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11月14日。
天津火车站。
像往常一样,旅客们拖着行李来来往往。
值班民警小季不慌不忙地在候车大厅里巡视着。当他来到xx次列车候车点时,忽然看到一位老太太正坐在地上。老太太没有什么特殊的,面容很慈祥,只是让小季感到奇怪的是,他来回巡视了好几遍,每次都看到老太太坐在这里,并不像别的旅客那样东张西望,而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脚边的两个帆布旅行包裹。职业的敏感告诉小季:老太太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他走过去问道:“大娘,这两个包是您的吧?”
老太太说:“不是。”
小季更奇怪了,问道:“不是您的,您为什么一直看着它啊?”
老太太说:“是一个小伙子托我代看的。”
小季更加奇怪了:“小伙子?他去哪里了?大娘,您给他看很长时间了吧?”
老太太说:“可不是怎么的,小伙子走了足有两个钟头了,可一直没回来呢!”
听老太太这样一说,小季更疑惑了,车站都有行李寄存处,小伙子为何不把包裹寄存起来,而是拜托一位老太太帮他看守呢?假如包裹里有什么贵重物品,小伙子难道不害怕行李被人拐走了?

他蹲下来看那两个包裹,就见是普通的帆布旅行包,拉链拉着,也没上锁。小季提了一下,还挺沉的,这里面到底装的什么呢?小季问大娘,大娘说我不知道啊!小季说我能打开看看吗?
老太太下意识地点点头。
这一打开不要紧,小季不由吓了一跳:
就见是两包满满的炸药和雷管!
时间,是下午两点!
02快速反应车站发现炸药,这还了得?
火车站派出所所长立即向市公安局汇报。得知这个情况后,市公安局局长立即汇报了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同志。李市长十分重视,立即向上级公安部门做了汇报,很快各级公安部门就了解了情况:天津火车站发现两包15公斤炸药和四根雷管!
警情就是命令。
天津市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火车站派出所全体干警出动,与市局派出的十几名侦查员来回巡视,发现可疑的包裹立即进行检查。在停靠货车的站台上,我公安人员在来回检查,与此同时,十几条警犬在列车上跳上跳下,对每节车厢的角落里都做了仔细嗅查。

在机场,公安人员也在巡查,对每个进出机场的旅客进行检查。
天津市的各个重要路口临时设立了检查站,交通警察不时地打出信号,命令所有车辆接受检查。
可以说,在火车站发现炸药后,天津市各级部门的反应非常果断,各个区县公安分局以及部属单位的保卫部门分别接到紧急通知:立即到市公安局参加会议。市公安局大案组组长刘英向参会者做了情况说明。

对于如何破案,刘英说:“这个案件非同小可,假如不是偶然发现炸药,炸药运上火车甚至抵达目的地后,后果不堪设想。对于如何侦查这个案件?第一步,立即清查有炸药、雷管等爆炸物品的单位,检查有无缺失的情况,数量上报;第二,最近几天,各个单位核查出差人员的情况;第三,其他有可疑情况的现象。上述三项,各部门立即当做迫在眉睫的事情去落实!”
副局长贾三立说道:“同志们,时间紧迫,必须尽快破案,以免节外生枝,这个案子已经上报公安部了!散会!”
03爆炸,在深夜发生夜,非常安静。
城市的霓虹灯闪烁。
并不知道这夜色里会发生什么?

深夜十一点左右,在天津市东北角xx小区的警民联防巡逻小组正在马路上巡查。
这支小组有三个人。
北方的深夜已经很寒冷,马路上早就没了行人,只有三人的脚步在空旷的马路上响着。
突然,前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很快那人就跑到巡逻组面前。
是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
看到巡逻组在打量他,这人面露惊恐之色,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故作镇定地想朝前走去。
巡逻组叫住了他。
年轻人被迫站下,问道:“干什么?”
执勤的民警走过去,问道:“你是哪里人?”
“本地人。”
“从哪里来?”
年轻人不耐烦地道:“你别管!”
“那你现在到哪里去?”
“你怎么管这么宽呢?”年轻人面露凶相。
“你是哪个单位的?拿出证件来!”
值班民警问道,但他默不作声。
“这样吧,你跟我们到派出所走一趟!”
那个年轻人把手伸向腰间,民警以为他是拿证件,谁想他竟然摸出了一枚手榴弹。猛地,夜空中发出巨大的轰响……

市公安局副局长贾三立和大案组组长刘英立即赶到了现场。
凶手当场毙命,一个民兵牺牲,值班民警和另一个民兵身负重伤。
从凶犯身上的勘查结果显示:有一张硬座车票,正是XX班次,另外还有几张人民币和粮票。除了这些就没有其他物品了,没法判断他的身份和工作单位。但是从车票和他怀里揣着手榴弹来看,应该与白天火车站发现的两包炸药有关!
罪犯尸体运到了公安局。
刘英通知各区县公安分局以及部属保卫部门,立即前来辨认尸体!
很快,辨认尸体的各负责人都来了。
很多人看过后,都摇摇了头。
直到最后,还有“大港油田”的人没有来。
贾三立点燃一支香烟,心里七上八下的,假如大港油田的人不认识凶犯,就意味着线索断了。

