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滴滴,真能让你“躺赚”吗?
你有没有想过,坐着劳斯莱斯幻影,本以为能体验一把“霸道总裁”的待遇,结果司机师傅一脸疲惫,车里卫生还不如自家出租车?
最近,上海陆先生就碰上了这糟心事儿。
你说,这豪车滴滴,到底是真高端,还是挂羊头卖狗肉?
前阵子,北京袁先生的故事火了。
贷款155万买迈巴赫跑滴滴,还完贷款还能月入过万?
这简直就是网约车界的“凡尔赛”!
有人说,这是找到了财富密码,避开了低端市场的“神仙打架”,专攻高端客户。
但冷静下来想想,这种模式真能复制吗?
还是说,这只是个例,背后隐藏着我们看不到的风险?
这年头,想赚钱的人太多,路子却越来越窄。
袁先生的“高端局”,看似找到了新出路,实则可能掉进更大的坑。
有钱人也不是傻子,花大价钱坐豪车,图的就是个舒心和体面。
如果服务跟不上,体验不好,谁还会当回头客?
别忘了,车企和平台也不是慈善家。
他们早就盯上了这块“肥肉”。
北京某汽车金融公司,专门为高端车型推出“滴滴专享”贷款方案,表面上是降低了准入门槛,实际上是想让你背上贷款,给他们当“长工”。
滴滴平台更狠,搞了个“尊享出行”,车辆必须是奔驰E级以上,司机还得接受专业培训。
看似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平台抽成高达35%!
敢情司机辛辛苦苦跑一天,大头都被平台拿走了。
这让我想起了深圳的“共享豪车”模式。
不用自己买车,交点押金就能开豪车跑滴滴。
听起来挺美,但租金贵得吓人,平台派单还“看人下菜碟”。
不少司机抱怨,每天起早贪黑,刨去租金和油费,根本挣不到几个钱。
这哪是“共享”,分明是“共苦”!
有人说,这是司机自己的选择,怪不得别人。
但我想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平台和车企有义务告知司机真实情况,而不是用虚假的宣传,诱导他们入局。
就像那些P2P平台,打着“高收益”的旗号,坑了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
监管部门也不是吃素的。
交通运输部早就约谈过网约车平台,要求规范高端网约车服务,不能变相抬高运价,扰乱市场秩序。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平台总能找到空子钻。
话说回来,高端滴滴到底该怎么走?
我觉得,首先要规范价格机制,不能让平台漫天要价,把乘客当“韭菜”割。
要提高服务质量,让乘客真正体验到物有所值。
也是最重要的,要保障司机的权益,让他们有合理的收入,才能安心服务。
袁先生的“豪车梦”,也许只是个美丽的泡沫。
在“内卷”的网约车市场,想要找到真正的出路,光靠一辆豪车是不够的。
别做梦了,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