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是我在4年前的2021年写下的文章,今天,2025年正式到来了,2025年意味着什么,四年过去了,很多事情已经发生和验证,接下来就是见证历史的时刻了。
原文链接:2025年,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对中国和世界将意味着什么?
对于中国现在的崛起,大家可能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叫有生之年我们将会如何如何,很多人说这话耳朵都听腻了,意思是有生之年太长,你说有生之年,谁知道是哪个猴年马月?今天我想跟大家说的,就不是有生之年,而是2025年,2025年这总不算太久吧?
那2025年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说实话我也没法未卜先知,但是从最近这几年的一些准备来看,2025年给人的感觉,确实不是一个普通的年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不同的领域,很多事情的推进,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时间点,那就是2025年。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本来就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肯定有很多事情的节点就是卡在这一年嘛,这么理解似乎也对,但是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关联到国际局势的变化,而恰恰是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这种联动,可能才是它的特殊之处。
那2025年,究竟有什么重要的呢?我们先从国内的几个准备开始说起,然后再去对比国际局势的变化,就会发现,这可能真不是一个普通的年份,因为量变到质变的转折,有可能就在这一年。
2025年多个关键节点自从美国对我们在高科技上开始打压以来,很多人对我们能不能真的突破,是很悲观的,但是我们在很多项目上,又有比较明确的规划,只要到时间点,基本上都实现了。尤其是我们的很多航天计划,都是十年甚至几十年以前规划的,但实现的时间依然大差不差。
所以很多人看到已经实现的目标,是充满信心的,但是一看到眼前的困难,又开始半信半疑,尤其是光刻机这种,很多人都说我们要国产化,那最快也得一二十年,可我们的规划却只有几年时间,有人就说这违背发展规律了。
那到底是我们定义规律,还是西方的规律定义我们呢?正是因为很多人对我们的这个规划实现能力,现在充满了怀疑,所以我要特别把2025年单独拉出来,告诉你,反复证明过的题,不要赌这次会答错,
具体在哪几个方面呢?我重点先说两个有明确时间点规划,在战略上要突破卡脖子的点。
第一个卡脖子的点:芯片。
这个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可以简单点说,其实围绕芯片这个核心点之前,真正的是2025年的制造业升级计划,这相当于是一个面,但落实到制裁与反制裁的,最后就是芯片这个点,这个点一突破,那毫无疑问就会带动整个面,所以芯片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关于这个关键点,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个规划,就是芯片的自给率,在2025 年要达到 70%。这里面两个数字都很关键,第一为什么是2025年?这个未来的时间点很难说清楚,但是我们现在知道的是,芯片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进口最大的来源地,是台湾省。
因为芯片关系到整个制造业的稳定,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痛点,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果进口中断,我们要能够保证供应的安全,所以第二,这个自给率70%,可能就是最低的安全线。
第二个卡脖子的点:海运通道。
这个知道的人就不如上一个多了,其实也跟我们的进口相关,我们现在的进口商品中,排名第一的是上面说的芯片,第二的就是石油。但是石油的进口跟芯片不一样,我们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比较分散。
但是运输途径却很集中,从中东和非洲过来的比例超过60%,而这一块的运输所走的海运通道,就必须经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石油供应保障是能源安全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进口分散,这里面不怕断供,怕的主要是海运通道被中断。
由于现在全球主要的海运通道安全,还是掌握在美国手里,所以说海运通道的安全,也是一个卡脖子的点,而关于这一点,主要就得靠我们的海军来保护了,那有没有相应的规划呢?也是有的,我们海军有个走向深蓝远海的战略转型,时间节点正好就是在2025年。
关于这个转型,有个战略要求,就八个字:近海防御、远海护卫。而远海护卫,最主要的可以说,就是要保障我们相关战略通道的安全。
这两个算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点,都是明确规划到2025年,而且是很多年以前其实就已经提出来了,这两个事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就是一个事。除了这两个有明确时间的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可能就是大家在十四五规划中看到的目标了,比如粮食安全,经济内循环和一带一路建设等等。
总体上看,这些大的战略规划布局,都有一个类似的特点,就是在讲底线安全,不管是经济方面的,还是粮食,能源,发展空间,这些基本上都是从安全这个着眼点出发的。
那为什么这个阶段安全这么重要呢?这跟国际局势的发展必然相关。
2022-2024,全世界艰难的三年应该说世界局势的这种变化,让人感觉越来越快的起点,可能就是2018年,在此之前,很多事都是桌子底下的较量,但是2018年美国发动贸易摩擦之后,事情就拿到台面上来了,这个事属于开弓没有回头箭,因为战略意图已经彻底公开化。
所以现在虽然总统换了,但是路线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变来变去的是一些斗争的策略,估计美国的盟友们都有点闹晕了,实际上这是没有理解美国的苦衷,由于我们在战略上,保持了很好的连续性,很多事都是按计划稳步推进的,所以美国现在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阻止我们,只好这里试一下那里试一下,这反倒是显得美国特别没有战略定力,东一棒子西一榔头的。
而我们的这种战略定力,尤其是在关键节点的推进上,就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因为他会让对手感到特别恐惧,就像算命先生算到某年某月几点几分你就得死,前面的人都算准了,那轮到你的时候,你怕不怕?
