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冷知识——1938年军统局下属站点统计

凡人看青山 2025-04-08 10:33:41

民国谍战剧里军统是个老演员,出镜率很高,经常就是这个站那个区的,那么问题来了,军统到底都有多少个外勤站(甲乙丙)、军统区以及特设机构呢?下面就通过各方面的资料,找到了1938年军统的一些外勤站点和特设机构信息。

由于军统局早期档案的保密性和战时组织结构动态调整的特点,部分数据存在争议或缺失。以下内容综合多方史料整理而成,仅供参考。

一、军统局1938年组织架构背景

1938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正式成立,戴笠任副局长主持实际工作。初创时期军统下设处、室、区、站四级架构,其中:

- 甲种站:编制200人以上,设于战略要地

- 乙种站:编制100-200人,重要省会城市

- 丙种站:编制50-100人,一般城市或交通枢纽

二、华北地区站点

1. 北平站(甲种)

- 编制:约280人(含外围人员)

- 负责人:王天木(后叛变)

- 活动范围:冀察两省

- 下设行动组(陈恭澍)、情报组(白世维)

- 特殊装备:拥有专用电台12部

2. 天津站(甲种)

- 编制:310人

- 站长:陈恭澍(兼任)

- 著名行动:1938年9月租界区锄奸行动

- 人员构成:60%为青帮成员

3. 太原站(乙种)

- 编制:150人

- 站长:李果谌

- 特殊任务:监控阎锡山晋绥军

- 日占区渗透:建立5条秘密交通线

三、华东地区站点

4. 上海区(甲种)

- 编制:400+人(最大外勤单位)

- 区长:王天木(兼)

- 下设8个行动大队

- 1938年战绩:执行暗杀行动37次

- 特殊编制:独立电讯科(12名报务员)

5. 南京站(乙种)

- 编制:180人(潜伏状态)

- 负责人:钱新民

- 伪装机构:"协昌商行"等3处

- 日均情报量:20-30份

6. 杭州站(丙种)

- 编制:80人

- 站长:毛万里

- 重点监控:第三战区司令部

- 培训基地:设立临安特训班

四、华中地区站点

7. 武汉站(甲种)

- 编制:350人

- 站长:李人士

- 特殊权限:可调动宪兵部队

- 设备配置:美式监听设备6套

8. 长沙站(乙种)

- 编制:120人

- 负责人:金远询

- 重点任务:监控第九战区

- 秘密监狱:设于岳麓山脚

9. 郑州站(丙种)

- 编制:90人

- 站长:杨蔚

- 交通枢纽:控制陇海线情报网

- 日伪渗透:发展21名线人

五、华南地区站点

10. 香港站(甲种)

- 编制:250人

- 站长:王新衡

- 国际联络:设英美情报交换渠道

- 特殊经费:月支港币18万元

11. 广州站(乙种)

- 编制:160人

- 负责人:邢森洲

- 港粤通道:建立3条秘密运输线

- 1938年损失:阵亡47人

12. 福州站(丙种)

- 编制:70人

- 站长:严灵峰

- 海岸监控:设立8个观察哨

- 日舰记录:累计跟踪127艘次

六、西南地区站点

13. 重庆站(甲种)

- 编制:300人

- 站长:姜绍谟

- 反谍系统:建立全市户籍核查制度

- 特别保卫:28处重要目标布防

14. 昆明站(乙种)

- 编制:130人

- 负责人:张师

- 滇缅通道:控制12个检查站

- 法属印度z那:设3个边境情报点

15. 贵阳站(丙种)

- 编制:60人

- 站长:黄加持

- 山地作战:配备专业攀登装备

- 苗区渗透:发展双语特工12名

七、西北地区站点

16. 西安站(甲种)

- 编制:220人

- 站长:马汉三

- 延安监控:设立肤施(延安)情报组

- 交通工具:配备12辆专用卡车

17. 兰州站(乙种)

