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半生》中,有个叫沈多乐的高中男生,妈妈刘丽娜说他“学习不好”,所以念了国际学校。
作为高校中文系沈卓然教授的孙子,沈多乐还有一个国外留学的姑姑,一个外企精英的爸爸……那么,学业平平的多乐,他是不是“很失败”呢?
可我发现,多乐是“放养式教育”,灿烂笑容一直洋溢在他脸上。
成绩不行,沈多乐于是读了国际学校,打算未来出国。但这个孩子其实挺有“光芒”,我认为,他的优秀和学习无关。
沈卓然沈教授第一次择偶,家里方方面面其实挺有想法:远在美国的女儿沈黛,直接冲了回来,说爸爸不再想念妈妈;亲家母孙宝琴、儿媳刘丽娜母女,则费心给沈卓然“介绍女朋友”。
只有乖孙子沈多乐,他笑嘻嘻跑到医院跟爷爷沈卓然说,奶奶昨晚给我托梦了。
静敏奶奶,她到底有没有给乖孙子“托梦”呢?谁知道。但是,沈多乐说出的话,他逻辑非常清晰:奶奶谢谢爷爷多年付出;奶奶让爷爷晴天爱晴、雨天爱雨;奶奶希望您幸福。
我觉得,沈多乐情商不是一般的高,他简直高到了“情商天花板”。
因为,以一个孙辈的身份,多乐怎么好跟爷爷谈“夕阳红”的事情?所以,他说的是“奶奶托梦”。
既然是奶奶托梦,那就大家都不尴尬,多乐顺势说了,奶奶希望爷爷再婚。(本文原创作者“叶澜依 free”,目前只在头条百家大鱼号同步发文,其他平台均为抄袭洗稿文,剽窃无耻)
这样的境界在我看来,也不是一般的高,毕竟多乐跟静敏奶奶也很有感情,但他更在意的是眼前人的快乐。
人不能没有回忆而活,但人也不能一直活在回忆里。
沈多乐还是个半大孩子,但他的思想比起“不舍妈妈”的姑姑、“保卫家产”的妈妈、外婆,其实要敞亮得多。
当沈多乐把要送女同学的巧克力都“贡献”出来、鼓励爷爷沈教授追求连护士长时,谁不感动于他这份豁达的善良呢?
沈多乐的妈妈刘丽娜,她总是抱怨多乐爸爸沈青,说老公对自己不关心,不疼爱。
倘若换个家庭,人家孩子也许会在父母这种“碎碎念”下不堪重负,沈多乐心态却很strong(强大),字字句句主打一个不内耗。
那次刘丽娜问沈青,要不咱们再要一个?沈青顿时显得脸色沉重,你能生出来吗?刘丽娜也反将一军,你才不行呢!
我猜关于生二胎,沈青夫妇担心经济压力的可能性,其实更大。但沈多乐就轻松抛出一句:赶快生,生了你们就没空叨扰我(学习)了。
这个小小细节,让我看到了沈多乐的分享精神:他很大方,他完全不介意多一个弟妹。
还有就是,日常被父母压制的学习,多乐居然用如此调侃的语气说了出来。
沈多乐虽然还是个半大孩子,但他的包容度一直很好:橙子的第一口,他会先给妈妈吃;看到香喷喷的手工鸡蛋饼,他会感恩外婆的付出……
试想如果换个孩子,他不要妈妈生弟妹,他讨厌父母管他学习,他偏偏不吃橙子和鸡蛋饼……那么,生活岂不是充满了怨气?
正所谓,不内耗的人生,才幸福。
我确定,沈多乐即使未来学业不优秀,他这份松弛感,也会让他将来在社会上过得很好。
找个洋妞给我做饭?为了连姨“抢”沈教授房子的事情,沈家都快吵翻天了。妈妈刘丽娜还对着那是多乐“未来的家”,引申开了:
出去读书可以,但一定得回来,就住对门。既有自己的空间,又跟爸妈靠着。多好啊,你喊一声,妈,指纹码一开,马上就跑过来给你做饭。
刘丽娜的“畅想”,其实是典型的“中国式妈妈思维”,说好听点,叫“儿行千里母担忧”;说难听点,就是怎么都要把孩子拴在裤腰带上。
可沈多乐这个孩子,他就是心态好,老母亲唠唠叨叨一大堆,他突然幽默一句:那要是我找个洋妞给我做饭呢?
在我看来,以上都是05后宝宝的“通透”个性:大人们一本正经的事情,他们反而想得简单、举重若轻。
比如众人纠结的“爷爷那套房子”,爸爸沈青费劲巴拉想了个方案:爷爷百年之后分为两套,一套给连姨,另一套给沈黛。
姑姑沈黛又高风亮节,说我也不要房子,就写多乐名字,回头给我留一小间,回来能落脚就行。
可这么复杂的问题,在沈多乐眼里,依然只有一种思路:爷爷的幸福大过天。
这样看来就很好理解,妈妈刘丽娜这头打算如何“呵护”儿子,多乐直接回一个“我娶洋妞”;家里人那头各种未雨绸缪 ,必须“保住”爷爷房产,多乐都是一句:那房子我也不要,让爷爷爱咋着咋着。
沈多乐真挺可爱的,他巧妙用诙谐化解困扰:想那么多干嘛?徒生烦恼,不如乐活在当下。
最后的话有些人,无论碰到什么事,都能想成坏事。
而另一些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说成好事。
沈多乐这个小朋友,他就是一切往前看,一切往好处想。孩子实在被家里人“压迫”了,还能搞笑一把。
沈多乐这样的好心态,简直是“宝藏男孩”,话说谁能不爱这份“春光明媚”呢?成绩不好?多大点事。
——————————————————-------------------------------------------------------------
剖析影视作品,解读人性真相,我是不求人、不讨爱,人间清醒的“叶澜依 free”,本人不是演员热依扎,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