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国之重器”,如今几乎全军覆没,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小风谈事儿 2024-10-18 03:55:59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19年,曾经的“机床帝国”沈阳机床轰然倒塌,正式进入破产重组程序。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人扼腕叹息,有人冷眼旁观,更多的是疑惑,曾经力压德日巨头,坐上全球机床行业头把交椅的沈阳机床,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和时代大环境有关系,还是说是公司自己决策的失误?

信息来源吧:风口财报|收购三家公司解决同业竞争,沈阳机床“内伤“难愈 封口财经 2024-07-25

崛起之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很薄弱,就像盖高楼得先打好地基一样,得从最基础的做起。

在“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为了快速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动员全国力量,重点建设了以“十八罗汉”为代表的机床工业。

所谓“十八罗汉”,是指当时国家重点扶持的十八家机床厂,沈阳机床便是其中之一。

这家工厂是从1935年开始的,最开始是日本三菱财团在沈阳建的一家矿山机械修理厂。

新中国成立后,它被国家寄予厚望,承担起了为新中国制造“第一台机床”的重任。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沈阳机床厂的工人们,凭着一股“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干劲,硬是造出了新中国的第一台车床,为中国工业的起步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了苏联老大哥的技术援助,沈阳机床厂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

从1953年到1955年,沈阳机床厂收到了大量来自苏联的技术资料和设备,迅速成为了当时仅次于苏联的先进机床厂。

到1957年,沈阳机床厂的产品种类增加到了14种,全年产出了3411台机床,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的目标,成为了国家工业的重要支柱。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专家和技术支持,沈阳机床厂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

再加上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中国机床行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摸索前进。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沈阳机床厂始终没有放弃“做大做强”的信念。

改革开放后,沈阳机床厂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通过兼并重组,先后将云南机床厂和昆明机床厂收入囊中,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机床行业的龙头地位。

尝到市场化改革甜头的沈阳机床,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2005年,沈阳机床买下了德国希斯公司,想通过这次收购掌握先进的数控机床技术。

这次收购当时挺火的,要知道,德国希斯公司可是老牌的机床制造企业,拥有世界领先的数控机床技术。

沈阳机床此举,无疑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机床企业,也要在高端制造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凭借着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沈阳机床的销售额一路狂飙,到2012年,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80亿元,超越了德国、日本等传统机床强国,坐上了全球机床行业的“头把交椅”。

一时间,沈阳机床风光无限,被誉为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i5数控系统

虽然沈阳机床扩张得很快,但利润率却一直在降低。

啃高端数控机床这块硬骨头,中国机床企业一直不太顺手,关键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

沈阳机床也不例外,买一台机床要35万,其中光是买德国西门子或日本发那科的数控系统就要花28万。再加上后续的维护和升级费用,利润空间就变得很小了。

面对这种“我生产,你赚钱”的尴尬局面,沈阳机床的掌舵人关锡友坐不住了。

他们知道,要想不再被人牵着鼻子走,就必须掌握关键技术,自己研发才行。

于是,一场豪赌开始了,2007年,沈阳机床开始了i5智能数控系统的研究开发。

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挑战,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和人力,而且失败的风险极高。

然而,关锡友和他的团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中国的机床,必须自己来!

经过数年的艰苦攻关,i5数控系统终于问世,这套系统不仅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价格也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很多。

i5数控系统一推出,就在国内国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许多人将其视为中国机床行业崛起的标志,认为它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改写全球机床行业的格局。

为了快速抢占市场,沈阳机床为i5数控系统制定了“以租代售”的策略,希望通过低廉的价格吸引客户,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这一策略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中小企业被i5数控系统低廉的价格所吸引,纷纷下单租赁。

然而,好景不长,“以租代售”的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弊端。

“以租代售”虽然降低了客户的使用门槛,但也给沈阳机床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租金虽然不高,但数量一多,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资金回笼速度缓慢。

同时,i5数控系统的定价也存在问题,虽然价格已经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了,但对于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还是挺贵的。

此外,i5数控系统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技术上的难题。

由于起步较晚,i5数控系统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成熟的产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导致一些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i5数控系统的口碑。

最终,i5数控系统并未能如预期般取得成功,反而成为了压垮沈阳机床的“最后一根稻草”。

帝国的黄昏

i5数控系统的失利,只是压垮沈阳机床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真正将它推向深渊的,则是长期积累的内部管理问题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

2012年的时候,沈阳机床就开始亏钱了。

虽然那年的销售额创了新高,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达到了81。41%,负债总额高达167亿元,这些问题早就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高杠杆运营,犹如一把“双刃剑”,当经济形势不错时,可以扩大收益,加快企业成长。

一旦经济不景气,企业就会遇到资金紧张的问题,甚至不得不靠借钱来还旧债,形成恶性循环。

沈阳机床,显然是“玩火”玩过了头,为了快速扩张,它一直在借钱,结果资金越来越紧张。

到2015年,沈阳机床的亏损已经达到了20个亿,实在撑不下去了,必须得停下来整顿了。

但是想停下来可不容易,惯性太大了,从2015年到2019年,沈阳机床连续五年都在亏钱,总共亏了180亿元。

其中,2019年的亏损额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22亿元,将这个昔日的“机床帝国”彻底拖入了深渊。

虽然i5数控系统的研发,展现了沈阳机床的雄心和实力,但它毕竟只是一次孤注一掷的尝试,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依赖国外技术的现状。

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给沈阳机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机床行业的需求增长变慢了,市场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同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也日益严密,中国机床企业要想获得核心技术,只能依靠自主研发,难度可想而知。

内忧外患之下,沈阳机床的衰落,似乎成为了必然。

2019年,沈阳机床正式进入破产重组程序,曾经的“共和国工业长子”,最终还是倒在了时代的洪流中。

笔者认为

沈阳机床的破产重组,固然令人惋惜,但它也为中国机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中国机床行业,要以史为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出一条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为中国制造业的腾飞贡献更大的力量!

0 阅读:41

小风谈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