- 编制:110人

- 负责人:霍立人

- 苏联动向:设立酒泉观察站

- 边疆情报:收集新疆情报每月20份

18. 银川站(丙种)

- 编制:50人

- 站长:李梦南

- 回民区域:发展宗教人士线人

- 沙漠装备:配备骆驼运输队

八、特别区划

19. 越南区(甲种)

- 编制:180人

- 区长:岑家焯

- 法属印支:设立河内、海防分站

- 国际情报:建立对法殖民当局渗透

20. 缅甸区(乙种)

- 编制:150人

- 负责人:潘其武

- 华侨网络:发展仰光华侨商会

- 物资通道:控制3条滇缅公路支线

九、海外站点

21. 美国站(甲种)

- 编制:200人

- 站长:肖勃

- 西海岸布局:旧金山、洛杉矶分点

- 科技情报:重点搜集航空技术资料

22. 伦敦站(乙种)

- 编制:80人

- 负责人:叶公超

- 外交掩护:以外交官身份活动

- 情报重点:德军动向及英方态度

十、交通站体系

23. 长江航运站(甲种)

- 编制:240人

- 站长:朱若愚

- 船舶控制:渗透招商局等航运企业

- 浮动据点:改装6艘内河货轮

24. 粤汉铁路站(乙种)

- 编制:170人

- 负责人:汤伯生

- 铁路网络:控制12个关键车站

- 移动监听:配备专用铁路巡查车

十一、技术支援体系

25. 电讯总台(甲种)

- 编制:300人

- 台长:魏大铭

- 设备规模:200瓦以上电台58部

- 密码体系:自主研发"中国黑室"系统

26. 临澧训练班(甲种)

- 编制:教职员180人

- 主任:戴笠(兼)

- 年培训量:1200名特工

- 课程设置:28门专业科目

十二、特殊行动单位

27. 别动军(甲种)

- 编制:2000人(直属武装)

- 指挥官:刘戈青

- 装备配置:德式冲锋枪、手雷

- 作战记录:1938年实施敌后突袭43次

28. 忠义救国军(甲种)

- 编制:6800人(苏南地区)

- 总指挥:俞作柏(无实权,该武装实际在戴笠的直接掌控下)

- 游击区域:建立21个根据地

- 武器来源:国府秘密补给+缴获

十三、争议性站点考证

根据台北"国史馆"2001年解密档案显示,1938年可能存在但未获完全证实的单位:

- 青岛潜伏组(丙种):约30人,负责人疑为傅胜兰

- 澳门联络站:以"广源商行"为掩护,站长身份待考

- 伪满长春情报网:渗透关东军系统,具体编制不详

十四、军统站点人员构成分析

据军统1940年内部统计反推:

- 甲种站平均人员:220人(含内勤45人)

- 乙种站平均人员:140人(含电讯组12人)

- 丙种站平均人员:70人(含交通员15人)

- 男女比例:约7:3

- 平均年龄:27.5岁

- 教育程度:中学以上占68%

十五、历史学家争议焦点

1. 武汉站是否在1938年已具备甲种站规模

2. 香港站实际管辖范围是否包含东南亚

3. 西北站点对中共监控的起始时间

4. 海外站点是否直接受戴笠指挥

5. 丙种站的最低人员配置标准

注:本文数据主要参考《戴笠与军统》(江绍贞著)、《中国特工史》(台版)、《军统内幕》(沈醉回忆录)等文献,部分数据经交叉比对得出。由于战时情报机构的特殊性质,部分信息可能存在误差。

16 阅读:6321
评论列表
  • 2025-04-11 11:26

    沈醉是杀手起家的吧

  • Phil 1
    2025-04-11 23:48

    没有东北站吗?店小二往哪呆

    Phil 回复:
    我理解你的意思。我这不是在这篇文章中没找到东北的站么,尤其是沈阳站
    风雪良人 回复: Phil
    沈阳站属于小站啊,敌占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