终于,大港油田的刘处长来了,大步走进屋子说道:“我们单位查到一个情况,油田设计院的司机竺树曾已经有两天没回家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贾三立和刘英不由对视了一眼:有戏!
刘处长掏出一张照片说:“这就是竺树曾!”
贾三立和刘英来回看着照片,与罪犯的尸体对照着,两人终于露出了笑容:“是竺树曾!”
贾三立下令道:“立即去大港油田!”
04竺树曾的妻子提供线索公安局的车队朝天津市大港油田驶去。
抵达大港石油管理局后,保卫处的刘处长第一个跳下车,朝值班室跑去,对一个值班员说:“你立刻去设计院住宅区,把设计院司机竺树曾的妻子叫来。”

很快值班员去了。
刘英跳下车后也吩咐部下持搜查证去竺树曾家进行搜查。
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贾三立、大案组组长刘英在大港油田保卫处一间办公室里等着竺树曾妻子到来。
很快他妻子到来,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女子。
半夜三更被保卫处叫来,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脸上有一种惊讶的表情。
刘英让她坐下。
竺树曾的妻子疑惑地问道:“你们叫我来有什么事?”
刘英说:“是这样的,我们想从你这里了解一些情况。”
经过询问,竺树曾的妻子对竺树曾的事并不知情,她的心理倒慢慢放松了,说道:“你们放心,只要我知道的,都会告诉你们。”
刘英说:“这两天你丈夫竺树曾上哪里去了,你知道吗?”
女子说:“我不知道。我丈夫经常这样,出去从来不跟我说,有时候他在外面好几天才回来,我都见怪不怪了。”
刘英说:“那他平时在家里,经常与谁来往?”
女子说:“在家的时候,他很少串门。”
“他没有朋友吗?”
女子说:“朋友倒是有,都是人家上咱家来,吃吃喝喝的。”
“经常来的有谁?”
女子说:“常来的有魏群、朱杰、王国庆三个人。”
“这三个人是哪个单位的?”
女子说:“都是大港油田的,朱杰是研究院的,魏群是采油一厂的,王国庆是机关工人。”
刘英不由看了贾三立一眼。由此看来,竺树曾的妻子所知道的也就这些了,但已经足够了。送走竺树曾的妻子后,贾三立立即向干警下令,传讯朱杰、魏群、王国庆,并连夜进行审讯!
对于朱杰、魏群和王国庆来说,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么快就被警察给逮住了。当我公安干警分别来到他们的家时,他们还在梦中。公安人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三人从被窝里扭获,押送至大港油田保卫处。当三人碰面时,已经意识到竺树曾那边出了毛病,不由个个胆战心惊。

审讯立即开始,公安人员还没有进行攻心战术,他们的心理防线就已经崩溃了,纷纷供认罪行和揭发同行。
得到审讯结果后,贾三立立即挂通了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的电话,请那边立即逮捕XX号海轮船长胡伟良。
那么,这伙罪犯为什么要实施爆炸案,他们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05真相大白:荒唐的密谋时间回溯到三个月前。
1983年8月上旬的一个夜晚。
在大港区一座偏僻的房子里,石油管理局司机竺树曾、大港石油管理局研究院工人朱杰、采油工人魏群、勤杂工王国庆和山东省青岛市XX号海轮船长胡伟良正在喝酒吃饭。桌子上摆了七盘子八碗荤素菜肴。

在五个人中,胡伟良是第一次到竺树曾家里来,其他三人是竺树曾家里的常客了。几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吹牛、喝酒。但这次聚会,却不是喝酒这么简单,而是几个人要密谋一件“大事”。
王国庆酒量不行,喝了两杯便不再喝了,竺树曾看在眼里,不由心中一动,借机发挥道:“小王,你这酒量不行啊,要是以后到了台湾,人家宴请你,只怕你在宴会上会出洋相啊!”
朱杰点点头说:“对,小王你要好好练练酒量。”
王国庆一边吃着菜,含糊不清地说:“到台湾去干什么?我没必要练!”
魏群忽然说:“小王,你为什么不去台湾?”
王国庆说:“咱一个普通人怎么能去台湾?”
胡伟良嘴角笑了一下,却没说什么。
竺树曾说:“有一句话叫做‘事在人为’嘛!说不定咱们还真能去台湾呢!”
原来,这次聚会,五个人在商量一件阴谋。他们虽说有的在油田上工作,有的在海轮上工作,但平时不务正业,老想有一天忽然发了大财,身边美女如云,黄金花不完。可仅凭每个月的工资,怎么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呢?想来想去,几个人于是想到了叛逃台湾投靠国民党的想法。他们头脑简单地想到:只要一到了台湾,国民党就会欢迎他们,给他们封官,给他们钱!

