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多个楼盘“商改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武汉风云 2024-11-19 20:30:57

前段时间,东湖高新区关东街道办事处张贴了一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公示,关山大道知名项目——中建大公馆拟“商改住”。据悉,这已经是2024年以来,武汉第10宗“商改住”项目。

此前9宗分别是:

汉阳区卓越大江地块、汉阳区四新方岛A3地块、武昌区保利维塔地块、硚口区复兴外滩中心存量用地、汉阳区丰收、渔业、红卫三村产业地块、武汉长江中心B2地块、青山阀门厂地块、青山区滨江双子塔地块、江岸区中美大都会二期地块。

连续10宗“商改住”,让人不禁疑惑:武汉楼市到底怎么了?

其实不仅仅是武汉,全国多个热点城市已相继开启“商改住”进程。

例如,7月2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公寓等类住宅商品房调整为住宅有关事项的通知》,官宣支持“商改住”。

7月8日,昆明市政府官网发布了《关于优化昆明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明确对已出让尚未建设的商业商务用地,可适当降低商业商务用房开发量。

7月7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发布通告,拟对后海湾-东角头地区法定图则DU10、DU13开发控制单元进行规划调整,实施“商改住”政策。

上海2024年第四批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中,万众瞩目的小米公司总部地块,被调整为住宅用地。

杭州的“商改住”尤其引人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几个月杭州“商改住”的土地面积,已超过500亩。

△来源于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为什么突然之间多个城市扎堆开启“商改住”?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当前商业地产严重过剩,已失去了大规模开发的基础。

商业地产到底有多过剩?以武汉为例,高力国际研报显示,武汉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达到了惊人的38.6%,光谷也高达34.3%。

这是很夸张的数据,等于说这些年盖的写字楼中,大部分其实都是荒废的。

写字楼的数据还不是那么恐怖,更惊人的是商铺。目前,很多商铺都是整层、整栋的空置,其中不乏市中心的商业体。

比如,曾被誉为华中第一服装市场的武汉万商白马,如今一套七、八十平的商铺年租金仅一万元,即便如此,也无人问津。

为什么曾经一铺难求的商铺没人租了?因为在电商的冲击下,根本赚不到钱。

不久前,中百超市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年报,年报显示:上半年已闭店104家。算下来,平均不到两天就闭店一家。

无解的是,商业市场已经足够低迷,却还有一大批正在疯狂涌入。

以光谷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已交付、在建、待建的甲写,总体量高达98.2万㎡。乙级写字楼大约97.1万㎡,甲写+乙写加起来近200万㎡。

商业地产需求不振,供给增加,直接的结果就是空置、租金暴跌,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地产寒冬下,很多开发商已经不具备开发大型商业体的能力。

细看那些调规声明,很多都是由于开发商无力开发导致。比如,汉阳区的卓越大江:因开发商无力开发被收回,拟将原控规中钢丝绳厂二期地块内部分商业用地修改为居住用地。

其实这种情况由来已久,两个典型的案例是绿地和泛海。如今距离绿地在光谷中心城拿地已经8年多,距离泛海CBD项目的搁浅也已经9年多。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两个占据了城市最佳位置的项目,如今都因为开发商的资金问题而长期搁浅。

这种情况,无论是对于楼盘来说,还是对于区域价值来说,都是致命打击。

第三,“商改住”是政策支持下的产物。

回顾楼市发展,其实有很多不尽科学之处。比如过去建了太多的商业体,导致商业地产严重过剩;建了太多超高层写字楼,导致城市容积率高涨。

如今政策鼓励“商改住”,一方面是对这些不科学行为的纠偏(比如住建部开始严格限制15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盘活闲置土地,使之不至于烂尾。

当然了,还有一个很直接的作用: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压力,降低其'暴雷‘风险。

因此,可以说,“商改住”是一个综合考量下的政策。

目前,长沙、昆明等地已下发红头文件支持“商改住”。不久前,在武汉市发布的汉十条中,也有支持“商改住”的描述:对存量商办类开发用地和在建项目,按照规定程序推进“商改租”“商改住”。

不过,一定要明白,尽管有政策支持,实施“商改住”也一定要慎重,需要在合规下进行。

第一,必须征求利益相关人的意见。这里讲的“利益相关人”,主要是指前期业主。

第二,不能将“商改住”理解为“全部改为住宅”,实际上,政策允许的只是部分转为住宅。

第三,不能将“商改住”理解为“只能改为住宅”,它还可以改为教育、医疗等配套。

让我们回到开头讲的大公馆的案例。据悉,大公馆此次调规主要针对K3-2、K5-2地块两栋写字楼,主方向是取消写字楼,改为学校及部分住宅(住宅约七八百户);另外,商业面积改小,调整后商业的总面积约3.2万方。

△商业综合体示意图

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配套原面积保留,据悉还会新增一所学校。

开发商称,原规划已无法适应新的设计规范,比如:交评无法通过、写字楼高度无法满足新的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规范要求,已无法按照原规划报批报建。

新增学校,是为了缓解光谷十小学位的紧张;新增住宅,则是为了平衡教育用地成本。

△光谷十小实景图。据悉,目前光谷十小服务社区范围约2.2万户居民,目前租用的软件园校区容量为32个班,预计至2027年,教室需求达103个班(两个校区容量极值为99个班)。

光谷大公馆是目前武汉十宗“商改住”案例之一,但由于其体量大、知名度高,因此引发的关注度也最高。

可以肯定,武汉绝不只有这十个项目申请了“商改住”,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项目实行“商改住”。

对于市场上的这波“商改住”潮流,笔者认为应当辩证地看待。

开发商在申请“商改住”时,一定要适度,要将对前期业主利益的影响降到最低值。

目前,“商改住”之所以引发争议,主要是在业主的潜意识里:商业对住宅的价值有加成作用。

实际上,在新形势下,商业尤其是写字楼对房价的加成作用已经聊胜于无;相反,它的弊端却日益明显。

首先,高空置率必然导致整个区域的租金暴跌,并且随着电商对实体商业的进一步冲击,写字楼的价值还会进一步缩水。

其次,超高层建筑对住宅(尤其是相邻住宅)的遮挡也会令通风、采光等大受影响。

与商业不同,教育、医疗等配套,由于与业主生活息息相关,其价值与日俱增,成为真正的“硬核配套”。尤其是教育配套,可以说已经成为房价的最后一块“压舱石”。

因此,在推进“商改住”时,为平衡各方利益,应优先考虑写字楼(因为写字楼对业主的重要性更低);此外,要尽量增加教育、医疗等配套,从而提高业主住宅的价值。

至于商业,不必一味追求“大”,而应该是“精”。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胖东来”,假如说哪个开发商在调规时能引进“胖东来”,相信业主们一定会夹道欢迎。

综上所述,以目前的形势,“商改住”已经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行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利益相关人的影响。

笔者期待诸方合力,最终实现皆大欢喜。

1 阅读:292

武汉风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