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五名高干遇袭牺牲,毛主席震怒:把警卫的连长指导员枪毙

威猛舒克 2025-02-05 16:59:31

1946年6月,蒋介石无视全国人民和平诉求,执意发动内战,并声称三到半年内能彻底击败我党。

半年间,蒋介石狂言成空,中国共产党仅凭“小米加步枪”,仍成功抵御了国民党连续不断的猛烈攻势。

在有利形势下,党中央以毛主席为首,决定集结全部解放军,实施大规模军事反攻。

冀热辽军区中央分局为配合全国局势,在林西县举办军事会议。会后,意外发生了令人悲痛的柴胡栏子事件。

此事传至毛主席处,他震怒,即刻下令处决警卫连指导员,并全力追剿敌人,以告慰柴胡栏子事件中的英雄烈士。

痛彻心扉的柴胡栏子事件,指的是1947年5月,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代表团在返冀途中,于赤西县(今赤峰县)柴胡栏子村遭国民党武装袭击,导致包括省、地级干部在内的多人牺牲。至于警卫连指导员的问题及敌人的惩罚情况,并非由毛主席直接决定,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境和军事法律进行处理。所有涉案人员均依据法律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柴胡栏子事件】

1947年5月,热河省大部解放,部分区域仍被国民党控制。同时,全国各大战场响应毛主席号召,筹备抵抗国民党进攻。

冀东军区代表团受邀于冀察热辽军区中央分局,前往林西中央军区临时驻地,参加首次党代表会议。

从冀东军区至林西县路途遥远,需十余日,途中穿越敌占区及中间地带,风险极高。所幸代表团警卫排装备有迫击炮、轻机枪及三八式步枪,足以自卫。

冀察热辽各地分军区共派出10个代表团,216人参会。会议聚焦将冀察热辽归属东北中央局领导,旨在优化配合东北地区作战。

会议初期,冀东军区正筹备滦东战役,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紧急调配子弹支援。因此,冀东军区警卫排负责运送,仅留六名战士值守。

军事会议历时42天结束,各地代表相继返回根据地筹备后续行动。冀东军区代表团在团长苏林燕带领下,亦启程返回。

1947年5月15日,代表团抵达乌丹,获二十二军分区盛情款待。该军区随后调动七十余人临时骑兵连,负责护送代表团安全返程。

队伍历经两天两夜行程,于天黑前抵达柴胡栏子村安歇。该村为贫困小山村,仅有30户人家。

代表团考虑住宿问题后,决定让一百多号人中的骑兵连前往3.5华里外的彩凤营子村驻扎,以便两村遇敌时能相互支援。

柴胡栏子村西、北、南三面为我军安全区,仅东面赤峰城驻有国民党93军,因此东面成为重点防范方向。

代表团从村民处获悉,村子近日有敌人出没。团长苏林燕遂于休息前重新部署安全,安排警卫于村边值守。

一支约千人的武装队伍恰好在附近村落驻扎,成员为周边土匪及投降的国民党士兵,此行目的是投靠池峰城麾下的国民党第93军。

清晨未明,土匪头子偶遇拾粪村民,得悉柴胡栏子村夜宿解放军。为向国民党93军请赏,土匪们趁机潜往该村。

李中权早起与哨兵在村口散步时,遇一队人马逼近。为防误伤,他派通讯员上前喊话,不料敌人当即开枪,通讯员牺牲。

对面嚣张喊话:“八路军、九路军,我从未听闻。我多年为匪,从未惧怕过任何人。”

