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姐妹:“老中青”三代姐夫,三个年代,三种择偶观,你看懂没?

叶澜依free 2025-04-01 22:44:25

《六姐妹》中何家六个女儿,除了最小的家喜,其余几个颜值都“挺不错”的。所以她们嫁的老公,也都是肉眼可见的“帅哥”。

可是,这帅哥跟帅哥,还不一样。

我看网上还出了不同的“姐夫风格系列”,比如:温暖大姐夫、真诚二姐夫、拼搏三姐夫、文艺四姐夫……

其实按照我的理解,不用整得那么麻烦:“老中青”一共三代姐夫,他们代表了三个年代,三种不同择偶观……

大姐夫二姐夫:70年代娶“革命伴侣”

大姐家丽1975年结婚,大姐夫张建国是兵团干部;二姐家文1980年结婚,二姐夫陈卫国是粮食局饲料公司干部。

在我心里,二姐家文虽然是80年代结婚,可她也拥有70年代婚恋观。

大姐家丽和二姐家文,她们嫁的老公是有共性的:他们都有很好的单位。更重要的是,两位姐夫娶老婆都非常慎重、都诚意满满:

大姐夫张建国是个孤儿,于是他自己给自己提亲——他不仅给准岳父何常胜、准岳母刘美心买了礼物,也给五个小姨子买了礼物。

大姐夫还送给大姐一块,当时非常时髦的“上海牌手表”,然后才开始“表决心”:我强烈地感觉到,何家丽同志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革命伴侣……

而二姐夫陈卫国家里,他有个“人间清醒”的老妈。知道小儿子喜欢家文,陈老太立马去何家提亲,上来就自报家门:我大儿子在党校工作是教师,我的两个女儿也有正式工作,我呢虽然没有工作,孩子们孝顺,月月给钱……

陈老太头回送给何母刘美心的,是清朝年间一对翡翠玉镯,水头很好;临结婚时又给了一千块的彩礼,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可能是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

二姐家文当然也很满意,六姐妹中最美貌的她,很快就“风光大嫁”。

看,70年代流行的“嫁老公”,主打一个“真诚才是必杀技”:工作、家境、彩礼具体给多少,都不藏着掖着。就像木心的《从前慢》里写的: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然而这样的婚姻,我觉得其实有“妥协”的成分在的,二姐二姐夫,他俩还算是一见钟情。那么,大姐大姐夫呢?

大姐最初更爱的可能是“竹马”汤为民,但是,大姐夫直接给了她满满“安全感”。大姐夫曾这样说过:

现在是新中国,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家丽的婚姻和感情,决定权在她自己手里,谁都不能干涉。

另外作为一名孤儿,我也非常向往大家庭的生活。

所以这第一胎不论男女,就叫何向东。

后来家丽的婚姻生活也证明,大姐夫这个靠谱的“养老女婿”,确实吊打了她的“竹马”。

因为比起汤为民后来娶的秋芳,一切宁愿奉献给婆家,家丽却是什么都愿意奉献给娘家的那种人。

而且,何家丽想嫁汤为民是真,她却跨不过汤何两家的“恩怨”。母亲刘美心甚至抬出了,“你不准气坏阿奶”这样的道德愧疚感……

所以我觉得,70年代流行的是“先婚后爱”模式:物质基础为先、家庭利益为先。女性在婚姻里的感受好坏,不是最重要的。好在那时候,男女双方内心都是坦诚相待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别人家就懂了。】

三姐夫四姐夫:80年代深情厚爱“做一辈子饭”

1984年三姐夫欧阳宝娶三姐家艺时,他几乎是个“无业人员”,而三姐也已未婚先孕。

再看四姐家欢嫁给四姐夫方涛时,虽然是1988年的事,却也让何家人大跌眼镜:四姐夫仅仅是个货车司机,四姐可是何家唯一的大学生。

我的老天奶啊,这两对80年代夫妻,他们其实是标准的“门不当户不对”:三姐夫欧阳宝,家里哥儿十个,妈去世了,爹也穷得叮当响。

但何家那时,随着长女家丽、次女家文的出嫁,日子已经逐渐奔小康。

四姐夫方涛虽然人长得像“高仓健”,可他工作一般,还离过婚。反观四姐家欢,不但有着高学历,还是个未婚姑娘。

为什么他们这两对会有“缘分”呢?也许是青春时代的叛逆感作祟,也许答案来自我印象中,属于80年代的某首歌词:

【一无所有,你何时跟我走?】

讲真,一个家庭在接连生了两个女儿之后,其实父母对三女儿四女儿,已经没有那么关注了。

比如三姐家艺,她从小就有种失落感,所以对她言听计从的穷小子欧阳宝,渐渐打动了她的心。

三姐出门也最寒酸,只有一床被子,由于何父“常胜叔”刚过世,她更加连个婚礼也没有。但三姐夫欧阳宝,他心甘情愿跪在大姐家丽面前,任她打任她骂,只说他会对“艺艺”好的——这不就是最热烈的爱?

