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老家,刚到村口,一座崭新的毛主席像映入眼帘。这座雕像在阳光下散发着庄重的气息,熟悉的面容,坚定的眼神,瞬间把我拉回了儿时对领袖深深热爱的岁月。
我和妹妹停下车来,对毛主席雕像进行了庄重的观赏,而后深深的进行了三鞠躬!
我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是在农村跟着奶奶和姑姑长大的。
那时候,是七十年代初期,村子里的广播时常播放红色歌曲,像《东方红》《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天大地大没有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没有毛主席亲。
每一句歌词都饱含着老百姓对毛主席的敬爱。而且,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都在唱响这些歌曲。
那时,我虽年幼,却也能感受到这份热忱。
就是现在,每当听见这些歌声响起,我总会跟着哼唱,那简单的旋律里,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仿佛能穿透岁月,连接起无数人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挂着毛主席的画像,或是摆着石膏像。这些画像和塑像,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人们心中信仰的象征。记得我家堂屋正中间,就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画像。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屋子,总是先照亮画像上毛主席和蔼的面容。在我们心中,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是带领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的英雄,他的功绩,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然而,当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见到毛主席像的感受,回忆儿时对领袖的热爱,以及全国人民曾经对毛主席、对党和祖国的深厚情感时,却引来了一些刺耳的声音。有人质疑我的动机,有人讽刺我,甚至有人说,把主席像立到我家门口去。
这有什么不可以?
在他们看来,我对毛主席的怀念似乎成了一种不合时宜的行为。但他们忘记了,在过去的岁月里,毛主席像本就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更让我感到气愤的是,有些人总是喜欢把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十年的情况拿出来比较,似乎想要通过这种对比来否定过去的成就。但他们忘了,新中国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新中国历史是阶段性发展的,也是连续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使命,不能孤立地分割开来进行比较。这种做法,无疑是别有用心的,是在试图挑起人民内部的矛盾。
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这是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老一辈革命家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丰功伟绩,岂是那些宵小之辈可以抹黑和抹杀的?
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毛主席像不仅仅是一座雕像,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先辈们。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