386旅担任宣传员,由于当时部队生存环境恶劣,再加上参军的士兵年龄普遍较小,因此很多“小八路”出现念家的情况。

陈赓见状,经常在晚上走到士兵们的营帐中,和他们闲聊,一会摸摸这个的头,一会拍拍那个的肩膀,时间久了,许多小士兵们都把他当做父亲一样看待。

1945年,张梦勤被调到延安文工团工作,有一天,张梦勤听说老旅长陈赓到了延安,于是她立即上门看望。

陈赓见到张梦勤后,不仅放下公务,询问她的生活情况,还亲自下厨,给她做了一份鸡蛋面条。

张梦勤事后才知道,那天的鸡蛋面条,原本应该给当时怀有身孕的陈赓妻子吃的。

由于陈赓平日里十分节俭,所以每天的伙食都会控制,这份鸡蛋面做给了张梦勤,他的妻子自然就没有吃到。

实话说,我军爱兵如子将军者,数不胜数,但能到陈赓这个层次的,少之又少。

然而,过度爱兵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惜兵

三,宛东失利的根本原因

1948年5月,中央决定在中原一带打一场大的歼灭战,毛主席大笔一挥,命令华东粟裕率西兵团剑指国民党第五军,中原野战军在旁策应。

刘伯承接到命令后,连夜召集诸将讨论作战事宜,最终计划发动宛东战役,并做出如下部署:

东路:由第1、3、6纵组成,佯攻确山,吸引敌军第18军火力;

西路:由陈赓带领第2、4纵以及华野10纵,连夜行军至南阳以东,布下口袋装,静待敌张轸兵团。

5月25日,东路兵团按计进攻确山,敌人果然上当,白崇禧急令张轸带兵东进支援。

注意,我军在确山地区是佯攻,实际目标在敌人这路援军。

这样的战局尤其考验指挥官的战场宏观操控能力,如何既能不打草惊蛇、吸引敌军进入包围圈;又要控制好“度”,不让敌军支援过快。

这是一个技术活。

此时,陈赓展现其极强的军事才能,他先是调集4纵第10、12旅在社旗镇南,以较小的火力迎击敌人,此举既保证狙敌兵力充足、不会被敌人短时间冲破,也不会让敌人畏难而返。

而后命令第22旅潜移到社旗镇西面的桥头镇,切断敌人退路,包围圈顷刻成型。

刘伯承得此消息后,也不含糊,立即电令东路兵团放弃佯攻确山,星夜兼程前往社旗镇,与陈赓合击,争取一口吃下这支敌军。

由于两路兵团距离较远,即使东兵团急速行军,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抵达目标地。

眼见正面狙敌的部队伤亡愈来愈大,爱兵如子的陈赓决意让前线士兵后撤到社旗镇北,与敌人拉开一段距离。

陈赓此意,是想着敌人既然已经进入包围圈,那就不用在正面继续和敌人撕扯,直接后撤,既能等待援军,也能让敌人继续深入。

更重要的是,此举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陈赓大将掰着手指头打仗,在能保证胜利的情况下,要优先确保士兵们的生命,仗打的久一点、物资耗的多一点根本不算啥事。

不过,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有时候过多的感性,只会起到反作用。

张轸此人打仗不行,但还有些自知之明,他在弄清楚解放军指挥官是陈赓后,立即心生退意,只是苦于我军咬的太死,一直没有机会。

眼见我军稍有后撤,晚上做梦都想撤退的的张轸,啥都不顾转脸就跑。

由于正面部队已经拉开了一段距离,在后方围敌的兵力又太少,敌军成功突围。

四,大将排名受到影响

为此,刘伯承在给中央的电报中写道:西兵团顾虑自己局部伤亡...迷于敌人表面现象,误认为敌人东进,此为未全歼敌人的重大失着,是未能把握基本情况,迷失战役指导方向的重大教训。

这段话可以说是直接指出陈赓的弱点所在,刘帅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关于陈赓“不愿让士兵过多伤亡、以致战役失利”是否合理,至今仍有不少讨论。

有人认为战争必然有牺牲,陈赓太过爱兵,以至于不顾大局,此举欠妥;但也有不少人支持陈赓的做法。

孰是孰非,各位可以自行品味。

此战过后,陈赓的指挥权力较以往出现缩小,几乎再也没有以独立战略集团军的角色出现在解放战场上,对其影响不可谓不大。

在开国大将名单中,陈赓的军功、资历都要高于黄克诚,但在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后,陈赓最终遗憾落选第三大将。

如果没有宛东战役的失利,陈赓绝对会在之后解放战争中, 取得更加辉煌的军功,进而问鼎大将前三。

38 阅读:16410
评论列表
  • 2024-05-09 16:03

    黄克诚大将当时是军委秘书长,也应排在陈赓大将之前。

    刹羽之剑 回复:
    兼国防部副部长
  • weik 19
    2024-07-25 14:56

    陈将军爱兵如子,战场牺牲太大,他会心痛的。但是打巧仗,打技术仗,他就很擅长。

    行走 回复:
    如果可以选择,在林和旅长手下当兵是比较好的
  • HZ 15
    2024-07-16 02:39

    两条建议,军政制度和进军东北,黄大将排在元帅大将哪里都不过分

  • 2024-07-12 08:03

    十大将是按当时的职位排的,论能力 陈赓将军综合能力那是第一位《军事还是粟裕将军第一》

  • 2024-05-10 08:39

    大将排名不分先后

    亮仔 回复:
    看当时职务排的
    用户18xxx90 回复:
    胡扯
  • 2024-09-30 14:35

    粟裕将军第一

  • 2024-09-30 18:09

    战力粟裕第一,徐海东有大功第二,

  • 2024-09-05 08:11

    排名不影响待遇,张云逸排名不高,还是元帅待遇呢

  • 2024-09-20 00:44

    陈庚兵团在解放战争中一直是战略兵团,受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早在抗日战争陈庚的太岳野战纵队长期也是八路军总部前敌指挥部提级指挥!

  • 2024-09-28 10:08

    第三第四,差别不大

  • 2024-09-29 05:58

    论资历陈赓确实排名靠前一点。但黄克诚在进东北是有大功劳的。

    爱笑的男孩☺ 回复: 何方道
    你啥也不懂就在这喷,最先提出进军东北的就是黄克诚他还是越级向上建议进军东北的。你说的这些太浅显了。他提出的是战略层面的问题。你搁这说战术问题。
    何方道 回复:
    进军东北功劳最大的是曾克林,装备是苏联给的日械,你不会以为真靠黄克诚带的万把人装备可以武装百万大军吧?
  • 2024-07-06 13:08

    黄克诚应排第二

    用户97xxx32 回复:
    了解一下徐海东的贡献就说不出这句话
    随风 回复:
    徐海东红军的贡献太大了 大将第二实至名归
  • 2024-08-04 16:00

    说的有点像

  • 2024-08-23 16:13

    胡编乱造

  • 2024-09-29 19:40

    扯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