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很广的故事“三田分荆”,说明了家和万事兴

我爱文言文 2022-04-27 18:09:33

原文

京兆①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翌日②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③。

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④,闻将分斫⑤,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⑥,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⑦为孝门⑧。

——出自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注释

京兆:京城地区。

翌日:第二天。

然:通“燃”,燃烧。

株:树木露在地面上的根部。

斫(zhuó):砍。

悲不自胜: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

遂:终于,最终。

孝门:孝悌之家。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

译文

京城地区有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共同商议分配家产。财物都已平均分好,只剩下堂前的一株紫荆树,兄弟三人商量将紫荆树截为三段。第二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发现这株紫荆树已经枯萎而死,像是被火烧过的样子。

田真看见后,十分惊讶,对两个弟弟说:“这株紫荆树本来是同根,听说将被砍成三段,所以枯萎,这人的感情还不如树啊!”于是非常地悲伤,不再砍树。树随着田真的话重新茂盛起来,兄弟三人大受感动,将财产合在一起,最终成为孝悌之家。

文化常识

上文选自《续齐谐记》,民间流传着另一个版本的“三田分荆”,内容如下:

从前有一位名叫田树的人,他不希望三个儿子分家,临终前立下遗嘱:若要分家,除非家中那棵紫荆树枯死了。否则,兄弟不许分家。

后来三个儿媳进门后,起了分家的想法。但是无奈上辈有遗训,便起了恶念,就用滚烫的开水浇死了紫荆树。

三兄弟看到紫荆树死了,想起老父亲临终的遗言,一个个抚树嚎啕大哭。

忽然间一阵大风,风沙弥漫,天昏地暗。等大风过后,那棵紫荆树忽然间神奇地复活了,依旧枝繁叶茂。

于是三兄弟依然在一起过日子,谁也不再提分家的事情了。

紫荆树的故事流传甚广,古代很多典籍中都记载了这个故事。

它反映了华夏民族重视血缘亲情,以多代同堂为荣的优良传统。

紫荆花在中国一直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作为兄弟和睦、家业兴旺的象征。

紫荆树的神奇传说,特别是故事本身所蕴含的骨肉亲情,使其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长吟不衰的题材。

晋代诗人陆机在《豫章行》中写道:“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诗仙李白在《上留田行》中写道:“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诗圣杜甫在《得舍弟消息》中写道:“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启发与借鉴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亲情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感情,只有一家人和睦相处,整个家庭才能兴旺。家庭稳定了,个人才能有心思,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家和就像房子的地基,地基稳了,房子才能牢固,才能为你遮风挡雨。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爱文言文”。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