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组数据: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908.2亿斤,创历史新高,增产177.6亿斤,粮食产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2023年我省粮食总产量295.62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76亿斤;单产623.48斤/亩,创历史新高。
粮食丰收的背后,是一以贯之的科技支撑。良种良法、智能灌溉、“一喷多促”作业、无人机植保、北斗卫星导航大农机……科技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让种地挑上“金扁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近年来,各地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在农业科技普及、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强农方面发劲使力,让科技活水涌流在希望的田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孕育出新的希望。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但还必须认识到,农业科技创新仍是“三农”短板,许多农业技术尚未真正走进广大农家田舍。尤其是丘陵、山地等地形复杂区域,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还相对较低,推进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仍有很大空间很大潜力。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农业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挖掘农业科技潜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促进农业绿色转型提供支撑。要加强农业基地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专家学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用科技活水滋润田野沃土。同时,要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激励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等加强协作,畅通农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渠道,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
加速农机提档升级。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加快补上农业机械化短板弱项,强化农业装备的支撑保障。另一方面,要注重协同构建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围绕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研发更多农民需要、先进适用的各类农机。要持续完善农机农艺农田协同配套,继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要鼓励种植大户加大投入,改进农机装备,尝试智慧农业,让农机更给力,种地更省力。
培育农业科技人才。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为乡村振兴锻造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破除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软环境”。要根据乡村产业发展实际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逐步培育和打造一支有技术、爱农村、懂农业的复合型科技创新团队。要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传帮带和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涌现出来。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新征程上,希望更多的科技种子在田野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多方共赢。
内容来源:山西日报(赵建军)
声 明:本文章为内容分享,内容与图片归权利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