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八个字,简简单单,却蕴含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讲述的,是赵匡胤如何通过一场兵变,巧妙地夺取了后周的政权,从而开启了宋朝的辉煌篇章。那么,这场陈桥兵变,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能被誉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变呢?
咱们先来聊聊陈桥兵变发生的时间地点。那是在后周时期,当时周世宗柴荣已经去世,留下了一个年仅七岁的幼帝,也就是周恭帝柴宗训。而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以及禁军中的一众高级将领,诸如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手握兵权的实力派人物。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新春佳节刚过,便传来契丹军队即将南下进攻后周的消息。宰相范质等人闻讯大惊,未及仔细辨别消息真伪,便慌忙命令赵匡胤率领大军北上抵御敌军。
赵匡胤领兵一路行进至陈桥驿时,心中暗自盘算,与赵普等人密谋商议后,决定趁机发动兵变,为自己谋取皇位。于是,众将士纷纷簇拥上前,将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戴他为皇帝。
赵匡胤这皇帝一当,可就不客气了。他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周恭帝一看这阵势,也知道大势已去,只好乖乖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还是定都开封。那些跟着他起事的将领们,也都得到了节度使的位号,皆大欢喜。
那么,为什么说陈桥兵变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变呢?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
首先,赵匡胤发动的这场兵变,几乎未动一刀一枪就成功夺取了后周的政权。而且,这一夺权,直接为赵宋王朝奠定了长达三百多年的统治基础。回望历史,多少朝代的更迭都是伴随着腥风血雨和残酷杀戮?而赵匡胤却能如此平和顺利地完成政权的交接,这确实彰显了他的非凡智慧和高超手段。
其次,赵匡胤虽然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但他却没有留下篡周的骂名。相反,他给人的感觉是被迫无奈,被将士们把黄袍强加在身上。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赵匡胤善于把握时机,懂得顺应民心。
他在兵变之际,严敕军士,勿令剽劫,保证了兵变入城时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这样一来,他就赢得了民心,也使得四方自然宁谧。
这场兵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政治智慧的较量。赵匡胤以他的政治手段和谋略,将大事化于无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深知,兵权、实力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但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
实际上,陈桥兵变并非突发之事,其背后隐藏着周密的筹划与部署。尽管宋朝官方史书宣称赵匡胤在兵变前并无预谋,但近现代众多史学家均持相反观点,认为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军事政变。
从赵匡胤登基后无需再率军出征,辽兵便“自行退去”,《辽史》中也未见“当年南侵”的记载,再到汴梁城内兵变前夕便传出“点检将做天子”的谣言,加之黄袍的提前准备、禅位诏书的预先草拟,以及赵匡胤母亲所言:“我的儿子一向胸怀大志,如今果然如此。”等诸多史实来看,陈桥兵变显然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军事政变。
赵匡胤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他斩了封邱的守门官,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以此来表明自己的赏罚分明。同时,他还罢去了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一职,以免“点检做天子”的戏码重演。这些举措,都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
这场兵不血刃的变革,不仅开创了宋朝三百余年的江山国祚,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经济和生产力最为强盛的时代。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王朝以陈桥兵变为开端,宋朝在兵力这方面一直极力压制,形成了独特的重文抑武的局面。这也使得宋朝在军事上相对较弱,给后世留下了积贫积弱的印象。
但无论如何,陈桥兵变作为一场史上最成功的兵变,它的意义和影响都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更展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智慧和谋略。这场兵变,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