四姐则是在情伤过后,贪恋上了四姐夫的做饭手艺:红烧排骨、香煎带鱼、滴两滴酱油煎鸡蛋……

当方涛对家欢说出那句:你要是真看得起我,我想给你做一辈子饭,我愿意照顾你一辈子……

我觉得,这和三姐夫欧阳宝对大姐家丽承诺的:大姐我发誓,我要是不对“艺艺”好,我被天打五雷轰——其中情谊是一样的。

【万人宠不如一人懂。】

【待我心,世间始终你好。】

总之80年代,家里最不受关注的“阿三”、“阿四”,她们已经无需再为家族使命和物质条件而结婚了。所以,她们不约而同选择了,把自己放在心尖尖上的那位做老公。

五姐夫六姐夫:90年代“酷萌打天下”

老五老六的90年代,更是充满个性的年代——大姐嫁不成汤老大汤为民,五姐刘小玲偏偏嫁给了,在国营厂上班的汤老三汤振民。

五姐还“美其名曰”:那不刚好,我嫁过去祸祸他们,给咱家“报仇”。

到了1987年婚礼现场,五姐刘小玲、五姐夫汤振民,他们更是不顾“新郎新娘”身份,带头跳起霹雳舞。

我猜,也许那时的刘小玲根本不知,自己到底爱不爱汤振民,他又值不值得托付终生?她只知道,两人在一起跳舞的感觉很“酷”,感觉好那就结婚咯。

至于“小老六”何家喜,她嫁给了同单位王怀敏师傅的儿子闫宏宇,一个眉清目秀的“乖乖仔”出租司机。家喜师傅王怀敏的为人,大姐家丽是明白的,母亲刘美心也几次劝阻家喜,不要“跳火坑”。

然而老六根本听不进去,她甚至这样怼大姐:就因为你当初没有跟汤为民在一起,你现在看到两情相悦的人你就难受,你有bing!

虽然从长相上看,六姐夫闫宏宇也是帅哥一枚,五姐刘小玲甚至说他:像电影明星!五姐夫汤振民为此还吃醋过:你要觉得他好,你跟他过去!

但话说回来,1990年老六家喜坚持嫁给“同单位师傅家儿子”,她图的可不只是帅。在我眼里,她图的也是情绪价值——宏宇软萌软萌的,用今天的话说,活像只“小奶狗”,让干嘛干嘛。

所以,纵然“婆婆”王怀敏多么恶劣,家喜也忍得下。

90年代的女性择偶观,的确“改朝换代”了:70年代,大姐夫二姐夫好歹能力强、财力足;80年代,三姐夫四姐夫真情满满,赚钱速度不行也会爱你到底,说好做一辈子饭,就绝不食言。

90年代,五姐夫六姐夫却各凭“个性”胜出:洒脱也好、甜宠也罢,人品、原生家庭都不太看了。(本文原创作者“叶澜依free”,目前只在头条百家大鱼号同步发文,其他平台均为抄袭洗稿文,剽窃无耻)

这样的婚姻到底幸福吗?恐怕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事实上,五姐夫汤振民,他可以是五姐刘小玲优秀的“舞搭子”,天性爱玩的他却不是个好老公;六姐夫闫宏宇的亲妈王怀敏,她也可以是家喜工作中的好师傅,却因为骨子里的自私,当不了好婆婆。

照我看,老五老六在婚姻里受的委屈,比她们前面几个姐姐多多了。就是因为90年代女性的婚姻,其中多少有些“为爱任性”、“不管不顾”的味道。我想哪怕再来一次,她们还是会这样选择,感觉第一。

结语

那么,“完美婚姻”到底是什么?讲真,谁都没可能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到。

物质足够的婚姻,不一定会有美满的爱情基础。知冷知热的人,也许世俗意义上并不“门当户对”。

本以为天真烂漫“爱”过,一起玩得很开心的两个人,在别的某个方面,也许也有缺陷。

属于“老中青”三代姐夫的三个年代,三种不同的择偶观,你我她都“赶上”过吗?我本人虽然不是70年代生人,依然“点赞”温暖牌大姐夫,最欣赏他对大姐永远的尊重支持,他力挺她的一辈子:

你的身后有我,I got your back.

今日问题:你最欣赏哪个“姐夫”,理由是什么?欢迎评论区写下你的看法。

——————————————————---------------------------------------------------------------------

剖析影视作品,解读人性真相。我是不求人,不讨爱,人间清醒的“叶澜依free”,本人不是演员热依扎,特此声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