李中权闻讯即觉异样,迅速返回村子,与团长苏林燕联手组织反扑,并派遣人员寻求骑兵连支援。

冀东军团代表团持武器登屋顶反击,因骑兵连增援未至,遂决定焚毁机密文件,率部突破重围。

枪声远传,热北骑兵团闻讯救援冀东军团。事故致冀东军团22人牺牲,含5名党高级干部,均为参加过万里长征的师级以上领导。

为确保众人安全,代表团对牺牲英雄进行了简易安葬,并立即加速返回军区。

柴胡栏子村事件对我军影响深重,尤其是负责护送的骑兵连,战时撤离导致代表团无力反击。

【骑兵连避战-惨烈的血战】

骑兵连驻凤营子村,大部休整,少数警戒。柴胡栏子村枪声突起,警戒哨兵警觉危险,随即唤醒指导员王虎庆。

王虎庆不明冀东军团所遇敌情,仍迅速集结兵力欲救代表团。此时,柴胡栏子村方向枪声渐密,并伴有轻重机枪及炮火声。

指导员王虎庆心生慌乱,为明辨形势,他前往村口高坡,用望远镜细察,确认敌人数量至少达千人之多。

王虎庆冷静分析,骑兵连新建,装备仅普通步枪,人数与火力均无优势。他推测冀东军团或已覆灭,营救行动恐难及时。

王虎庆决定,命令骑兵连转向北山撤退,因该地林木茂密,利于反击,即便敌军追击,也有一战之力。

他们离去后,苏林燕团长所派警卫员抵达凤营子村,遍寻骑兵连无果,遂向村民询问,得知其已前往北山。

闻听远处炮火轰鸣,警卫员焦急无奈,只能奋勇前奔,边奔边呼,终在北山寻得隐蔽的骑兵连。

王虎庆见状不急不躁,耐心询问警卫员敌人具体情况。警卫员心急如焚,最终忍不住质询起王虎庆。

你们此次的核心任务是确保首长的安全,务必清楚这一点。

但王虎庆依旧淡然地推辞道,不愿过多纠缠。

我清楚,但我们不能贸然行动,需先了解敌人情况,因此我必须先进行观察。

警卫员见他贪生怕死,断定其不会救援,便独自返回柴胡栏子村报告。此时,柴胡栏子村已处下风,人数与火力均遭敌人压制。

团长苏林燕复派五人突击队搜寻骑兵连,因骑兵三团政治处副主任有令,骑兵连在护卫期间由冀东军团李中权直接指挥。

王虎庆蓄意歪曲突击小队意图,屡寻托词阻挠骑兵连救援冀东军团,其屡次违抗命令、怯战避战,致使冀东军团错失最佳反攻时机。

冀东军团警卫班班长李海山战死,苏林燕见骑兵连怯战,遂焚毁所有机密文件。同时,干部李中权已负重伤,生命垂危。

冀东军团遭土匪逼至村东大院,敌攻势愈猛。为求生,军团决定突围,副政委王平民身先士卒,不料刚至大门口即英勇牺牲。

团长苏林燕紧跟其后,但在距门50米处中弹身亡。王克如与冀光为避免被俘,于绝境中饮弹自杀。

土匪虽凶悍,但战事能力不及我军,缺乏协同与战术。若骑兵连加入,必能助大部分代表团成员安全撤离。

战斗结束后,骑兵连规避战斗的情况被上报至毛主席处,他愤怒拍桌。

必须对牺牲英雄有所交代,对骑兵连相关人员依军法严惩,其中指导员王虎庆将被执行枪决。

毛主席严明军纪,旨在不仅表彰英雄,更剔除队伍蛀虫,以此增强军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清剿土匪】

冀东军团获救后速返养伤,冀察热辽军区对此极为愤怒,严令地方军追查土匪行踪,开展清剿行动。

参与清剿土匪的部队含朱德骑兵旅二三团、热西、热北及二十二军区分区、地方县支队,历经30余战,成功歼灭土匪大部分势力。

土匪头子白金辉,柴胡栏子村主犯,为我党重点打击对象。其大儿子、大女儿及副总指挥中队长均已被我军歼灭。

白金辉为求生,匆忙逃离热河,投奔驻多伦的国民党军。但不久,多伦即被我军解放。

白金辉重归傅作义麾下,1949年1月傅作义集团宣布起义,北平和平解放,白金辉由土匪头子转变为解放军副团长。

1950年,白金辉离队定居包头市。因其对共产党有恶行,心怀恐惧,担忧报复,遂日日生活在惊恐之中。

终有一日,他病重难支,此后自甘堕落,拒绝治疗,任由病情恶化。半年后,他在家中离世。

任芳伍是另一名土匪头子,继白金辉后,于柴胡栏子村事件21年后被捕。其抓捕过程颇为离奇。

他一名土匪手下被共产党捕获,入狱十数年。出狱后,在邻近农场务工。某日,该土匪偶见一熟悉的背影。

回家后,土匪仔细回想那人外貌,确认其为前上司任芳伍,随即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

派出所高度重视,迅速下令彻查。土匪首领任芳伍虽百般狡辩,但在确凿证据前终认罪,随后被依法就地枪决。

匪首牛刚,为柴胡栏子事件主谋之一,且多次对我军战士施以残忍杀害与折磨,手段之恶劣,连其手下亦无法忍受。

牛刚率领的匪徒被我党剿匪部队全歼,牛刚为求生,藏于尸堆中,虽被战士刺刀误伤臀部,但最终侥幸逃脱性命。

我党始终对其深恶痛绝,持续追捕未懈,十二载后,围场县公安局迎来新任局长。

该局长乃柴胡栏子事件英雄王平民的左膀右臂,上任之初即指令33岁侦察员周景凤,追查牛刚下落。

周景凤与牛刚有深仇大恨,且周为本地人,追查便利。接到对付牛刚的任务后,周景凤表现出极大热情,誓言必将完成任务。

周景凤逐户询问是否有陌生人入住,一村无获便转至下一村,最终意外捕获另一土匪韩继功。

周景凤自韩继功处得知牛刚的表哥潘裕,他们昔日关系密切,因此潘裕极有可能是知晓牛刚行踪的关键人物。

潘裕曾为土匪,现正服刑却守口如瓶。公安机关策谋,派侦察员伪装犯人接近潘裕,意图通过交友间接获取线索。

该策略奏效,潘裕放松警惕后透露了牛刚线索。但牛刚狡猾多变,近年来频繁更换住址和姓名。

周景凤历经波折,终在沙城工程局寻得匪首牛刚。牛刚最终被判处死刑,标志着柴胡栏子事件中的土匪全部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往事虽逝,柴胡栏子村旁已建烈士陵园,缅怀保家卫国英雄。我们应学习其牺牲精神,他们曾为新中国建设英勇献身。

1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