但是,怎样去台湾呢?胡伟良是竺树曾一个好朋友的亲戚,来油田玩,与竺树曾认识。竺树曾与胡伟良接触后认为他与自己臭味相投,可以合作。于是一试探下,果然胡伟良与他是一丘之貉。当竺树曾问到他驾驶的轮船控制地是否严格时。胡伟良满不在乎地说:“只要了解情况还是可以的。要捣鬼还不容易?先切断通讯,然后控制驾驶台和机房,其余的就好说了。”
头脑简单的竺树曾顿时兴奋起来,说道:“对,一到公海上,咱们给国民党发个电报,他们就会派船来接咱们的!”
胡伟良说:“不过,要控制船,得有必要的武器才行。”
竺树曾说:“这个你放心,我可以搞到一些手榴弹,还可以搞到炸药和雷管。”
几个人商量着,于是,一个反革命阴谋定下来了。
竺树曾策划道:“咱们到国民党那里,如果平白无故地过去,人家会小看我们吧?”
王国庆醉醺醺地说:“咱们……咱们不是开一条船过去吗?”
朱杰说:“国民党难道稀罕你一条船?”
魏群说:“看来,咱们去找国民党之前,得干出一件大事才行。”
几个人商量后,一致同意搞出一个爆炸案来。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火车站发现的那两包炸药。
竺树曾吩咐道:“各人分头去搞炸药和雷管,炸药每人两公斤,当然越多越好,都集中到我这里来。”
从那以后,几名罪犯又多次聚会、密谋。十月份,竺树曾已经聚拢了15公斤炸药和几枚雷管。
临出发前,竺树曾把一枚手榴弹别在腰间。他事先与同伙商量:爆炸成功后他立即去青岛,另外几个人也去青岛。到那里后,胡伟良驾驶的XX海轮起锚。为了防止泄密,竺树曾没有告诉妻子。

竺树曾来到火车站后,买了一张车票进站。他买的车票是下午两点半才开的,他抵达车站时才十二点。当他进入大厅时才发现与自己想象地不一样,执勤民警不时地来回巡逻,他心里忽然紧张起来:万一警察过来让他打开两个包怎么办?他越想越害怕,有点后悔来得太早了。他想立即提着包出去,然后等时间差不多再进来,可这样提着包走也会被警察发现,候车室一般是只进不出的,假如警察认为他是小偷,检查他的包怎么办?总之,竺树曾进入车站后就已经慌了。

这时正好有一位老大娘挎着包袱过来,问他旁边的座位道:“小伙子,这里有人吗?”
竺树曾说:“没人。”
老大娘坐下,竺树曾忽然灵机一动说:“大娘,您上哪里去?”
“唐山。”
去唐山的候车点本来不在这里,可大娘不识字,竺树曾骗他说:“大娘,咱们去一个地方。我正好到外面一趟,这两个包麻烦您给我看一下好吗?”
老太太正愁不会坐火车,见有一个小伙子与他同行,当然乐意,便说:“好的,好的。”
竺树曾拔腿就往外走。
但他并没有走远,而是在车站门口站了一下,进来时远远地观察老太太和他的两个包裹。这样来回走了七八次,可一直没有勇气再过来。快到两点时,他正准备过来,却发现一个民警正在检查他的包,他知道大事不好,摸摸腰间的手榴弹,急匆匆逃出车站,跳上公交车离开了现场。

竺树曾不敢回家。他在一个偏僻地方躲了半天。到了晚上,竺树曾正想朝另外一个地方逃窜时,正好遇上了巡逻组,于是心一横,拉响了手榴弹……
结局凌晨三点,贾三立副局长给李瑞环市长打电话,报告案情。李市长彻夜未眠,一直等待案件侦破的情况,得知案犯已经全部抓获后,当即下令:将所有案犯押至天津监狱。
1985年3月,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竺树曾等罪犯实施爆炸案为“反革命集团爆炸案”,主犯竺树曾已经殒命身亡;另外其他罪犯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8年、15年不等。

至此,这个实施爆炸案的反革命团伙得到法律的严惩!
竺树曾等人头脑简单,天真地认为投靠国民党就能得到“荣华富贵”,为此不惜制造爆炸案作为“投名状”。谁想竺树曾把两包炸药提到火车站后就懵了,最后只能落荒而逃,半夜逃窜时遇上巡逻队,拉响手榴弹,不但给别人的生命造成威胁,也让自己丧了命,其行为实在是荒唐、可悲。
从下午两点发现炸药,到次日凌晨三点抓获罪犯,我公安干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水平的侦查技术,仅历时13个小时就破案,5名罪犯全部到案,可谓神速。这再一次说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犯罪分子无论多么狡猾,都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