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华是知名相声演员,其父为相声大师侯宝林。他自幼多才多艺,在相声、小品、主持及戏剧表演等领域均展现出卓越的艺术成就。
侯耀华年轻时参演的《编辑部的故事》《顽主》《没事偷着乐》等影视作品,表演内容均获好评。
很多人不知,侯耀华早期非影视科班,实为工人。他儿时与李勇(国务院副总理外孙)同班,且两人曾因一部相机产生过争执。
【李富春与蔡畅夫妇】
李勇的外公为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外祖母则是蔡畅。
李富春与蔡畅均为我党杰出革命者,其中李富春更是中共初创时期的老党员。
蔡畅在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时,其兄蔡和森已接触革命思想。
1918年,毛主席与一群进步青年创立了新民学会。李富春常参与学会活动,与革命前辈共议时事,并在此结识了蔡和森、蔡畅兄妹。
1919年,李富春、蔡和森、蔡畅及众多怀抱救国志向的青年学生,共同启程前往法国,踏上勤工俭学之路,以期寻求拯救中华的方法。
在法国,李富春与蔡畅萌生了爱意,并选择了最朴素的方式,于当地结为连理。
婚后不久,蔡畅发现怀孕,但当时中国革命正处探索期,中国共产党亦初创。众多青年视革命为至高理想,每日投身于繁忙工作。
李富春与蔡畅面对孩子的到来,视为负担。经商议,夫妻决定放弃这个意外的小生命。
蔡畅母亲葛健豪得知此事后,严厉斥责了两人,并坚持让蔡畅生下孩子。这个孩子便是李特特。
【李富春与蔡畅的独女:李特特】
李特特出生后,为避免类似意外再发生,蔡畅与李富春决定绝育。这一决定使得李特特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女儿。
大革命时期,李富春与蔡畅均任党内要职,幸得蔡母葛健豪协助照料,否则夫妻难以兼顾女儿李特特的抚养。
长征结束后,中央决定派遣部分红军干部子女及烈士后裔赴苏联深造,基于此决策,李特特前往了苏联学习。
与李特特同行者包括毛主席之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朱德之女朱敏、刘少奇之女刘爱琴等人。
抵达苏联后,15岁的李特特发现苏联生活与国内迥异,物资充裕,社会建设完善。
李特特首次体验异国风情后爱上了苏联,并下定决心,待学业有成,必返回祖国,为建设家园贡献力量。
1944年,李特特就读于莫斯科鲍曼工程技术学院,时值苏联卫国战争,她在学习之余于苏联广播电视台播报,助力抗击法西斯,此状态持续至战后。
战后,李特特重返校园,在学习之余结识了一位英俊的苏联青年,两人相爱并迅速步入婚姻殿堂,结婚时间是1947年。
婚后不久,李特特产下儿子李勇。彼时,她于莫斯科吉米辽谢夫农学院研读农业发展,一边育儿一边求学,李特特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李特特与丈夫离婚,儿子李勇跟着外祖父、祖母生活】
1952年,李特特自苏联学成归国。鉴于李特特独自照顾孩子的不便,蔡畅考虑在北京为她安排一份机关职务。
李特特认为,在苏联学农业旨在回国服务,助推农业现代化,扭转旧中国饥贫局面。因此,她拒绝了母亲安排,毅然前往基层工作。
1960年,李特特离婚并赴基层工作,儿子李勇由父母李富春和蔡畅抚养。但二人职务繁重,无暇照顾孩子,对外甥的成长深感忧虑。
【相机风波】
李勇、侯耀华、张寰为北京男八中同窗,关系亲密。班中同学常聆听李勇讲述其外公外婆及母亲投身革命的事迹。
李勇向班上同学提及外祖母蔡畅拥有相机,众同学皆不信。彼时,相机极为罕见,国营照相馆亦仅寥寥几部老相机装点门面,私人持有者更是微乎其微。
李勇为证明自己没吹牛,私下将家中相机带到班上,与同学们分享,以此证实所言非虚。
众人对相机充满好奇,见李勇带来便争相观看。侯耀华尤为兴奋,拿着相机细细端详,久久不愿放手。
侯耀华向李勇提出借相机回家使用数日,该请求当即遭到李勇的拒绝。
侯耀华施展口才,以妙语连珠说服李勇。身为侯宝林之子,他言辞风趣,引得同学欢笑,李勇听得高兴,最终答应借相机给侯耀华两日。
当晚回家,蔡畅即询问相机之事。李勇犹豫许久,终坦白将相机带至班级展示,并借予侯耀华。
蔡畅半信半疑地问李勇,是否把相机拿去变卖。她最担忧的是李勇私下卖相机,与不良少年为伍。
李勇闻外祖母之言即刻焦急,连忙保证未说谎。蔡畅听后,嘱咐李勇次日赴学校找侯耀华索回相机。
次日,李勇寻至侯耀华,告知其外祖母已悉数他借出相机之事,并要求立即归还相机。
侯耀华听闻李勇之言后回应,称相机昨日带回家中遗忘带来,承诺明日必定带来。
次日,侯耀华仍称已忘记,并重申承诺,表示会在次日带来。
数日过去,侯耀华每日皆以明日为由推脱李勇。家中,李勇久未归还相机,致外祖母蔡畅猜疑其是否已将相机变卖。
蔡畅于家中委婉教导李勇,李勇闻言面色忽红忽白,连连向外祖母澄清,并誓言未将物品变卖。
回校后,李勇寻得张寰,商议后决定前往侯耀华家索回相机,以此令其无法再称遗忘。
两人抵达侯耀华家,侯耀华见他们找来,尴尬地取出纸包,坦言内里是相机。
李勇拆开纸包,瞬间愕然。
侯耀华借回相机后便开始研究其结构,兴趣浓厚欲拆解探究。不慎损坏一零件,且因手拙忘却组装方法,致李勇的相机被拆散成一堆部件。
李勇带来的相机是进口产品,原为蔡畅在法国所购。侯耀华欲在北京寻修相机师傅,但被告知因配件难寻无法修理。
侯耀华意识到闯祸后,未敢向李勇坦白,只能一再拖延,日复一日地用各种理由搪塞李勇的询问。
听完此事,张寰当即怒斥侯耀华,指出李勇本不应将相机借予他。
侯耀华默然承受张寰的责备,自知理亏。而李勇非但未责怪侯耀华,反倒显得轻松释然。
张寰问李勇为何不生气,李勇答道:相机损坏无碍,侯耀华非故意,他会拿给外祖母看能否找人修理,只要相机未失即可。
李勇向两人透露,外祖母担忧他卖掉相机并与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听后,两人恍然大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侯耀华与张寰陪李勇返家,携破损相机向蔡畅道歉。蔡畅了解缘由后原谅了他们,因李勇未卖相机,她感到宽慰。
多年后,李勇与侯耀华仍常对友人提及此事。作为年轻时的回忆,侯耀华始终觉得对李勇有所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