这是一种大势已定,天命难违的感觉,犹如泰山压顶,连挣扎都显得特别无力。所以当我们的制造业战略升级规划一出来,美国确实是很有压力的,在最开始的贸易谈判中这也是一个重点。但是现在美国可能也已经放弃治疗了,全部靠制裁在拖延时间,而且美国也有样学样,开始搞基建计划,搞美国版一带一路,让人感觉怪怪的,这是竞争,还是抄袭?
大家都很着急,感觉时不我待,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到底是战略预判了转折点的临近,使我们要大步前行;还是因为按照计划推进,我们实现了这个战略点上的目标,所以要促成转折?这可能是一个永远也不会有答案的问题,毕竟历史的真相只在历史之中。
但是我们从现在的现实来看,尤其是金融周期上,未来的三年确实是最复杂而又艰难的三年,就在于全球的货币政策,可能正处在宽松周期向紧缩过渡的转折点上。大家对于这种货币政策的宽松紧缩可能并不在意,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这种周期的转折,都会带来巨大的动荡。
而现在美国在总体上,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低利率的宽松周期已经维持超过十年,再加上从去年开始,一轮超级大放水,让全球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怎么去放水刺激让经济复苏,而是该怎么防范通货膨胀了。
今年以来已经有巴西,俄罗斯,土耳其,乌克兰开始加息了,其中俄罗斯和巴西都已经加了三次息。而在上周,又有匈牙利,捷克和墨西哥也加入了加息的行列,到下半年,应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开始加息。
这么多国家开始加息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因为通胀压力,这会是一个全球的问题,但最让人担心的还是,这会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一旦通胀长期维持,那么美国也必然会进入加息周期。
而美元紧缩周期会刺破全球的资产泡沫,这是多年以来大家的一个共识,谁也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所以说在未来的2022-2024这三年,将会是全世界都感觉艰难的三年,我们没法准确的预测危机,但是我们知道只要这个趋势形成了,那可能就是迟早的事,所以用底线思维,追求安全保障,自然就是重中之重了。
而我们所做的一切,最重要的出发点,肯定是先要保障自己的安全,尽可能将危机的冲击降到最低。危机会不会发生,以什么形式发生,这都很难确定,但是做好自己的准备却是可以把握的。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经济危机之后,总是会伴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而社会危机又会让民粹主义抬头,为了转嫁危机,这又会使得危机蔓延变成国家之间的冲突。所以说战略安全要怎么保障,只能是以最坏的情形去做准备了。
而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的选取,对比当下,显然有很明显的现实意义,既是一种对自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冒险者的警告。
全球新秩序起点上面说了我们之所以做这些准备,第一目标肯定是要保障自己的安全,当然我们其实还有第二目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危机危机,总是有危有机。保障安全是应对危险,那么除此之外,就是要把握机会了。
这个机会会是什么呢?
如果以这一轮宽松周期的放水情况来倒推的话,未来如果进入紧缩周期,那么宽松吹出的资产泡沫有多大,紧缩造成的破坏就会有多大。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务规模,都处于超高的水平,加息对于这么庞大的债务规模来说,也是一个不可承受的事。
不加息,世界面临的是通胀压力,物价上涨老百姓活不下去,其实对应的是社会危机,而加息,导致的资产泡沫崩盘,是经济危机。这两头必须得有一个选择,而这种选择背后,对我们来说,就是机会。
过去美国的金融周期,开关掌握在美联储手里,加不加息,什么时候加,加多少,都是美联储看情况办,他看的到底是什么呢?基本上每次的说辞都不一样,但结果是差不多的,基本上都是加到危机出现为止。
未来可能的变化,最大的一个不可控因素,就在于我们的崛起,美国不敢保证危机的出现,是先在别的国家,还是先在自己身上。如果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影响不大,那美国就会很尴尬,相当于精心酝酿的旋风腿,不但没踢到人,反倒先把自己干趴下了,在美国一家独大的时候,他爬起来拍拍手这事就算完了,但是在现在这种情势下,美国心里也没底。
世界的利益结构和国际秩序不合理,很多人都不满,但是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美国不但没有改革的动力,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还希望把它变得更加不合理,所以如果真的再有一场全球性的危机,这些势必就到了需要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美国当然不想改,但是相对实力的此消彼长,已经让他力不从心,内部的矛盾,本来是依靠外部的输血缓解,而外部输血必然会激化矛盾,导致危机爆发,这又势必也会加剧内部矛盾,这种两难,是一种美国模式走到最后的必然,就像寄主和宿主的同归于尽。
而我们的合作模式,恰恰是共赢,这是西方二元思维下,很难理解的一件事,对我们来说却是种与生俱来的技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2025年之前,真的出现了危机,对世界来说也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对我们来说,总体上应该是机会大于危险的,这会是一个很好的重建国际新秩序的起点。
最后对我们的战略规划实现,我是充满信心的,因为从现实来看,尤其是最近这些年,已经被一次次证明,这种重大的战略推进,基本上都会保质保量的实现,所以不管接下来这几年还有多少困难,2025年的目标,我们应该都能看见。
我们常常听到在说世界百年变局,好像是近在眼前,又似乎还很遥远,但很可能变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像这次的疫情,在人类历史上应该都是会载入史册的一次改变,只是对我们的影响,确实要小一点,但并不妨碍它加速推进了历史的进程。
基于趋势发展的规律,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我们会见证到更多的标志性的量变,当这些量变积累起来之后,质变可能就不远了。
愿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