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目前叙利亚的经济局势可谓是异常的糟糕。
叙利亚“救国政府”看守总理巴希尔表示,目前叙利亚新政府的目标是让数百万叙利亚难民重返家园,并且保护所有公民,为其提供基本服务。
但是巴希尔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叙利亚严重缺乏外汇,实现这一目标就会变得非常的困难。
巴希尔在接受意大利《晚邮报》采访时表示,叙利亚的国库内其实仅仅只有叙利亚镑,目前叙利亚镑基本上就是一文不值,一美元已经能够兑换三万五千叙利亚镑…
叙利亚政府不仅没有外汇,债券什么的也没有,还欠着伊朗二百亿美元的外债。
巴沙尔留给HTS的,除了债务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也让巴希尔最后只能向意大利记者坦言:“是的,我们什么都没有,财务状况非常糟糕。”
那么问题来了,叙利亚的钱都去哪里了呢?
反戈一击
叙利亚很穷,非常穷,这件事情在今天几乎已经谈不上是什么秘密了。
或者说在很多年以前,叙利亚的经济就已经属于崩溃状态了。之前叙利亚政府为政府军士兵涨薪50%,而这个50%折合人民币差不多等同于六十块钱。
也就是说涨薪后的叙利亚政府军士兵,月薪其实也只有一百八十块钱。
至于通货膨胀什么的,根本就不用多说了,叙利亚长期受到西方和土耳其等国家的封锁和制裁,根本就不存在发展经济的基础。
但是即便是这样,叙利亚政府手里多少还是有点钱的,更是有一部分的外汇,因为俄罗斯和伊朗每个月都在给叙利亚前政府“发低保”。
但是这些外汇,在叙利亚反政府武装进入大马士革之后,竟然全部都“悄然失踪”了。
而就在本月8日,叙利亚央行行长也曝出消息,叙利亚央行竟然在当天上午遭受了一次“有预谋的盗窃”,就在当天晚上,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和他的家人就进入了莫斯科寻求庇护。
就这个时间节点而言,很难说叙利亚央行的盗窃案和巴沙尔的跑路没有关系,甚至央行金库内的黄金和外汇,很有可能就是被巴沙尔带走了。
毕竟对于巴沙尔家族而言,失去了叙利亚的他们也需要生活,不带着外汇走,俄罗斯水电费不要钱吗?
然而将叙利亚的外汇带走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以及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才是最为可怕的。
甚至可以说,这一招就是巴沙尔最后的反戈一击,或者说是俄罗斯釜底抽薪的一个“杀招”。
真正的阳谋
其实这算得上是一招真正的阳谋,更是挑动反对派之间内斗的一个杀招。
我们前面提到,叙利亚政府其实就是在“吃低保过日子”,这是因为叙利亚的两个主要财政收入,其实都掌握在反对派手中。
这两个一个是小麦,一个是石油。
伊德利卜是叙利亚的农业大省,这个省份被掌握在反对派,或者说就是沙姆解放组织的手中。
而叙利亚的油田,则一直都在库尔德武装的手中,也就是在叙利亚的东北部,库尔德武装则是美国和以色列支持的对象。
叙利亚政府自己没有“钱袋子”,靠低保肯定也是注定的,而沙姆解放组织在入主大马士革之后,可谓是相当大气的赦免了绝大多数的叙利亚前政府军成员以及叙利亚前政府雇员,并且将之继续留任,甚至还要补发工资。
这是因为沙姆解放组织有这个底气,他们自己手里有钱袋子,还长期和土耳其做转口贸易,挣钱挣得风生水起,每个月都有上千万美元的收入。
这些钱拿来养活伊德利卜省肯定是绰绰有余,只不过拿来养活整个叙利亚的两千多万张嘴,肯定就有点困难了,而且他们未来未必还能挣那么多钱。
因为以前伊德利卜的小麦他们都卖出去了,反正他们自己也不需要管“国统区”的死活,但是现在形势不一样了,他们自己进京了,成了李自成了,叙利亚老百姓你管还是不管?
但是这还不算大问题,他们还可以抄巴沙尔的家,把叙利亚国库里的外汇拿出来发。
解了燃眉之急之后,就可以对库尔德人控制的油田慢慢来了,至少不需要一开始就撕破脸。
但是如果钱出了问题,那么麻烦就大了,没有钱沙姆解放组织就没有办法稳住叙利亚的局面,那么未来叙利亚就必然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如果想要解决钱的问题,就必须对库尔德人动手,只要能够拿到油田,那么钱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但是如果对库尔德人动手,实际上也意味着对美国和以色列动手,也就是说俄罗斯看似带走了叙利亚国库内的外汇,实际上是逼着沙姆解放组织对美国人开火。
而一旦沙姆解放组织和库尔德人开战,或者说是和美国人撕破脸,那么其为了生存必然需要向俄罗斯靠拢。
那么俄罗斯在叙利亚原本的利益,其实还是能够得到保证的。这一招确实就是阳谋,沙姆解放组织或许会感觉非常的难受,但是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然,沙姆解放组织除了倒向俄罗斯之外,也可以选择倒向海湾国家,或者说直接倒向土耳其。
但是问题在于,无论沙姆解放组织打算做什么选择,他们都必须拿到库尔德人手中的油田,否则这个“盟主”的位置他们还是坐不稳。
也就是说无论沙姆解放组织怎么选,其实都跳不出来俄罗斯的五指山...
参考资料:
《叙利亚央行“遭有计划盗窃”》 川观新闻
《叙利亚央行遭窃》 财联社
《突发!叙利亚央行被盗,总统府遭洗劫!》 南昌晚报
《叙临时政府首脑称缺乏外汇重建艰难,美议员敦促解除部分对叙制裁》路透社
《叙利亚看守总理:缺乏外汇致难以实现民生目标》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