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处厚在开州登盛山吟《盛山十二诗.竹岩》

周生南山 2024-04-09 18:16:52

开州在初唐以前的历史上就是巴东郡(郡的治所在奉节)管辖下的汉丰县(盛山县),公元618年(唐代初年)改开州,公元1373年降州为县。2016年升县为区,复开州之名。

开州城由四面山屏围,清江和彭溪河在山谷宽阔处汇聚成汉丰湖,三峡大坝建成以来,长江之水回溯后,汉丰湖面积比西湖还大了许多。沿湖堤岸已有一些蔚为壮观的景观,形成了一幅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画面。

南面山称为南山,经过近二十年的修缮开发,林木苍翠幽深,也有了一些可供攀登游览的曲折石梯和亭台 。北面是盛山,因唐朝宰相韦处厚任开州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时,作《盛山十二诗》,并流行京城。

不少士绅人家还把韦处厚的《盛山十二诗》连城大卷,,装裱后挂在客厅;还有一些诗人给予了唱和,这些诗人中,不乏一流文士,如张籍,白居易和元稹等人,使开州盛山丽景在长安名闻遐迩。

盛山,今人称凤凰山,在开州城以北3公里处,曾经是开州著名的风景观光旅游地。盛山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一年四季风光迷醉,一峰一岭都是佳景 。

山中有桃坞、茶岭、梅溪、宿云亭、竹岩等十二景致,以及当代人修建的仿古长廊。其中幽深险峻的竹岩在盛山南面半山坞处。

在唐人韦处厚的笔下,竹缘岩壁在山坞而生长,竹海苍翠欲滴;繁茂而隐天蔽日,曲径深幽处凉风习习;竹海波涛阵阵,百鸟关关,颉颃栖息。

韦处厚是中唐时期官员,也是一位有名气的山水诗人。他是长安人,性格忠厚,待人诚实, 喜读书著述,记录生活。

从长安京城到开州赴任后,他性情达观,乐山、乐水,自得其乐。

他以开州的彭溪河、清江河谷、峻岭巉岩、云月花木以及江水对面绿柳城郭而咏之,讴歌了盛山神奇山水画卷。诗歌中奇章秀句层见叠出;状物叙事或有鲜明的形象美,喻理或有深刻的哲理美。

他所创作的《盛山十二诗.竹岩》是其代表作之一。

“不资冬日秀,为作暑天寒。先植诚非凤,来翔定是鸾。”

诗意:这一大片繁殖在山岩的秀丽竹林啊,如果不是通过冬日的积蓄 ,又哪里能够在流金砾石的炎炎夏日中,隐天蔽日而又凉爽宜人 。

先辈们在这片高耸陡峭的山坞中,种植下这片苍翠繁茂的竹林,其本意并非是为了招引凤凰,然而众多的禽鸟却择木而栖,来到竹岩深处的恰是一些五颜六色的神鸟。

韦处厚这首《竹岩》诗,通过刻画和描摹盛山竹岩景色,诗味隽永,寓意深刻,诠释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诗的哲理娓娓告诫读者,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要去刻意追求一些东西,有时候,一些事物的发生和结果会令人意外,也完全不是我们能够事先想到的样子,人在世上,只要顺势就好了。

从生活的经验来看,人生并不是一场可以排演的戏,它也没有事前准备好了的剧本和台词,反而就像一场现场的直播。与其总想预演自己提前设计过的情节,倒不如过顺其自然的生活。人生本来就是不念来处,只望归途,顺势而为,到达彼岸,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国书法史上就出现过这样有趣的事情,王羲之曾经叮嘱其后代,要把自己作品和笔法“不要传给外人,秘密地封存收藏,不要给朋友们看‘’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他的书法成为众生膜拜的楷模,推崇为中国书法的旗帜和巅峰,引领书法前行的方向。这也说明,很多时候,事物发展并不在人的预想和规划之中。

韦诗的因事说理, 因果说因,契合了当时唐朝社会,遵从凡事皆有因果的佛理,以及顺势而为的道家玄思,体现了朴素的东方哲理。

其实,韦处厚的整个仕途经历,正好诠释了这首诗的意境。他官场仕途跌宕起伏,一生历任朝廷多个职位。

公元817年 ,韦处厚因受宰相与宪宗之争的连累,而被贬到远离京城的僻壤开州而出为刺史,历时三年。此后返京,他也是一路坦途,任职户部、翰林,最后官至权力高位的宰相。

韦处厚的一生,就是这样的顺其自然。他到开州后,在官宦生涯的低潮期,通过踏访青山碧水,游览茂林修竹,而有所感悟,遂作《盛山十二诗.竹岩》。诗中山岩竹林的意象就透露了他的的意蕴。

《盛山十二诗.竹岩》艺术形式上,诗人用笔洗练,无华丽辞藻。他长期在宫廷的环境里受绮丽文风的熏染,,但他的诗却没有一抹宫廷的隆脂艳粉,也没有“采繁竞丽”的文字。他的诗给人以澄净空明,清新自然之感。

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对韦处厚的这首诗作出唱和,诗云:“独入千竿里,缘岩踏石层。笋头齐欲出,更不许人登”。

张籍的这首唱和诗,被历代评论者认为与韦处厚的诗意趣相许。因此也随韦诗一道被收入《全唐诗》,为人们千古吟诵。

(本文为原创,图片来自互联网。如需转载请与我联系)

0 阅读:0

周生南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