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以她独特的才情、炽热的情感和坚定的气节,书写下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
她的一生,是对封建礼教的抗争,是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更是对家国大义的坚守,即便穿越数百年的时光,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她的熠熠风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fe8792a12198b7917284d3c2bfcf999.jpg)
柳如是,原名杨爱,浙江嘉兴人,出生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她虽出身书香门第,却命运多舛,四五岁时,家庭变故,被拐卖入青楼。幸运的是,她投靠了明末江南名妓徐佛。
徐佛精通琴棋书画,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年幼的柳如是开启了诗文书画的学习之旅。柳如是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很快便在这些领域崭露头角,琴棋书画信手拈来,诗词歌赋更是不在话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633b32ece1b4fc273f6380068f7d69.jpg)
崇祯五年(1632年),14岁的柳如是命运迎来转折,被返乡宰相周道登强娶作妾室。
在周府,她备受宠爱,周道登常抱她于膝上,教她诗书文艺。这段时光,进一步滋养了她的才情,也让她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热爱。
但这份宠爱引来了其他妾室的妒忌,不久后,她便被陷害赶出周府,再次沦落风尘。
但柳如是并未因此沉沦,她改名为影怜,在这一时期,她的诗作情感愈发深沉,借诗词抒发内心的孤寂与对命运的感慨。
此后,柳如是以诗文会友,常常扮男装与诸人诗词唱和,纵论国事。
她的诗作风格独特,既有婉约细腻的情思,如“鹃啼雨梦扬州瘦,一往情深付落晖”,将内心的柔情与淡淡的哀愁展现得淋漓尽致;
又有豪迈奔放的气概,如“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体现出她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她的才情与独特气质,使她在当时的文坛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的目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df68883d50622cd3a32257a73f2bbbc.jpg)
柳如是虽身处青楼,却对爱情充满向往,渴望找到灵魂契合的伴侣。
她的爱情之路充满波折,却也展现出她敢爱敢恨的性格。她与宋征舆的相遇,就像一首浪漫的诗篇开篇。
宋征舆与她同岁,对她爱慕有加,两人时常诗词往来,互诉衷肠。
一次约会,柳如是因起床迟未准时赴约,打趣让宋征舆跳入水中等她,寒冬腊月,宋征舆竟真的照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8836e05186a84177af9d689dec69d22.png)
这本是一段浪漫的开始,但宋征舆出身书香门第,其母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宋征舆最终选择放弃。柳如是得知后,痛哭流涕,挥刀砍断古琴,与他恩断义绝。她的决绝,彰显出她在爱情中的自尊与骄傲。
崇祯五年,柳如是与陈子龙相遇,二人一见倾心。陈子龙是明末清初江南文坛的风云人物,才调卓然,性情高尚。
柳如是为他写下《男洛神赋》,将他视为爱情的完美化身。他们同居于松江的南园,度过了一段甜蜜恩爱的时光。但陈子龙已有家室,其夫人张氏性格泼辣,得知此事后,带人前来大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d64a1c175bff9e0065436de31a94b1f.jpg)
柳如是不堪受辱,用积蓄为自己赎身,渴望能与陈子龙光明正大地在一起。
陈子龙顾及名声,不肯娶她。柳如是虽心有不舍,却毅然选择离开。
这段感情的结束,让柳如是深受伤害,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爱情的向往。
崇祯十三年(1640年),柳如是结识了钱谦益。
当时的钱谦益是文坛领袖,虽已年过半百,但才华横溢。两人冲破世俗观念的重重阻力,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结为夫妻。
婚后,二人生活甜蜜,钱谦益为她建别院、造藏书楼,与她吟诗作对。
柳如是也成为钱谦益的得力助手,帮他搜集整理明朝文献,为撰写《列朝诗集》做准备。
他们的爱情,跨越了年龄与世俗的鸿沟,成为一段佳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94e0ea6b5aff46d723255a7c485ccb0.jpg)
柳如是生活在明朝末年,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最终走向灭亡。
公元1645年,满清大军兵临南京,南明弘光政权岌岌可危。
在这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柳如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气节。她劝丈夫钱谦益投湖自尽,以身殉国,为天下文人做出表率。
但钱谦益却说出了“水太凉,不能下”这样令人不齿的话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f7c6b9a76942fdea602357c33ce0ef.jpg)
不仅如此,钱谦益还率先带领重臣在城门口跪迎清军,发布剃发令后,第一个剃发。
他的行为,与柳如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柳如是,虽出身青楼,却深知民族大义。
她坚持要独自跳湖殉国,虽被钱谦益拉住未能成功,但她的气节令人敬佩。
后来,钱谦益降清后仕途不顺,还锒铛入狱,柳如是奔走营救,使其免祸。
出狱后的钱谦益,在柳如是的影响下,辞官归隐,二人暗地里赞助反清人士。
柳如是不仅在爱情中勇敢追求,在国家大义面前,更是毫不退缩。她的所作所为,让那些饱读圣贤书却贪生怕死的男子汗颜。
康熙三年(1664年),钱谦益病逝,柳如是失去了丈夫的庇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fbcdb354163600747484afeb78a5ba.jpg)
钱氏家族因家产问题对她百般排斥,她不堪忍受欺辱,最终以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年仅46岁的生命。
她的死,是对封建礼法的最后抗争,也是她一生气节的延续。
柳如是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她在才情上的卓越,在爱情中的勇敢与洒脱,在家国大义面前的坚定,都让她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国学大师陈寅恪视她为一代知己,为她著《柳如是别传》,称赞她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文字来源@ 苏三说史 的视频内容