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响后,俄罗斯汽车行业经历了重大变革。原本主导市场的外资车企纷纷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本土品牌和中国企业。现代、日产、奔驰等国际大厂,以前在俄罗斯既有生产基地,也卖得挺好,但战争开始后,他们的销量直线下滑,最后都选择了撤离俄罗斯市场。
韩国汽车移动出行产业协会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俄罗斯汽车行业的分析报告,重点探讨了该国汽车产业的最新动态。该报告指出,自俄乌战争以来,俄罗斯汽车市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产业重心已转向支持本土制造商和引入中国资本。
在西方国家对俄采取经济限制措施后,众多国际汽车制造商陆续退出俄罗斯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促使中国车企加大对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出口力度,这一现象被视为关键驱动因素。
2024年,俄罗斯的汽车制造行业表现亮眼,全年总产量攀升至98.3万台,比上一年增长了34.7%。这一增长主要归功于俄罗斯政府推出的更多激励政策以及国内消费需求的回升,这使得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势头强劲。同时,中国汽车品牌如长城汽车(哈弗)在俄罗斯的生产规模扩大,奇瑞和吉利等品牌也增加了半散装件(SKD)的组装量,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资企业在俄罗斯汽车市场的份额增长。
2024年,俄罗斯汽车市场呈现出显著增长,全年销售总量达到183.4万台,较上一年度提升了39.2%。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中国汽车企业加大了对俄出口力度;其次,俄罗斯本土汽车制造产能逐步恢复;此外,特殊时期的经济刺激政策也推动了市场需求的集中释放。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俄罗斯汽车消费市场的回暖,使得长期积累的购车需求得以实现。
中国车企迅速占据了俄罗斯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在西方主要汽车制造商退出后实现了大规模扩张。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间,中国向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从15.4万台飙升至117万台,增幅高达7.6倍。这一变化使得中国在俄罗斯汽车产业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成为该国汽车市场的主要供应方。
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从2021年的约8%猛增至2024年的60.4%。俄乌冲突初期,俄罗斯官方对中国汽车进口持开放态度。然而,出于扶持本土汽车产业的考虑,近期俄方开始收紧对中国汽车的监管政策。
俄罗斯正采取措施应对中国低价内燃机汽车的涌入,同时推动本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提升。今年1月,俄罗斯大幅上调了汽车回收利用费,从之前的水平直接翻倍,达到了66.7万卢布。这项费用在车辆销售时征收,主要用于报废车辆的处理,长期被看作是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政府还计划从今年开始,每年将该费用提高10%到20%,直至2030年。这一系列调整旨在加强技术监管,保护国内市场,同时鼓励本土技术的引进和汽车生产的发展。
近期,由于俄乌战事前的协商有所突破,国际汽车制造商重新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机会逐渐显现。
多家欧洲和日本车企可能重返俄罗斯市场,包括雷诺、斯特兰蒂斯、大众、丰田和日产等品牌。然而,由于俄罗斯已经调整了供应链和市场结构,主要依赖与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合作,因此这些企业重新进入可能会遇到不小的挑战。市场分析指出,尽管这些品牌有意回归,但实际执行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奇瑞给了小编多少钱我阿迪双倍
这标题,占比能超100%?怪不得现在假新闻越来越多,水平真的是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