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五保户被视为人生失败者无奈的体现:因为只有膝下无儿无女、晚年孑然一身的情况,才会成为五保户,在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年代里,五保户的晚景可以用凄凉来形容:村里别的人家逢年过节热闹非凡,平日里有儿女的老人也可以和儿女一起生活,其乐融融。而五保户一个人形单影只,甚至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
也因此,过去农村人对五保户这个现象都有惧怕心理,担心自己年轻时候不努力或者不走运,导致娶不到老婆没有后代,最终成为五保户。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因为社会发展太快,导致过去被视为人生失败者的五保户群体,如今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那么,五保户的优势在哪里?社会的变化又在哪里?
1、社会的转型小编在很多作品里提到,1980年代可以视为中国农业社会的瓦解时期,而1990年代可以视为工业社会形成阶段。并且,20世纪后期-本世纪初期的中国,处于一个特殊的环境:一方面中国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在生产建设方面有丰厚的资源,或者说强大的产能力量,另一方面,20世纪后期-21世纪初期的世界,在科技方面也处于日新月异的情况。甚至2014年-2024年这十年,社会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2014年的时候,移动上网刚刚兴起,至于直播购物这些,也是很多人觉得短期内难以实现的事情,但是现在这些都发生了。
甚至如果从2024年的视角回看2004年甚至1994年,或许还会有种回看原始社会的感觉。
因为科技的发展+庞大的人口红利,所以,在20世纪初期,中国开始步入后工业时代,其实目前来说,中国依旧处于后工业时代的转型阶段——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得到发展的情况下,第三产业也逐步发展。
可以说,从1980年代-2020年代,这期间的变化,比过去上千年的变化都要大。
农村五保户的变化,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2、农村老人的尴尬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飞跃,导致农业方面需要的人口越来越少。尤其是最近这些年,物联网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起飞,让农业生产方面更是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甚至相关单位也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农民必然成为历史,退出历史舞台,而职业农民会随之诞生。职业农民如果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那么,将来农村需要的人口会变得更少。
在社会发生飞跃变化的40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村人涌入城市讨生活,寻求发展机遇。尤其是大学扩招的背景下,很多本来和大学无缘的农村青年,也得以进城成为了大学生,并在毕业后留在城市生活。
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也意味着这些从农村走出去的后生和家乡渐行渐远,甚至多年不回家一次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这导致很多即便是有儿女的农村老人,本质上也和五保户那样的老人没区别——所以,在2000年代后期(大约是2008-2009这个区间),媒体出现了一个词汇: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有儿女,虽然不在身边,但毕竟是存在儿女的,因此在承受和五保户一样孤独氛围的同时,很多五保户拥有的社会福利,空巢老人却不具备——比如五保户每年都有相关单位供应的生活费,并且生病的开销也是由民政部门给予解决,而空巢老人只能自费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多数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城市都是普通打工人。所以,空巢老人的子女,有时候也经常嫌弃自己的父母是累赘。
所以相比之下,五保户还真的成了人生赢家——年轻时候没付出太多,晚年反倒是比空巢老人有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