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小孩得多动症,跟他们的身体特点“脾脏较弱”、“肝脏火旺”还有“肾脏不充实”有很大关系。
肾脏作为先天的基础,一旦孩子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的调养失宜,便容易造成阴阳失调,进而形成肝肾阴虚的体质状态。
这类体质的孩子,常表现出性情烦躁、易怒以及多动冲动的特征。

肝主藏血,血属阴,当肝肾阴虚时,阴血自然也会不足,从而无法充分滋养心神。这样一来,孩子的心神就容易涣散,兴趣多变,难以保持安定。
患 者 案 例门诊遇到过一位小患者,他第一次是由奶奶带来的。我看见他坐在椅子上都不安稳,孩子奶奶说学校老师多次反映孩子上课总是捣乱,影响其他同学。
我仔细看看这孩子,脸色不太好看,晚上睡觉也不踏实,吃饭没胃口,大便还稀,每天都拉。

刻诊:舌质淡、苔薄,脉象细。
辨证为心脾两虚、心神不宁。治疗应以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为主。
开方藿香、苏梗、竹茹能够健脾开胃、理气化湿;
太子参、沙参、焦三仙、乌梅则能够益气养脾、增强体力;
茯苓、黄芪可健脾祛湿、提升免疫力。
山药、石菖蒲有益肾填精、提升专注力的作用;
川郁金、炒枣仁、钩藤、夜交藤则能够宁心安神,进一步稳定孩子的情绪。

服药半月后,孩子的食欲、睡觉都有了轻微的好转,但仍然小动作多。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五味子、麦冬养心敛气;珍珠母镇惊安神。
继续调理一个多月后,孩子虽偶有走神,但整体可以认真上课了,而且身体上的其他不适症状也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