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时代的变更,任何事物的评判标准都会有所变化。
因此,也就难免有一些历史一二流人物在新时代被高估成了顶级人物。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几个在我心中被高估的几个典型案例。
武则天武则天是最典型的吃到性别红利的女性帝王。
在她在位期间,有两大不可饶恕的罪过。
其一,放纵酷吏,造成了大量枉死人员和冤假牢狱。
通过滥杀来威慑政治反对者,足以可见武则天的政治手腕太过残酷。
她没想过如何正确做事赢得大家的支持,而是采用了污蔑滥杀的手段,可见其治国手段之粗糙。
其二,外战劣势,国土收缩。
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代人拓展的数百万国土在武则天手里可是丢掉了不少,这是最典型的政绩污点。
如果没有性别红利的加成,武则天就是个妥妥的二流帝王。

刘秀也是个被绝对高估的帝王。
帝王都是靠功业说话的。刘秀有什么大功业?
对内豪强林立,对外无所作为,占着开国的位置刷了一波存在感,又借着休养生息让很多人心生好感。然而,刘秀并没有任何对历史有巨大贡献或对当时民生有巨大推动的政绩!
相反,很多人大概不知道刘秀是个信奉【图谶治国】的皇帝,用老百姓的话说,刘秀喜欢按照占卜结果去治理国家,你会觉得这样做很靠谱吗?
【强项令】的故事,足以说明刘秀并不是什么好皇帝,只是个喜欢和稀泥的。而在皇帝的位置上和稀泥,那倾向性还用说嘛?谁势力大,他向着谁呗!不明说而已!
一个帝王做事都没有原则的和稀泥,你还会认为这是个爱惜民生的好皇帝吗?

高估秦始皇的前提是很多人将【大一统】功业都给了秦始皇,而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错误。
【奋六世之余烈】,秦始皇灭六国的物质基础已经被先辈们准备好了,秦始皇自己做了多少?
周朝为秦始皇的一统天下准备好了【文化一统】的基础,秦始皇的很多一统政策都是之前就有的,而不是秦始皇首创的,比如郡县制。
汉朝从汉高祖到汉武帝阶段是最终奠定【大一统思维】的关键时期,没有老刘家的努力,秦始皇的秦朝可是二世而亡,而之所以快速败亡,九成原因都在秦始皇身上。
陈胜吴广起义时,秦二世才登基半年。
即使是李世民这种天纵之才,贞观之初的政策都受到武德老臣的干预,秦二世这种二世祖在半年内压根做不了什么事,延续的仍旧是秦始皇那一套,所以,农民起义这口大锅根源都在秦始皇身上了!
只能说秦始皇运气真的很好,再晚死个一年半载,他的风评只会更烂。
秦始皇的功业是被多重外力加持起来的,很有【贪天之功】的味道。
而作为一个帝王,秦始皇更令人诟病的是他的残暴。
《史记》中记载,修建阿房宫就动用了七十万刑徒。
最近几年有人提出通过考古证明了秦始皇没有那么残暴,那咱们就说点实打实的。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这两项大工程总该是秦始皇钦点的工程吧。这两个大工程对民生有何帮助?难道不是劳民伤财吗?这两个工程难道不死人吗?为了帝王的个人利益就可以无视大量伤亡?
有些人喜欢把自己代入到【秦始皇】的身份中,然而,你只是一头牛马,应该站在人民的利益上去看待历史,而不是站在帝王的角度去大肆吹嘘!

我一直认为,中国人改变思维首先就要从骨子里站在人民的角度上去看待历史,认真想想暴君的存在对人民的伤害有多大,而不是将人民视为暴君棋盘上一组可以随意牺牲的数据!
这一点如果得不到改变,历史这怎么折腾都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帝王史。
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帝王,刘秀、武则天和秦始皇都是被严重高估的二三流帝王。

严重高估的是唐太宗!领土开拓比不上武帝,开国功绩比不了光武帝,政治遗产赶不上隋文帝(比始皇更是差十万八千里)!
武则天好歹在位期间人口增加不少,刘秀很会用人,但制度还是沿袭了西汉和秦朝的制度,没有创新是减分项,至于豪强林立,以现在的眼光看确实是大问题,但刘秀本来就是封建时期的地主阶级代言人,由于时代局限性他个人认为是没问题的,至于始皇帝,确实存在暴虐和好大喜功的问题,但他确立的大一统奠定了中国的政治主基调,而且秦末起义是在他去世一年后才发生的,不管怎么看也应该算是一流帝王
这观点太偏激了.....占个一楼,坐看云卷云舒![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