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也出现了显著变化。“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问题日益普遍,逐渐成为影响现代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成人“三高”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2.45亿,高血糖和高血脂患者也在逐年增多。

在日常门诊中经常接诊到因“三高”问题寻求咨询的患者。很多患者会疑问:“医生,我是不是要彻底素食才能降低‘三高’?”或者“我还能吃肉吗?”事实上,科学的饮食并非简单地只吃素或完全杜绝肉类,而是强调饮食的平衡、多样与合理性。
如何借助饮食有效地调控高血压?
美国心脏协会(AHA)倡导的“得舒饮食”(DASH饮食)在降低血压方面已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DASH饮食强调少盐原则,每日食盐摄入量一般建议不超过6克(约2300毫克钠),而对于已有高血压的患者,建议进一步减少到每天1500毫克以内。此外,饮食中应增加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全谷类食品、禽类、鱼类、坚果和豆类的摄入,而尽量减少加工肉类、甜食和含糖饮料。

关于高血糖的饮食管理,重点在于控制碳水化合物的质量与摄入量。202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指南明确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荞麦、糙米、豆类等,避免或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能够有效减缓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改善餐后血糖的波动状况。蛋白质方面,推荐适量摄入鱼类、禽肉、蛋类和大豆制品,以保障营养均衡。
饮食控制高血脂的原则主要是减少不健康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2021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指南建议,将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的5%-6%以内,少吃红肉、加工肉制品、奶油、黄油、油炸食品等。鼓励多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坚果(核桃、杏仁)以及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
除了具体的饮食选择外,饮食结构的多样性也至关重要。地中海饮食因其强调丰富蔬果、全谷物、坚果和适量鱼类、橄榄油的搭配,长期被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推崇,证实可显著降低“三高”疾病的风险。

在日常饮食实践中,推荐以下几条具体的建议,帮助大家更易操作:
尽量选择新鲜食材,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以降低盐和添加糖的摄入量。
每日蔬菜摄入量宜保持在300 - 500克上下,而水果日摄入量以200 - 350克为佳。
每周宜食用鱼类至少两次,且其中至少一次应为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
选择低脂或脱脂乳制品,每天适量摄入,满足钙质需求。
坚持少油烹饪,优先采用蒸、煮、炖、焖这类健康的烹饪方式。
控制饮酒,酒精摄入过多可明显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风险。
仅靠饮食调整通常并不足以完全控制“三高”疾病,尤其对已诊断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同样不可忽视。同时,结合适当的运动锻炼更能达到理想的健康效果。

健康的饮食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并融入日常生活,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盲目跟风极端饮食方式。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尤其对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或专业营养师指导下制订个性化饮食计划,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